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发生后,由于特殊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存在,以及人群免疫力低下,在灾区人群 中发生的传染病疫情与平时人群中流行的传染病具有不同的特点。 这一类传染性疾病爆发时的 病情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疾病潜伏期较短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是指从病原体侵人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的这一段时间。各种传染 病均有相对固定的潜伏期,病原体在此期间增殖至引起宿主产生症状的阈值量。各传染病的潜伏期 长短各异,其变化范围从几小时到数十年,受到病原体数量、毒力、侵人途径和机体状态等的影响。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和机体免疫力的降低,宿主一旦感染传染病病原 体,所致疾病潜伏期都较短。而且一旦流行,常呈爆发,疫势凶猛。由于潜伏期较短,我们可以相 对容易判断患者的受感染时间,有助于追踪传染源和寻找传播途径的线索;同时,我们可以更加 清楚确定该患者感染病原体后所接触的人员,对于控制这些人员,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进 一步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二)感染者出现明显消化道或呼吸道症状
由于自然灾害发生后主要流行经呼吸道和肠道传播的传染病,因此,这两个系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呼吸系统的症状主要是咳嗽、咽痛、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呼吸衰竭等。消化系统症 状主要表现为恶心与呕吐,腹痛,返酸与烧心,严重腹泻等。
(三)易导致严重的全身症状
自然灾害后传染病流行时,在机体与病原菌相互作用中,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薄弱,不能将 病原菌限于局部,以致病原菌及其毒素向周围扩散,经淋巴道或直接侵人血流,引起全身感染。 有些个体可能先出现一些局部症状,但很快就会表现出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发热、头 痛、恶心、呕吐、乏力、精神不振、不欲饮食等,严重者会出现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而导致昏 迷或死亡。
(四)病死率较高
自然灾害后出现传染病爆发疫情时,除了环境恶劣、饮食和居住条件差、机体免疫力低下等 不利因素,由于交通和通讯受阻,导致医疗救援力量不能及时跟上,使得对大批患者开展医疗救 援的能力不足,从而会导致传染病患者病死率较高。因此,对传染病疫情的快速、有效控制是灾 后救援比较困难,但非常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