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诊断标准
(一)CCMD-3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一项者:①有强烈恐 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②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 疆),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 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
(二)DSM-IV的诊断标准
美国诊断标准由美国精神病学会1952年制订,2000年修订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 第四版修订本》(DSM-IV-TR)中,ASD的诊断标准如下:
1)患者曾暴露于创伤性事件,存在以下二者:①患者亲自体验或目睹一件或几件涉及到(或 几乎涉及到)死亡或严重损伤的事件,或者体验或目睹涉及到自己或他人躯体完整性遭到威胁的 事件;②患者产生强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惧反应。
2)体验这种令人痛苦事件当时或之后,患者表现出3项以上下述分离性症状:①麻木、脱 离、或没有情感反应;②对周围的认识能力有所减低;③自发地诉说外部世界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且显得不真实,也称为现实解体;④出现人格解体,表现为自我关注增强,但感到自我的全部或 部分似乎是不真实、遥远或虚假的;或者觉得身体某部变大、变小、分离、嵌合、空虚;⑤不能回忆 创伤的重要方面,而呈现分离性遗忘。
3)以下列1种以上方式持续地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反复的印象、思想、梦、错觉、闪回发 作、或这种体验的生动再现感;或者是回忆到创伤事件引起的痛苦烦恼。
4)对于能引起创伤回忆的刺激(如思想、感受、谈话、活动、地点、人物)作明显的回避。
5)明显的焦虑或警觉增高症状,表现为难以人睡、激惹、注意力不集中、警觉过高、过分的惊 吓反应等。
6)此障碍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或 者影响了患者必需的事业。
7)此障碍持续至少2天,最多不超过4周;并发生于创伤事件之后4周之内。
8)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某种滥用药物、治疗药品)或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也 不能归于短暂性精神病障碍。
六、鉴别诊断
(一)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
ASD与中毒性心理障碍、谵妄状态等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后者疾病主要以丰富的幻视 为多见,其意识障碍有忽明忽暗的波动特点;此外,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往往有相应的阳性体征 及脑电图、CT等实验室检查异常。
(二)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可在一定应激源作用下发生,与ASD相比其主要以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及抑制为 主,很少出现意识障碍,且病程长、躁狂,通过抑郁量表的测量能够互相鉴别。
(二)癔症
癔症病人病前自我中心强烈,富有幻想,可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应激下发病,症状给人以做作 感,易于反复发作。需要强调的是,癔症病人很容易受到暗示性。
七、急性应激障碍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作用
诊断ASD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测PTSD的发生,但是有关灾难后ASD与PTSD关系的研 究很少报道。
Brauchle研究发现,创伤后8 d内的ASD诊断对预测PTSD水平有很重要的价值。Staal等 通过对台风后幸存者的调查得出结论,早期符合ASD诊断标准的人患PTSD的几率要大于没有 或仅有亚临床ASD症状者。Harey等对摩托车意外事故后无大脑损伤的幸存者进行研究发现, 发现达到ASD诊断标准的人,78%在6个月后发生了 PTSD;经2年随访,Harvey发现80%最初 诊断为ASD者在6个月后发生PTSD。利用ASD预测PTSD受到性别、年龄等的影响,女性围 创期分离症状和ASD能预测90%的PTSD,而男性仅为57%。烧伤后2周内发生ASD者能预 测87%的6个月后PTSD,而儿童患者中预测效率仅为6%。受到躯体袭击者发生ASD可以预 测6个月后79%~83%的PTSD。
ASD诊断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灾后PTSD人群,但用ASD的核心症状即分离症状来预测 PTSD,其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很差。有学者认为诊断ASD的时间与预测PTSD的准确性存在 关系,4周时诊断为ASD的人群发展为PTSD的为77%,而1周时诊断为ASD的人群发展为 PTSD的仅为32%。
八、治疗
(一)心理治疗
对ASD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随后PTSD的发生。心理治疗中,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 关系,一起与患者分析发病经过,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对待应激。同时,政府应给于有力的社会支 持,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病情恢复。
认知行为疗法综合了焦虑处理训练、认知重建、暴露治疗以及治疗性家庭作业等方法并采用 一对一的方式提供给遭受重大灾难的个体。,认知行为治疗的早期干预应在创伤后1周内实施, 疗程4~5次,对患者的再体验和抑郁症状也有明显效果,用催眠法加认知行为治疗可以缓解再 体验症状。
(二)环境治疗
尽可能调整或离开使患者发病的环境,减少原来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刺激。对患者今后的生活 和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重新建立患者的生活规律,培养患者的工作热情,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药物治疗
为了促进患者的良好睡眠,对焦虑、心烦不安者可短期应用抗焦虑药或催眠剂,常用药物有: 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5 -羟色胺再提取抑制剂类新型抗抑郁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 的焦虑、抑郁及创伤事件所引起的闪回症状;对精神运动性兴奋、幻觉妄想为主的患者,可选择抗 精神病药,剂量可依据患者症状而定。药物治疗的原则是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症状缓解后立即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