第一节灾难事件和心理应激(一)-灾难心理援救


    地震、洪灾、重大传染病疫情、战争等自然和人为突发灾难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和财 产安全,而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精神和心理健康。据估计,灾难中1名受害者平均影响着周围 20~30人的情绪或心理健康。可见,继灾难事件之后,解决受灾人员的心理问题成为应急管理 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之一。
 
    突如其来的灾难可以给每个见证灾难的人员造成异乎寻常的痛苦和心理创伤,许多灾难见 证人明显地呈现出情绪、认知和行为上的异常改变,有的甚至产生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问 题。这种由各种紧张刺激引起机体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应激。认识灾难 事件和心理应激的关系以及灾难事件发生后心理应激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灾难相关心理疾 患的预防和灾难心理援救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灾难事件是应激源
 
    心理应激一般是由某种或几种刺激物所引起,这些刺激物既可以是物质性刺激物(如生物、 物理和化学的物件),也可以是象征性刺激物(如心理、社会和文化等事件)。那些向机体提出适 应和应对要求的,进而导致机体充满紧张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刺激物,医学上叫应激源 (stressor )。一种刺激物能否成为应激源,除了受到该物质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影响外,还取决 于当事人对该刺激物的感觉、认知评价和适应性能力。例如,在灾难中丢失一个小布偶,对成年 人不会构成心理应激,但对于某些小孩子来说就可能形成应激源。根据应急源性质和作用时间 的不同,应急源存在如下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躯体性应激源和心理社会性应激源
 
    从应激源本身的性质来看,应激源可以被分为躯体性应激源和心理社会性应激源两类。
 
    (1)躯体性应激源躯体注应激源具有客观性的属性,可以直接引发应激生理反应,如极端 温度变化、严重环境污染等客观事件。此外,一些生理性质刺激,如低氧、低血糖、长跑、机体创伤 等,也属于躯体性应激源。
 
    (2)心理社会性应激源心理社会性应激源具有抽象的特征,有时也称作符号性刺激物,是 引发人们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刺激物,也是导致当事人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现实事件促发的 心理冲突、挫折感、不切实际的妄想、压力和精神紧张等都属于心理社会性应激源。可见,心理社 会性应激源是来自当事人大脑的紧张信息,常常是外界刺激物作用的结果。
 
    (二)急性应急源和慢性应激源
 
    根据应急源作用时间长短来看,应激源也可分为急性应激源和慢性应激源两种。急性应激源 往往是单一的、交替的和暴露时间有限的刺激,而慢性应激源则是交替的和时间持续较长的刺激。
 
    (三)布朗斯坦的分类
 
    1981年,布朗斯坦将人类常见的应激源分为如下四类。
 
    (1)躯体性应激源指那些作用于人体后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高温、辐射、电 击、噪音、感染、疾病等作用于机体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性刺激。这类刺激物在引起生理应激反应后,事实上也间接引起了心理应激。
 
    (2)社会性应激源指那些要求当事人生活风格改变并能对其应对和适应的社会生活情境 或事件。例如,社会动荡、战争、饥荒和经济危机等刺激。
 
    (3)文化性应激源当某些新的生活文化情境和事件要求当事人适应和应对时就形成文化 性应急源。例如,特定的语言、文字和生活方式等文化性内容会在特定地域或民族中形成,当这 些人迁移到新的聚居区,某些人就会因面临生疏文化而产生应激反应。
 
    (4)心理性应激源指存在于当事人头脑中的不切实际的心理情境,如当事人的某种预测、 工作压力、心理冲突、挫折和恐惧感等,这些心理情境也能调动当事人的应激反应。反复出现的 心理性应激源是某些心理障碍的常见病因。
 
    事实上,应激源作用于机体后,当事人可产生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具体情况则 因人而异。例如,人们遇到危难时,有些人往往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这种心理情境帮助当事人 准确评定应激源的性质,并帮助当事人迅速脱离危险,这就是“急中生智”,属于典型的积极应激; 而有些人则表现为焦虑、紧张、认知障碍等消极的心理情境,反而削弱了当事人的应对能力,不利 于个体的身体健康。
 
    根据以上对应激源的界定,灾难事件无疑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这种应激源具有不可预见 性、突发性、高强度等特点。几乎没有人能对灾难性体验所带来的破坏性有天然的免疫力。面对 灾难,个体的心理防御全线溃败,机体内外的平衡迅速被打破,随之而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