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应急救治(二)-核辐射事故


    (三)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1.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中心环节,采取分度、分期综合治疗。
 
    (1)轻度患者 症状轻,仅表现为轻度的外周血细胞减少,无需住院治疗,可进行数月的医 学随访。有不适症状者可给予对症治疗及心理治疗。
 
    (2)中、重度患者 应在专科医院接受专业治疗,治疗措施按临床分期进行。
 
    1)初期:对患者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洁护理;尽早使用辐射防护药物;真静、止吐、止泻等对症 处理;有皮肤潮红者给予抗过敏药物;改善微循环;刺激造血;加强营养,维持体液平衡;重度患者 在照后即给予口服抗菌药。
 
    2)假愈期:此期患者自觉症状减轻,食欲增加,应把握好这段时间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增强 抵抗力;清除潜在感染灶;加强卫生护理,预防感染,可预防性服用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预防出 血;加强血液学监测,尽早判断极期的到来。
 
    3)极期:患者绝对卧床,加强护理;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先用窄 谱抗生素,后用广谱抗生素,重症感染者可联合用药,必要时可输注粒细胞悬液;积极防治出血, 可输注血小板悬液或全血;改善造血功能,促进造血恢复;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恢复期:继续改善造血,防治贫血;及时调整抗生素用量,防止病情反复;调整胃肠功能, 加强营养支持。
 
    (3)极重度患者 由于该类患者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故应在重度患者治疗基础上加 强综合治疗的力度。加强早期镇静止吐及改善微循环治疗,以静脉营养为主;古计造血功能无法 自行恢复时,及早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强化抗感染治疗;加大抗出血药物用量;尽早输注各类 血制品;加强局部感染灶防治和卫生护理。
 
    2.肠型急性放射病及脑型急性放射病
 
    肠型急性放射病及脑型急性放射病两类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发展极快,迄今为止尚无使患者 长期存活的有效治疗措施,对患者的救治仅停留在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的阶段。对估计肠道损伤 可以恢复的肠型急性放射病患者,早期应加强肠道损伤对症处理,使患者熬过肠型死亡期,然后尽早实施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为延长脑型患者生存期,可尽早进行镇静止吐、抗抽搐、抗休克治疗。
 
    (四)内照射损伤的治疗
 
    内照射损伤的救治主要通过减少吸收、促进排泄及综合对症治疗来实现。对摄人放射性核 素超过2个ALI的患者应进行医学观察及相应的治疗,超过20个ALI者属于严重内照射,应进 行长期、严密的医学观察和积极治疗,并注意远期效应。
 
    (1)减少吸收 该措施必须在放射性物质进人人体3 d内进行。为减少胃肠道的吸收可采用催吐、洗胃、服用吸附剂(活性炭、磷酸钙、普鲁士蓝等)和缓泻剂(番泻叶)等方法促使放射性物 质排出。为减少呼吸道的吸收,应先用棉签拭去鼻孔内污物,剪去鼻毛,再向鼻咽部喷血管收缩 剂,并服用氯化铵等祛痰剂。为减少伤口的吸收,应对伤口皮肤进行彻底清洗,沾染严重者还应 行清创手术。
 
    (2)促进排泄 对吸收人血的放射性核素应加速其排出,以减少在组织器官中的沉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同位素稀释法:用进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稳定性同位素来稀释体内的放射性核素,通 过竞争参与体内代谢,减少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沉积。最常见的为服用稳定性碘片。
 
    2)离子竞争法:用与进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化学性质相近的其他稳定性元素与该放射性核 素竞争性参与体内代谢,促进后者排出。常用的药物有普鲁士蓝。
 
    3)螯合剂法:通过服用螯合剂将重金属离子结合成溶解度大、离散度小、扩散力强的螯合 物,促进其排出。常用药物有依地酸钙钠、二巯基丙烷磺酸钠等。
 
    4)代谢调节法:如服用大剂量氯化胺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使骨质脱钙,促进钙的排出,同时 促进亲骨性核素的排出。
 
    (五)其他放射损伤的治疗
 
    (1)慢性放射病 对慢性放射病的治疗首先要确诊患者症状为射线引起的,因此需有明确 的射线接触史,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诊。治疗时首先要脱离射线环 境,然后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包括使用镇静安眠药、止血药、内分泌调节激素等。此类患 者应定期到医院接受全面检查,并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
 
    (2)皮肤放射损伤 对急性皮肤放射损伤应根据损伤轻重进行相应治疗。I度:一般无需 特殊治疗,应避免受照局部的各种刺激;II度:保持水疱表面清洁无菌,防止感染;III度:避免溃 疡面感染,极期过后应及时进行清创植皮。慢性皮肤放射治疗应首先脱离射线,有局部症状者可进行对症处理,对经久不愈的溃疡或增生应尽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