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事件后继发传染病疫情,主要原因是灾区生存环境和卫生设施破坏,故灾难事件后,重要的任务是迅速改善受灾群众的生存环境。要改善受灾群众的生存环境,就需要尽快选择合适的居 民安置点,恢复基本的卫生服务,提供避难场所、清洁的水、充足食 物和基本卫生设施(如厕所、垃圾场等),同时还应提供针对特定疾 病的疫苗,并控制疾病传播媒介,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控制许多传染病的发生。
一、安置点的选择
灾难发生后,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只能首先被安排在临时安 置点,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临时安置点将显著增加传染病暴发风 险,因此,选择足量合适的安置点也是救灾工作的重要任务。居民 安置点的环境应该尽量避免传染病相关风险因素的存在,也要考 虑人员的不同类别,例如当地人口和救援人员。因为某些安置点 环境可能对当地人没有影响,但是对流动人员(如救援人口等)就 可能造成传染病风险,这是由于当地人对当地传染病具有免疫力 的原因。
(一)选择安置点的标准
1)安置点不应选择在当地医学昆虫的栖息地、杂草丛生地,以及平坦、低凹有洪水风险的地方,而应该选择在轻微倾斜、比较干燥但有树木覆盖的区域。
2)有安全充足的水源供应:选择安置点最重要的是能够常年 获得充足、安全的水源,而且水源最好离居住地足够近,以避免长 途运输带来的麻烦。
3)有充足的地理空间安置各种设施和设立公共场所:安置点 不仅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安排当前的受灾群众,而且能为卫生设施、 水源设施、储存点、医院、食物供应中心、登记点以及将来的人流等 提供场所。
4)安置点应利于自然排水:避免选择平坦、潮湿、低洼、河床、湖滩等不利于排水的地方,应选择高于当地水源平面且具有一定倾斜性的区域。
5)安置点最合适的土壤应是容易吸收人类垃圾的土壤。此外,土壤类型也能影响输水管道、排水管道和路面修建等工程建设。
6)交通便捷:在各种天气状况下安置点都应该有良好的路 况,以便食物供应。
7)如果可能,安置点应该有足够的植被。因为树木可以提供 阴凉,避免土壤流失,提供地下水,同时减少灰尘,但是必须破坏那些对人有毒和有伤害的植物。
(二)安置点的布局和设计
要充分准备营区的安置计划,使得营区的容量有较大的伸缩 性,一般以每年3.~4.的人口增长率来安置营区布局;避免某 些区域的过度发展,否则容易引起健康问题;原来分散居住的人 群,他彳I' ]的生活习惯使他们不适应密集居住,要充分考虑这些人员 的安置)区设计还应该考虑到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以便能够满 足不同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人群的需求。下表是营区设计中 的一些要求,但是有时这些要求并不能完全满足。
营区设计的卫生要求
-------------------------------------------
编号 项目内容 基本要求
------------------------------------------
1 每人的平均活动面积 30 m2
2 每人的营区空间 3.5m2 (寒冷气候时4.5~5.5m2)
3 帐篷之间的距离 至少2 m
4 每个供水点的人数 250 人
5 每个厕所的人数 20 人
6 到取水点的距离 不超过150m
7 到厕所的距离 30 m
8 取水点和厕所的距离 超过100 m
----------------------------------------------
(三)服务点的位置
服务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马路和房子的位置,食物和水源供应点、安全保障服务点、救火消防服务点、洗浴点等要尽可能位于 居住点的中心位置,靠近马路便于交通;应该预先设定一个应对霍 乱的治疗中心,该中心须远离别的健康服务设施,且处于不会污染 水源的地点;还应设定一个接待区域,以便对进人营区的人员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