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活动组织层面
1.应急预案
1)风险评估:预判人数、活动类型、人群构成、年龄结构、天气湿度等。
2)依据风险等级评定,结合场地特点(出人口、缓冲区、通道 等)、组织方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制定启动标准、疏散路线、引导方式等预案。
3)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方式的制定。
4)进行预案的设置和演练。
2.设备设施
(1)人群监测与控制摄像头、人流弓丨导系统、人群密度变化图。
(2)信息交流系统大屏幕、应急广播、指示标语、移动宣传 工具、公共信,良平台,在噪音较大的活动,比如新年烟火、音乐会的现场,应配备耳机。
(3)场内临时医疗设施如除颤仪、绷带、担架、常用心血管药物。
3.人群控制
(1)人群聚集密度控制采用限行和分流等措施,在球场、商 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酒吧、夜总会、宗教朝圣的 仪式等公共场所严格限制人群的最大聚集量。
(2)人群流动控制加强管理水平,及时沟通相关单位保证 管理人员数量。规范培训、合理分布导引员等管理人员,采用隔离 栏、醒目标识、撤离路线图等方法增强人群流动的合理性。保证在 人群出现拥挤时能及时疏散,缓解人群情绪,控制人群分流。
(三)医务救援层面
医务救援层面包括医疗监督、医疗侦检、各级医疗单位联系协 议、服务级别、人力资源、医疗器械、治疗机构、后送资源、特殊事件 准备、救助通道、急救医疗手术、相关法律(如家属签字)、联系、指 挥控$彳、文档管理等方面。
1.医疗监督
不同层面的大型聚集活动医疗服务应有相应的执业医师进行 工作指导。同时预先针对常见的主诉制定有效的临床路径计划,以允许在大量患者涌现时,护士或其他急救人员可以在医师不能 及时检查患者的时候采取快速合理措施。同时可以与组织方、市 政交通部门等进行沟通,以制定专业的伤情预测和后送计划。
2.医疗勘察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需对有可能影响患者数量和类型的 因素进行调查,对有可能影响后送的实地进行勘察。比如,活动的 类型、活动是组织或是自发、活动所在地、室内或室外、天气、预计 参力口人数、现场及周边可用的医疗资源、人群人口学资料暴发暴力 冲突、药物或酒精滥用、踩踏事件的可能性、现场出人口数量,在现 场内部的转运速度以及针对恐怖袭击或特殊VIP的医疗预案。
3.法律指导与协议
聚集活动时发生的意外情况相对复杂,尤其是踩踏事件发生 时等大量人员伤亡涌现会引起系列问题。医务人员或非医务人员 在救助过程中可能产生失误,应提前明确相关责任问题。所需的 医务人员或安保人员的数量、级别、责任、后备力量以及相应的经 济补偿应该有法律或规章进行规定和保护。这也涉及医疗单位脆 弱性的评价。
4.救治层级
根据医疗侦测和i评古情况,应在聚集活动前进行救护层级的计 划,包括人员类型和级别以及其服务的方式,比如现场或待命。最 低等级是急救技师,而最高层级可能需不同医疗机构联合行动。不 同的医疗人员应接受相应的训练,包括急救、分检、后送、紧急联络 等,同时也应有一定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技术,以配合流行病学调查。
5.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包括医疗人员数量、作用、责任以及其开展工作的一 系列问题。良好的医疗勘测、经验以及基于流行病学研究和模型 预测的伤员预估在这一过程中极为重要。医疗人员应足够充足以 避免附近急诊系统的超负荷,并准备应对可能的大伤亡事件。(同时也应包括医务人员自身的需要和保护,比如饮水、食物、交通、人 身保护、经济补偿后被力量以及调度等)除了急救医疗技彡¥、辅助 医疗人员、护士,驻场医师在转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应存在。医 师应对处理心脏骤停、呼吸困难、窒息以及院外复苏等有相当的经验。
6.医疗器材
依据预计的最高医疗服务准备相应医疗器材,包括移动交通 工具内、固定服务站以及医务人员随身配备器材。ABCs (Airways、Breathing、Circulation)相关器材,比如除颤仪、气管插管等。
7.后送资源
由于人群密集的影响,结合建筑复杂、交通拥堵等因素的作 用,场地内或场地外的转运都可能发生迟滞。交通资源包括地面 急救、空中急救、改良的小型救护车、水面急救(如黄浦江上)以及 其他特殊的急救工具。同时应考虑当踩踏等当规模伤亡事件出现 时,转运资源超负荷时,调集非急救交通工具进行转运轻伤患者。 计划要点应包括:尽量缩小反应时间,保证义务人员安全、尽量避 开或减少拥堵路段,预留停泊位置和专用紧急通道。
8.特殊紧急事件准备
应做好大规模伤亡事件的急救准备,不止是踩踏还包括其非 常规诱因,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恐怖袭击等。每一个医务人 员都应熟悉检伤分类流程,并会使用标准简单分类和快速治疗技 术。必要时配发防毒面具,并准备相应的防生队伍和洗消车辆等。 为达到快速诊断和鉴别生物袭击类别,还可以S S备鉴别试剂盒或 者建立现场诊断实验室。
9.协调交流
高效的联络是成功医疗支持的保证。联络系统应当提前设计并准备后备系统,在事件前进行检验。具体的系统框架应根据事件类型和执法及通信部门商议解决。
10.数据文档
应有统一标准的数据上报、汇总和存档系统。这关系到几个 重要方面。不仅限于医疗档案管理,也涉及法律证据、现况评估、 混乱情况下伤亡者身份鉴定等。尤其有助于流行病学研究和进一 步的服务完善。
(四)个人层面
1)树立防险意识,避免进人拥挤人群。参加公共活动时,首 先寻找出人口,快速通道,各类逃生标识等。明确不同出人口,掌 握多种撤离路线,同时观察除了普通出人口是否还有其他逃生途 径。比如在体育场内,较为安全的地点是球场草地。
2)参加大型集会、活动、游行时,遵守组织方指定的规章制度,服从安全维护人员的安排,不可贪图个人方便危害公共安全。 如需超越前方人群,应注意避免与他人发生身体碰撞,特别是老 人、体弱多病者、妇女儿童等异质群体。当人群处于下坡行走时,尤其避免推挤。
3)参加大型集会时尽量穿着平底鞋、防滑的登山鞋等,方便 迅速撤离。避免穿着高跟鞋,佩戴尖锐配饰。
4)举止文明,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发现人 群中有人举止不文明或有刺激公众的行为要敢于及时制止劝阻。
5)保持警惕,注意自我保护。留心人群情绪,在骚动出现初 期即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当发现自己面前有人突然摔倒 时,应马上停下脚步,大声示警,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及 时扶起跌倒者,避免其成为被踩踏的对象。
6)低龄儿童、孕妇、老人、体弱病残者应避免前往集会现场。家长在遭遇拥挤人群时,应尽快抱起孩子撤离。
7)开车遭遇拥挤人群时,切忌驾车穿越人群,尤其是群众情 绪愤怒激动或满怀敌意时。防止刺激群众,导致群众发送袭击,打破门窗,推翻汽车。如果汽车与人群同一方向前进!不要停车观看! 应马上转人小路、倒车或掉头,迅速驶离现场。倘若无法脱离人群, 则应停车、锁好车门,然后离开汽车躲人小巷、商店和民居。如果找 不到停车处,也应立刻停车,安静地停留在车内,直至人群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