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面临的传染病风险-灾后卫生防疫


    自然和人为灾难发生后,由于清洁水源的破坏、流动人口的增加、媒介生物的孳生、灾民的营 养缺乏和卫生状况恶化等因素,由此引起某些传染病流行的风险急剧上升,如不加以预防控制, 短期内很容易形成疾病的暴发流行。因此,灾后防疫工作是灾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 种生物灾难,一旦发现应立即进行疾病暴发的应急反应控制。
 
    要有效应对灾后传染病的流行,最重要的是针对灾后存在的疾病风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 一般来说,灾后卫生防疫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①发现问题:迅速明确受灾群众的健康状况和所 面临的疾病威胁;②解决问题:迅速改善灾区群众的生存环境和卫生设施;③监测疾病:建立和 运行疾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疫情暴发征兆并进行早期预警;④应急反应:一旦接到疫情暴发的 信息,马上组织暴发调查以明确病因和控制疫情。上述四方面工作依次衔接形成灾后卫生防疫 工作的主线。下面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介绍。
 
    当自然和社会因素不可调和时,地震、火山爆发、沙尘暴、海啸、台风、洪水、干旱、战争和经济 危机等灾难随之发生。据统计,仅仅最近2年,灾害事件巳经直接或间接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影 响到至少1亿人的正常生活。一般来说,自然灾害主要通过物理挤压、气道窒息和精神创伤等因 素导致受灾群众的伤亡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而战争、经济危机等灾害的直接作用也并非导致 传染病发生;其实,除了生物灾害事件,自然和社会灾害后的传染病风险主要来源于灾后传染病 风险因素的迅速生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清洁水源的破坏、流动人口的增加、媒介生物的孳生、灾 民的营养缺乏和卫生状况恶化等因素。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围绕这些风险因素和相关传染病 的关系进行介绍。
 
 一、水源污染相关传染病
 
    (一)腹泻
 
    清洁水源的破坏和缺乏是许多灾害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常见后果,而不洁水源的使用常常导 致腹泻相关疾病的暴发。例如,2004年孟加拉国洪灾之后出现了一场腹泻疫情暴发,波及人数 多于17 000人,患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证实该次腹泻的病原体为霍乱弧菌和出血性大肠杆菌; 1998年西孟加拉洪水暴发后也继发16 000多人感染O1霍乱弧菌;2000年1~3月份的莫桑比 克洪水也导致腹泻病例迅速上升。
 
    据报道,发展中国家自然灾害后继发腹泻疫情的数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04年印度洋海 啸后,印度尼西亚进行了一次快速评价,发现海啸后2周内100%的受灾人口饮用未受保护的水 源,80%的受灾群众出现过腹泻症状;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该国穆扎法拉巴德省的一个1 800 人的灾民聚居区暴发水样便腹泻,发病人数750人,该居民区在提供清洁水源后疫情逐渐消失; 此外,2005年美国卡特里纳飓风后灾区群众也曾出现腹泻相关疾病,腹泻患者样本中发现诺如 病毒、沙门氏菌、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霍乱弧菌等多种病原体。
 
    (二)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缺乏清洁水源和卫生设施促进该病流行。非灾害情况下,甲肝多发于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员在儿童时期就暴露于甲肝病原体并在感染后获得持久 免疫力,因此,即使在某些灾难过后,甲肝也很少在甲肝流行的区域形成暴发。但是,暴雨和洪 水灾害后,戊肝流行区常发生戊肝的疾病暴发。一般来说,戊肝发病缓和,具有自限性,但在孕 妇人群中病死率却高达到25%。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超过1 200人出现急性黄疸。这些 人被确诊为戊肝,发病与缺乏清洁饮用水有关。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印尼某省也出现甲肝和 戊肝的暴发。
 
    (二)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由不同型别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的 主要宿主是啮齿类动物和猪。灾难之后,啮齿类动物大量繁殖,宿主动物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钩 端螺旋体,这使污染水源的机会大大增加。灾区群众可能通过接触污染的水源,或污染的土壤或 蔬菜等经皮肤黏膜感染。同时,啮齿类动物的繁殖增加了宿主动物的密度,也增加了群众与感染 动物的接触机会。上述因素导致钩端螺旋体病容易在人群中传播流行。2001年中国台湾纳莉 台风、2000年印度孟买洪水和1998年阿根廷洪水后,钩端螺旋体病曾在受灾群众中形成暴发流 行;1996年巴西洪水过后也产生钩端螺旋体病暴发,发病率超过历年的2倍以上。
 
 二、密集人口相关传染病
 
    灾害事件后,人口流动所造成的居住拥挤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却形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易感环境。
 
    (一)麻疹
 
    灾害事件后,麻疹的传播流行依赖于暴露人群的免疫状况水平,尤其是15岁以下人员的免 疫水平。灾害事件导致人群流动、居住条件恶化,拥挤的人群居住环境使麻疹传播更加容易。因 此,要求人群有比平常更高的免疫水平才能阻止麻疹的暴发流行。1991年马尼拉火山喷发后, 菲律宾人群流动引发了麻疹爆发,波及18 000多人;2004年印尼海啸之后,印尼某区发生了 35 例聚集性麻疹病例,许多病例发生在有高比例疫苗接种的人群中;005年南亚地震后,巴基斯坦 在随后6个月内出现了 400多例麻疹病例。
 
    (二)流行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该病一般通过人和人传播,特别发生在居住拥挤的人 群。人类是脑膜炎奈瑟菌的唯一宿主。印尼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后,流动人口中都发生了流行 性脑膜炎的普通病例和死亡病例。早期使用抗生素预防则能阻断该病传播。流行性脑膜炎在自 然灾难后并未见大规模暴发,但在战争后的流动人群中时有发生。
 
    (二)急性呼吸系统感染
 
    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是流动人口发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该病在小于5岁的儿童中更容易发 生。灾后人群拥挤、居住条件恶化、健康服务设施破坏和抗生素缺乏将显著增加急性呼吸系统感 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998年尼加拉瓜米奇飓风过后30 d,该地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病例的数量 增加4倍;2004年印尼海啸和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急性呼吸系统感染在流动人口疾病谱中 有最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三、媒介动物相关传染病
 
    自然灾害,特别是气象灾害,如飓风、洪水等能影响媒介生物的繁殖,进而影响到虫媒传染病 的传播。洪水起初冲刷了蚊虫孳生地,但大雨和河流泛滥又产生了大量新的孳生地。蚊虫相关 传染病可能迟发于洪水暴发的几周后,时间长短依赖于当地的蚊子种类及其生活习性。病人和 易感宿主共同居住、防蚊和灭蚊措施缺乏都将造成虫媒疾病的传播。
 
    (一)疟疾
 
    疟疾是一种经蚊虫叮咬而感染疟原虫的虫媒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疟原虫,传播媒介是蚊虫。 蚊虫孳生地增加和人们某些生活习惯的改变都能增加蚊虫叮咬机会,从而增加疟疾的暴发机会。 1991年哥斯达黎加地震后,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垃圾和污水随地倾倒)导致了当地蚊虫 滋生,造成疟疾病例的显著上升。
 
    (二)登革热
 
    蚊子是登革热传播的媒介昆虫。登革热流行常常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例如大雨、潮湿,呈 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破坏,导致蚊虫密度的增加,从而增加了登 革热的传播几率。另外,人的生活行为改变也与登革热感染有关,例如露天睡觉、进人登革热流 行区,均能增加与蚊虫的接触机会。2004年宁波台风过后又逢多雨天气,蚊虫孳生,首例输人性 登革病人出现后,导致当年当地登革热流行。
 
 四、其他因素相关传染病
 
    (一)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释放的毒素所导致的疾病,并不能人传人。当没有接种破伤风疫苗 的人出现伤口污染时,将容易出现破伤风疾病甚至死亡。2004年印尼海啸后,印尼发生了 106例 聚集性破伤风病例,死亡20人,发病高峰在海啸后2. 5周;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也出现破伤风 病例。
 
    (二)球孢子菌感染
 
    球孢子菌感染主要由真菌引起,病原体球孢子菌生长在土壤中,这种疾病并不会人传人。 1994年1月南加利福尼亚地震后,球孢子菌感染疾病在人群中暴发,这与地震造成空气中大量 扬尘有关。
 
    (二)腹泻
 
    大规模食用不新鲜食物也可导致腹泻暴发。2003年纽约大面积电力故障后,900万人断电9h至2d,冰箱保鲜功能丧失,许多人食用保存不当的肉等食物后,出现大量的腹泻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