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typhoon )被列为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台风这个词源自希腊神话中大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着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这头魔物的孩子们就是可怕的大风。后来,这个词传人中国,与广东话Toi Fung融合在一起,就成为 typhoon—词了。
飓风和台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称为飓 风,在北太平洋西部称为台风,因为发生的地点不同,所以叫法不同。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 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并引发受灾害地区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房 屋倒塌,城镇和农田受淹,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中断,对人类生命 及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灾害巳成 为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章侧重介绍了台风的典型灾难实例与特 点,台风的危害及预防预警,医学应急救难措施和台风灾难善后处理等。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和副热带洋面上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旋涡,它主要是依靠水汽凝结时放出 的潜热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旋涡中心风力达6~7级,风速达10.8~17.1 m/s时,称为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中心风力达8~9级,风速达17.2~22.4m/s时,称之为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中心风力达10~11级,风速达24.5~32. 6 m/s时,称之为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中心风力达12级以上时,称之为台风。台风经常伴有狂风、暴雨、风暴潮及由它们引发的 次生灾害,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一、9216号台风登陆福建(1992年8月30日)
1992年8月30号第16号台风在台湾花莲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8月31 号台风在福建省长乐县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8级。这个台风虽然强度偏弱,但影响范 围很大,带来的降雨强度也很大,沿海出现特大海潮,造成严重的灾难。在台风的影响下,福建、 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辽宁等沿海地区出现6~9级大风,并普遍降暴雨和大暴雨,局部地 区出现特大暴雨。据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辽宁等受灾省市不完全统计,死亡231 人,伤590人,受淹、倒伏农作物2 500多万亩,冲毁桥梁700多座,损失船只2 000多条,损坏房屋 28万多间,损毁各类水利工程设施3 000多处,经济损失达75亿元人民币。
二、云娜台风(2004年8月12日)
2004年8月12日至13日,第14号强台风“云娜”正面袭击浙江省,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在 12级以上。“云娜”台风具有风力强、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风暴增水高等特点,强降雨导致 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使杭州、嘉兴、舟山、宁波、绍兴、衢州、金华、台州、 温州、丽水等10个市、75个县(市、区)、756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台州、温州两市和宁波 市南部受灾最为严重。据统计,受灾人口 1 299万人,死亡179人、失踪9人,受伤4000多人,一 度被洪水围困44.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46.8万人;倒塌房屋6.4万间,损坏房屋18.4万间;黄岩、椒江、温岭、玉环等4个县(市、区)城区受淹;农作物受灾面积39.1 X 10⑧ m2,绝收面积6.9X10⑧ m2;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81.3亿元人民币。
三、卡特里娜飓风(2005年8月29日)
2005年8月29日,大西洋卡特里娜飓风以每小时233 km的风速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奥尔 良外海岸登陆。作为头号飓风侵袭了佛罗里达州南部,并带来了美国历史上经济最凄惨的灾难, 卡特里娜飓风在路易斯安那州海岸达到200 km/h的速度,飓风摧毁了奥尔良市的防洪大堤,奥 尔良市80%城区受到海水的覆没,死亡人数达到1 836人,造成1 250亿美元损失。
四、珍珠台风(2006年5月)
“珍珠”在2006年5月10~12日侵袭菲律宾,造成至少41人死亡,经济损失约190万美元。 5月17日上午,在海南岛以南约160海里(300 km)上共11艘渔船经过南中国海时被风浪打沉, 298名渔民失踪。“珍珠”在5月17日傍晚至夜间,在汕尾至饶平间沿海登陆并正面袭击汕头。 “珍珠”带来的强风和特大暴雨,导致福建省15人死亡、4人失踪。其中,受强台风“珍珠”正面袭 击的闽南漳州,直接经济损失达38亿多元人民币,13人因山体滑坡致房屋倒塌死亡。台风珍珠 在菲律宾、中国东南部、台湾总共造成104人死亡以及12亿美元的损失。
五、桑美台风(2006年8月10日)
台风桑美是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名字来自越南,意即“金星”。8月10 日,“桑美”在浙江省苍南马站镇登陆,登陆的风速高达60m/s。浙江省从10日5时开始降雨, 暴雨区主要集中在温州、台州地区,累计降雨量>100 mm的站点有33个,降雨量>200 mm的 有13个站点,降雨量>300 mm的有9个站点,降雨量>350 mm的有4个站点,截止10日20 时,100 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3 512 km2,200 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为509平方公里,300 mm 以上降雨笼罩面积为113 km2。10日晚上,在“桑美”登陆时,温州既往记录最大增水是3.58 m,实际最高的潮位是6 m出头,与最后的潮位预测相差60 cm左右。桑美是自1949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台风,具有强度大,雨量多的特点,登陆强度比 2005年登陆美国的飓风卡特里娜还要强。严重影响了中国东部沿岸地区,造成了 25亿美元的 损失。
六、莫拉克台风(2009年8月7日)
2009年8月2日,日本气象厅报告今年第十一热带低气压形成于菲律宾东边约1 000 km 处。8月3日,它进人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的负责范围,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命名热带 低气压为Uko。当天迅速离开了他们负责范围。在日本气象厅命名为莫拉克之后,莫拉克升级 为热带风暴。在8月5日20时30分,中央气象局开始发布台风警报,并将莫拉克升格为中度台 风。在8月6日14时00分,巳经形成台风眼,持续增强。8月7日于23时50分由台湾花莲县 登陆。8月9日迫近中国大陆台风莫拉克,18时30分由霞浦进人福建,移动速度稍微加快。随 着莫拉克迫近,浙江同福建两省共疏散接近100万人,7万多艘船回港避风。浙江苍南县的降雨 量超过250 mm。在8月10日05时30分,中央气象局解除台风警报并在10min后发布豪雨特 报。莫拉克在8月11日凌晨减弱为热带低气压。
七、鲇鱼台风(2010年10月16日)
2010年第13号台风“鲇鱼”于10月16日晚加强为强台风,17日上午8时再度加强为超强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7级,成为2010年最强的台风。“鲇鱼”1日7时中心位于北纬19. 4度、 东经117. 5度,就是在诏安偏南方约480 km的南海海面上,中心气压94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 16级,7级风圈半径320 km, 10级风圈半径150 km。预计,“鲇鱼”将以每小时10 km左右的速度 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广东中东部附近沿海靠近。台风“鲇鱼”是1949年以来登陆福建省 最晚的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