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袭击人员处理(二)-生物武器恐怖袭击


 二、伤病员的处理
 
    生物武器所使用的生物战剂,往往没有特效迅速的分子诊断方法,且生物战剂所致的疾病短 期内可能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造成对伤病员的诊断存在困难,所以只能根据现有疾病信息和 技术手段将出现可疑症状者分为可疑患者和确诊患者。
 
    1.伤病员的转移
 
    许多生物战剂并不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其病人转移程序并不复杂。依据中毒者的病 情,选择适当的运送范围,适当的运输工具,进行必要的现行抢救措施,然后送到相应的应急救灾 指定部门。但是当出现具有明显传播倾向的生物战剂(如鼠疫天花水疸麻疹)袭击时,病人的转移 应该尽量减少,以避免疾病传播流行。如果必须移动,则需要采用移动运输隔离保护设备(如传染 病员运送隔离担架)。后送过程中,随时注意伤员的呼吸、脉搏、血压神志情况及有无惊厥等。
 
    2.病人的处所安置
 
    小规模生物袭击事件时,常规的医院配置根据标准处置程序开展救治工作就能达到治疗和 控制的效果。但是当袭击造成出现大量病人时,如公共场所集体受袭、城市居民广泛传播等,需 要相关部门制定临时的应急方案,该方案要有利于后续的诊断、治疗和社会稳定。场所的确定需 要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和政府部门来确定,要考虑充分的通风,利于供给的输人和废物的处理,利 于人员情绪稳定和各项救治工作的展开。人员的安置不仅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更是关系稳定社 会的要素。
 
    3.标准化的医疗服务
 
    生物战剂医疗程序需要严格的规范,减少医疗机构内可能造成的院内感染传播。对于所有 人住病人,在未作出明确诊断前,无论诊断情况和疾病状态如何,都应该按既定的标准程序开展救治工作。医务人员的操作程序有以下几点。
 
    1)不管是否带手套,在接触患者血液、粪便或者体液后皆要洗手,在洗手之前禁止接触下一个病人。
 
    2)处理患者血液、粪便、体液标本时,可戴干净未灭菌的手套,接触病人皮肤黏膜时应戴新 的经消毒灭菌的手套。如果在检测或者治疗过程中手与污染材料或标本接触,即使是同一病人 也需要根据需要更换手套。
 
    3)医护人员必要时需要对眼睛、口、鼻子和面部进行防护,防止空气传播以及溅射污染。
 
    4)穿着防护服和隔离衣。对防护服、隔离衣要求穿戴后不仅要起到防护作用,而且要尽可 能的不影响医疗操作,使用完毕后应进行消毒或焚烧处理。
 
    4 .伤病员入院后的护理处置流程
 
    根据伤员的受伤情形,及伤害类型,是物理伤害还是由生物战剂导致的伤害,以及是否具有 传染性等,给予正确的护理救治。
 
    5.患者的隔离救治
 
    在给予伤病患者救治时必须根据生物战剂所致疾病可能的传播方式进行相应的隔离,以防 止病人将疾病传染给他人,尤其是易感者,隔离期限是生物战剂引起疾病的传染期。有的传染病 在恢复期仍具有传染性,因此隔离期限不能以临床症状消失为基准。一般将隔离分为4个等级。
 
    (1)严密隔离 为防止具有高度传染性或高致死性的感染通过空气或接触传播,患者需在单间内进行严密隔离。只有穿隔离衣、带防护口罩、眼罩、手套的医护人员才能进人病房接触病 人,病房内需配有特殊的通风系统,如有可能最好使用负压病房。鼠疫、天花、荨麻疹等A类传 染病必须使用该级别的隔离。
 
    (2)接触隔离 对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传染性和致死性稍差的传染病使用这一级别的隔离,如有条件病人进行单间隔离,但同一生物战剂所致同一疾病的病人可以同住一间病房。进人 病房应穿隔离衣、带防护口罩、眼罩、手套。皮肤炭疽等B类传染病应采用接触隔离。
 
    (3)呼吸道隔离 在短距离内可经飞沫或飞沫核传播的传染性疾病也要进行单间隔离,但同一生物战剂所致同一疾病的病人可以同住一间病房,接触患者时须戴防护口罩。
 
    (4)肠道隔离 生物战剂所致疾病可经体液接触传播时,应进行肠道隔离。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需穿戴隔离衣,接触污染物时,还需戴手套。如霍乱患者应进行肠道隔离。
 
    6.伤病患者及污染物的洗消
 
    对从污染区出来的人员要在病情允许,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洗消,伤病人员洗消的方法同暴露人员。同时病人所在环境及接触过的物品也应根据需求进行定期的洗消,对于病人接 触或使用的物品,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重复使用时必须浸泡消毒并高压蒸汽灭菌:如敷料、被服 等,应统一定点焚毁;对于不能采用焚毁处理的一次性物品或其他物品则经统一消毒处理后进行 深埋处理;病房需定期紫外照射消毒,如可以应定时开窗通风。
 
 三、普通人群的管理
 
    普通人群是位于生物武器恐怖袭击污染区之外的人群,可能是袭击事件的遇难者中人数最多的人群,远远超过受生物战剂污染的人群,比例大约为10:1。因此为避免这部分人因受惊吓 而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一)完善医学防护措施
 
    1)应急救治机构应严格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加强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如加强营养,均衡饮食,多锻炼增强体质。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外出次数,必要时外出可戴口罩。
 
    4)必要时给予疫苗接种及药物预防如免疫增强剂等。
 
    5)对于人群集中的场所,如学校、工厂等可使用便携式检测仪,定时定点监测,以安定人心, 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二)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对人群普及防治知识,让民众了解疾病的发病特点,传播途径等,提高市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多方位主动与民众交流,让民众实时了解疾病状况,并给予正确的个人防护 指导,缓解社会恐慌及人群心理压力,促进防护措施的落实与完善,维持社会的稳定。
 
    (三)心理健康辅导
 
    突发恐怖袭击事件的威胁性、紧迫性、震撼性以及导致的后果的不确定性,是造成人群心理 应激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盲从、迷信,此时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具体 措施如下:
 
    1)提供社会情感,及时给予安慰、同情、支持和开导,可极大的缓解人群心理压力。
 
    2)提供准确的信息,对事件或事物的不确定态度是导致焦虑和恐惧的重要因素,信息的透 明对于减轻焦虑或恐慌症状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信息的透明化处理,更是有利于消除人群的疑 虑和对事件的错误认知,对于减轻心理压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