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病媒生物防制
(一)组织工作
1)灾区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应做好蚊、蝇、蚤、蜱、鼠等病媒生物监测与防治的组织工作。
2)杀虫灭鼠药物要有专人负责,做好这些药物的集中供应、配制和分发工作,做好蚊、蝇、 蚤、蜱、鼠等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常识宣传,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实施。
(二)灾区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原则
(1)常规原则病媒生物密度不高或未发生媒介相关疾病时,加强环境治理,辅以药物杀 灭,加强个人防护。
(2)应急原则媒介生物密度过高或处在媒介生物性疾病流行期,应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 个人防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三)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场所的防控措施
1.现场救援人员
1)个人防护:对现场工作人员要进行必要的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裤,减少蚊虫叮咬的 机会。可使用市售趋避剂(蚊不叮、蚊帐等),按照产品说明上的使用剂量、使用频次涂抹于皮肤 外露的部位,或在衣服上喷洒。
2)在临时居住地或帐篷中使用蚊帐,或药用蚊帐,或用15~25 g/m2溴氰菊酯或20~40 g/m2的氯氰菊酯喷洒蚊帐。
3)在居住或工作区域使用常规杀虫剂如市售气雾剂、空间喷洒或滞留喷洒。在睡觉前使用 蚊香(或电热蚊香)。在临时居住帐篷或住所周围5~10 m内使用2.5%的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100倍稀释作滞留喷洒,防止蜱螨侵害。
2.对灾区蚊、蝇、鼠等的防制
(1)对垮塌现场的处理室外用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马拉硫磷、辛硫磷、敌 敌畏(卫生级)等药剂,使用超低容量或常量喷雾器喷洒。确有必要时,使用飞机布洒。
(2)对临时居住区或居住区蚊、蝇、蚤的处理室外喷洒药剂种类及使用方法同垮塌现场的 处理;室内化学防制使用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进行喷洒处理。同时注意使用 蚊帐或药用蚊帐,或用15~25 g/m2溴氰菊酯或20~40 g/m2的氯氰菊酯喷洒蚊帐。还可以使用 市售气雾剂、蚊香(或电热蚊香)防蚊蝇;防蚊蝇设施在住处装上纱门纱窗、睡前点燃蚊香或使用电 热蚊香;在临时居住帐篷或住所周围5~10 m内使用2. 5%的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100倍稀释作滞 留喷洒,防止蜱螨侵害;趋避剂的使用在蚊虫等比较多的地方活动或工作,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鼠类防制针对医院、临时救治场所、食堂、灾民集聚地等重点场所,投放抗凝血灭鼠剂 溴敌隆、大隆等毒饵,最好使用蜡块。对于粮食毒饵,可使用毒饵盒或临时毒饵盒。投饵前做好 宣传和警示标记,防止儿童和老人误食中毒。医疗机构要储备一定的维生素民解毒剂,以进行 人员误食中毒后的急救工作。
六、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
地震、飓风等灾难后区域内存在的许多化学物均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人人体造成 中毒。现场腐败物可产生硫化氢,燃料不全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以及密闭,低洼地可能存有高浓 度单纯窒息性气体。此外,灾难引发的区域化学品泄漏也可能引起人体化学中毒。面对这些情 况,灾难后政府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化学中毒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一)化学性中毒预防
1)排查潜在危害源:各类化工厂、化工商店、化学品仓库、农资商店、家庭存放的农药、不明包装瓶(箱) 等。
2)明确危害源处理原则:卫生应急队伍要尽量远离以上危害源;巳经出现泄露情况时,危险 源上风向是安全区域。
3)不要饮用气味、味道和颜色异常的饮料或进食可能污染的食品。
4)当有暴露风险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出现异常时,要立即组织现场调查、处理。
(二)化学性中毒现场应急
(1)疏散与隔离一旦出现化学品泄漏,应立即疏散现场的无关人员,隔离毒物污染区;如 果是易燃易爆物的大量泄漏,应立即上报指挥部,请求消防专业人员救援,并由应急救援指挥机 构决定周围居民的疏散范围和疏散方向。
(2)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环境中的电源和火源可能在化学品泄漏后引发爆炸和火灾,因 此,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消除火源。如果泄漏物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要在整个毒物泄漏 区内控制电源和禁止火源。禁止使用非防爆电器,禁止使用手机和对讲机等。
(3)保护应急人员①进行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的各类人员均必须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 和训练;②在进人现场之前,应针对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暴露方式、现场浓度等情况,采取有效 的个人防护;③应当详细记录进人、撤出泄漏现场的人员姓名和时间,紧急撤离时应进行点名,严 禁单独行动;④现场应准备特效解毒剂和其他急救医药用品,并有医护人员待命;⑤中毒人员应 从上风方向抢救撤出或引导撤出。
(4)现场毒物监测和毒物健康影响评价应根据现场特征设立毒物监测方案,以及时掌握 泄漏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扩散范围,恰当地划定警戒区,并为现场指挥部的处置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加强环保、卫生和消防等部门沟通信息。依据毒物监测资料和人及动物中毒情况评价危害 区域、人群范围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建议。
(5)泄漏控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由消防或工程专业人员控制。现场污染判定依据环保 部门报告。
(6)现场分区和警示标识根据危害源性质和扩散情况等进行现场分区,危害源周围核心 区域为热区,用红色警示线隔离;红色警示线外设立温区,用黄色警示线隔离;黄色警示线外设立 冷区,用绿色警示线隔离。同时,在不同地点根据需要设立各类警示标识。
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在冷区内划定救援区域,在区域内根据不同功能设立指挥部、急救区、观 察区等。洗消区一般设立在温区边缘,检伤区设立在洗消区附近。
(三)化学性中毒患者处理原则
1.脱离接触、洗消
迅速撤离危害源区域,尽快疏散到空气清新处,尽快在非污染区接受诊治。撤出人员首先应 在现场洗消区进行洗消,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及时冲洗污染的皮肤,对于可能引起化 学性烧伤或能经皮肤吸收的毒物更要充分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20 mm,并考虑选择适当中和剂 中和处理;眼睛有毒物溅人或引起灼伤时要优先迅速冲洗。
2.检伤
医务人员根据病人病情迅速将病员检伤分类,做出相应的标志,并按照检伤结果将病人送往 不同区域内急救。
3.应用特效解毒治疗
特效治疗主要有特定毒物的特效解毒剂、氧疗法等,对气体中毒者尽量送有高压氧条件的医 疗机构。
4.对症和支持治疗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维持酸碱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防止继发感染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