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武器防护-化学武器恐怖袭击


    化学武器有较大的杀伤力,对缺乏训练和防护的人员能造成很大伤亡,因此平时做好医学防 护各项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化学武器防护是指对化学武器袭击采取的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包 括化学侦察(检)、袭击时立即采取防护、袭击后及时消毒、急救以及后送医疗等一系列措施。
 
    (一)化学侦察(检)
 
    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判定事故区是否遭受化学毒物污染、确定毒物种类、概略判定染 毒浓度和密度、检测并报告毒物云团的传播和滞留情况等是化学侦察的主要任务。
 
    1.初步判断
 
    (1)化学袭击的方式和企图 杀伤性化学袭击常使用速杀伤性毒剂15~60s化学急袭如沙林、氢氰酸或光气等;迟滞性化学袭击多使用持久性毒剂3~15 mn袭击如VX、芥子气等;扰乱 性袭击,对指挥所、交通枢纽、战役和战略后方则可能使用持久性毒剂。
 
    (2)化学袭击时的气象条件 逆温或等温(夜间、拂晓、傍晚、阴天)时,风速2~4m/s,风向 稳定,适合施放各种毒剂,特别是沙林和其他暂时性毒剂。风速大于6 m/s,风向不稳定、对流(如 晴天、白天)、空气湿度大(雾天),一般只适于使用持久性毒剂。雨天、大风大雪,不适于使用 毒剂。
 
    (3)化学袭击的征候 毒剂弹爆炸时炸声沉闷、无明显地震感;爆炸后出现异常颜色的烟云 (烟幕弹或刺激剂是白色烟团,工业芥子气为灰黑色烟团)航空布洒时飞机低空慢速飞行,尾部 有灰白色带状烟雾或细雨状液滴;弹坑浅、弹坑周围有油状液滴时多为持久性毒剂;弹片较大、弹 片可见特殊标志;毒剂有特殊气味;毒剂液滴落在地面、物体或植物上可见有色斑痕,以后叶子枯 萎卷缩,花瓣颜色发生变化;雪地上有色斑点;水面可见有色油膜等。
 
    (4)人员中毒症状特点 遭敌化学袭击后突然发生同类众多中毒人员,根据症状特点初步判断毒剂的种类。
 
    2.侦检
 
    (1)物理检验法 根据毒剂的沸点、熔点、比重、溶解度等物理性质的不同鉴别毒剂。
 
    (2)生物检验法 小动物对毒剂均较敏感,接触后很快出现中毒症状。发现大范围小动物 中毒和/或死亡是该地区有毒的征象。
 
    (3)化学侦检法 该方法灵敏,专一。根据毒剂与化学试剂反应后生成不同的颜色、沉淀、荧光等判断有无毒剂存在、鉴别毒剂种类及判断染毒程度。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侦检器材形式 多样,如侦检纸、侦毒器、检毒盒、检毒箱、毒剂报警器、化验车等。侦检纸遇到毒剂液滴就会变 色,可根据颜色变化判明毒剂种类。毒物监测中心可对各种样品进行系统分析。
 
    (二)防护装备
 
    1.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指用个人防护器材保护人员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气溶胶对人体的直接伤 害,所用的防护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篷、防毒靴套、个人消毒急救盒等。
 
    (1)头面部防护 防毒面具(gas mask)是用来保护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放射性 微粒和气溶胶直接伤害的一种防护器材,依其结构和防毒原理分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过滤式 防毒面具是广泛使用的一类防毒器材,由面罩、滤毒罐(过滤元件)、面具袋三部分组成,能保障人 员在毒剂浓度不高于0.5%、含氧量不低于18%的环境中进行工作。人员戴面具后可因呼吸阻 力、有害空间、面罩对头面部的压力给生理功能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因此正确选配面具,养成戴 面具后深长缓慢均匀呼吸的习惯,锻炼长期戴面具从事作业的能力十分重要。在空气中氧含量 低于18%或毒气含量高于2% (体积比)时,必须使用隔绝式防毒面具。这类面具依靠自身携带 的氧气或压缩空气供呼吸,对有毒物质没有选择性。
 
    (2)皮肤防护 皮肤防护主要是用皮肤防护器材保护皮肤免受毒剂的直接伤害。皮肤防护 器材由防毒斗篷、防毒靴套、防毒手套和防毒服等组成,常与防毒面具配套使用。防护服可分为 透气式、半透气式、隔绝式和选择性透气式。
 
    (3)简易个人防护器材 化学恐怖袭击发生时,没有配备防护装备的人员可就地取材,制作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如 浸渍口罩,可用多层织物浸以2%苏打水或肥皂水等碱性溶液制成。为防液滴态毒剂对人员的 直接伤害,无制式器材时可采用雨衣、毯子、大衣、被子、雨鞋、包装布等多种物品保护身体或 下肢。
 
    2.集体防护
 
    集体防护是以工事、战斗车辆、舰船舱室等密闭空间为基础,利用安装的防化设施(气密隔 绝、滤毒通风、工事洗消、空气监测与报警等)保护多数人员免受化学武器(包括核化生武器)杀伤 的一种防护方式。集体防护能使担任坚守防御、长期作战部队避免长时间佩戴面具时的疲劳,得 到休息、睡眠、进食、饮水的条件,从而保持部队战斗力不致削弱。集体防护也是后方、指挥机构 和城市群众进行防护和防空的必要手段。
 
    (三)毒剂洗消
 
    人员、物品、水或食物染毒时必须进行消毒,以防止和减轻人员中毒,恢复物品的使用价值。 消毒的方法可分为自然消毒和人工消毒。自然消毒主要靠各种自然因素(风吹、日晒、雨淋等)消 除毒剂,对氢氰酸、光气等气态暂时性毒剂染毒时,一般不需要专门组织消毒工作。但当液滴态 持久性毒剂染毒时则需组织人工消毒。根据消毒原理分为机械、物理和化学消毒法三种。机械 法是指用机械手段去除染毒层或用沙土、稻草等隔绝毒剂的方法。物理法是用吸附、溶解、冲洗、 通风、加热等方法将毒剂从被污染物体表面去除。如用活性炭吸附空气中和水中毒剂;用水冲洗 染毒物体表面;用热空气(蒸气)对服装、棉毛织品进行消毒等。化学法是利用消毒剂与毒剂起化 学反应,如水解作用、与碱作用、氧化作用、氯化作用等,破坏毒剂原有结构,使之成为无毒或低毒 物质。如用氨水、氢氧化钠等碱性消毒剂消除G类神经毒和路易氏剂;用漂白粉浆(液)、氯胺、过 氧化氢、高锰酸钾等溶液消除糜烂性毒剂。
 
    洗消装备有便携式的消毒手套、消毒包、消毒盒、背囊洗消器和大型洗消车、喷洒车、淋浴车 等供人员、服装、技术装备、地面、道路、建筑物等消毒使用。
 
    1.染毒人员的消毒(人员洗消)
 
    人员染毒后应立即采取自救互救方式消毒,尤其是对神经性毒剂和糜烂性毒剂。人员皮肤 染毒后应迅速用纱布、棉花等吸去可见的消毒剂液滴,再用皮肤消毒剂或其他代用品 如肥皂、有机溶剂等擦拭染毒部位,然后尽快用清水冲洗。消毒时防止消毒剂进人眼、鼻、口和伤 口内。眼接触毒剂后应立即用水、2%碳酸氢钠或0.01%高锰酸钾水溶液反复冲洗。条件许可 时尽快用热水、肥皂清洗全身并更换衣物,以彻底消除皮肤表面残留的毒剂、消毒剂和生成物。 全身洗消应在专门设置的人员洗消站(场)内进行也可利用浴室或河流进行洗消。
 
常用的皮肤消毒剂
---------------------------------------------------------------------
             消毒剂名称                   消除毒剂       
---------------------------------------------------------------------
2% 碳酸钠水溶液                      G类毒剂             
10% 氨水                        G类毒剂、路易氏剂、光气、双光气 
10% 二氯异三聚氰酸钠水溶液               V类毒剂、糜烂性毒剂       
10% 二氯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             V类毒剂、糜烂性毒剂       
18%~25% 一氯胺醇水混合溶液或5%二氯胺酒精溶液 糜烂性毒剂            
5 % 碘酒                              路易氏剂             
5% 二巯基丙醇软膏                      路易氏剂     
--------------------------------------------------------------------
          
    2.服装及装备器材的消毒
 
    服装洗消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碱性溶液煮沸0.5~1h,然后清水漂洗晾干;也可以用热空气法、蒸气氨等处理1~2h。
 
    对外科器械和其他金属器材、玻璃器皿等,可先用有机溶液纱布擦洗,再在2%碳酸钠溶液 中煮沸5~10 min。橡胶制品用5%氯胺水或漂白粉浸泡1~2 d。涂漆木制品先用纱布吸去可见 液滴,然后用水冲洗,或于染毒处用漂白粉浆涂擦。对染毒的敷料、绷带可用2%碳酸钠溶液煮 沸30~60min,然后洗净晒干,用作辅助材料不要用于伤口。担架染毒可用皮肤消毒剂涂擦,必要时将其拆卸,分别按布类、金属、木制品消毒处理。
 
    3.水的消毒
 
    对滚动水源或江河大流一般不作专门消毒。对不流动的池塘、水井等水源进行消毒时,先检 定毒剂种类和染毒程度以便确定消毒方法。在吸取染毒水时,应尽量取中层水,避免搅动底 层水。
 
    G类毒或芥子气染毒水,敞开煮沸20~30 min。路易氏剂染毒水,先加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使水呈碱性(pH值为9~10 ),再在每升水中加明矾或三氯化铁0.4 g,煮沸1~2 h,过滤或静置后 取上清液饮用。氰类毒剂染毒水,每升加醋酸3~4 ml或浓盐酸3~4滴,或食醋几勺,煮沸 10min。煮沸应在露天、下风无人处进行。煮沸时间从沸腾算起。BZ染毒水消毒较难,要先进 行加压蒸馏,再经颗粒活性炭或离子交换树脂层吸附。经以上方法处理的水,须进行毒剂检查证 明无害后方可饮用。
 
     4.食物消毒
 
    粮食、肉类、蔬菜被蒸气态毒剂污染,经通风或温水洗涤至毒剂气味消失后,煮熟并经检验无 毒后可食用。严重染毒的食物如数量不大,可掩埋或销毁。大量食物,如被液滴态毒剂染毒,先剥除包装,除去染毒层(4~6 cm),其余部分经通风日晒,检验证实无害后,方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