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灾难实例-传染病爆发


    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染性疾病一直是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危害,每一次传染病爆发都导致人 们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造成社会混乱。而鼠疫、天花、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数次爆发和流行,同 时也导致人群的严重心理恐慌。2003年的SARS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 爆发则是人类进人21世纪后遭遇的两次重大传染病威胁,其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和造成的 严重破坏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传染病至今仍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 疾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地震、海啸、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 生,这些灾害导致人和动植物的大量死亡以及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由于动植物尸体污染的土 壤、空气、水源对人体的危害,以及生活设施和条件的损坏等,使处于灾区的幸存者身体抵抗力减 弱,此时通常会在较小范围内的人群中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某种传染性疾病病人,即自然灾害次生 传染病爆发。
 
    生物武器是随着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规武器。在战争 史上,生物武器曾被多次使用,即交战一方通过各种方式投放生物战剂,使大批人畜被感染而发 病,造成对方广大地区传染病流行,从而削弱对方战斗力,破坏其战争潜力,达到不战而胜的目 的,发挥了常规武器所不具有的威力。2001年美国的“炭疽邮件事件”标志着生物恐怖袭击成为 现实的威胁,巳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随着现代基因工程研究的不断深人,利用基因重组方 法获得具有新特性的致病微生物作为生物战剂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实施。 由生物战剂的使用而 导致传染性疾病爆发的相关内容在第二十章有详细叙述,本章主要对自然灾害发生后引起传染 病爆发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鼠疫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叫做黑死病。鼠疫的临床特 征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其传染性极强,曾经是肆虐最久、杀 人最多、最神秘可怕的敌人,属于我国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 上曾发生过3次鼠疫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几乎蔓 延到当时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国家,流行极期每天死亡5000~10000人,共导致近1亿人死亡。 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持续了近300年,此次流行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 欧洲死亡人数达2 500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的死者更是达到其人口半 数。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它是突然爆发的,疫情最初起源于我国云 南,传遍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及南美洲的60多个国家,几乎遍及当时全世界沿海各港阜城市 及其附近内陆居民区。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流行导致大约1 300万人死亡。
 
    20世纪后期,随着抗生素的出现,鼠疫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不断完善,人间鼠疫的流行明显减少,60~80年代只在二十几个国家有鼠疫病例报告,在我国曾一度销声匿迹。进人20世纪90年 代,人间鼠疫又呈明显上升趋势,较60~80年代年均病例增加了 1.6~1.8倍,以非洲为重,亚洲 次之,也有大规模爆发流行。1994年8月印度苏拉特市发生震惊世界的肺鼠疫爆发流行,发病人数近千人,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人间鼠疫流行。
 
 二、SARS大流行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旧称非典型肺炎)是一种 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性呼 吸系统衰竭的新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情进展迅速,也是人类进人21世纪后经历的第 一个引起世界性恐慌的入侵病毒。
 
    自2002年底开始,在我国广东省出现了一些病因不明的非典型肺炎病例,伴有严重的可以 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统症状,疫情随即蔓延至北京等地,同时也陆续发生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人群聚集感染的现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至2003年4月14日,在全球21个 国家和地区共出现3169例SARS病例,死亡144例,病死率高达4.544%。,其中尤以中国大陆 (1418例,64例死亡)及中国香港(1190例,47例死亡)最严重。此次SARS疫情扩及全球,成为 一次世界性流行性疾病。爆发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引起国际、国内社会恐慌,世界 各国对阻止该病扩散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多名医务人员在内的患者死亡,疾病的命名,病 原微生物的发现及命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的关注等等。由于其传染性极强且病死率 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在2003年2月被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SARS)。我国 卫生部也于2003年4月宣布将其列为B类法定传染病管理范畴。
 
 三、甲型H1N1大流行
 
    2009年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是继SARS后人类在新世纪遭遇的第 二次重大传染病侵袭。此次甲型H1N1流感的危害性主要表现:①传播速度快,人体对新变异 病毒没有天然抗体;②传播途径简单,打喷嚏、咳嗽和物理接触都有可能导致该病毒在人群间传 播;③人群普遍易感,确诊的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死亡的病例大多数年龄为25~45岁, 感染病毒的患者也以青壮年为主。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 头痛、喉痛、身体疲劳等,部分病人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从2009年 3月18日开始,“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首先在墨西哥爆发,并陆续发现人类感染、死亡病例,之后 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 型H1N1流感”。从4月27日起,世界卫生组织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从3级升到4级警 报,2日后又升级至5级警报。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 最高级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
 
    据WHO于2009年12月30日公布的疫情通报,截至2009年12月27日,此次甲型H1N1流 感在全球巳造成至少12 220人死亡,其中美洲地区死亡人数最多。据我国卫生部通报,截至2010 年1月10日,我国内地巳有12476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不包括临床诊断病例),其中744 例死亡。除海南外,所有省区都报告了死亡病例。2010年8月,WHO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期结束。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4月30日发布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 纳人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与甲类传染病对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研究发现,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整合了北美和欧洲地区猪H1N1序列的基因重排病 毒,其抗原与北美地区猪H1N1具有同质性,而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因此以前用于预测 人流感病毒的分子标志巳不适合这次爆发的新型流感病毒。因此,目前全人群的整体免疫保护 水平仍较低,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尚未建立,研究开发新的强效疫苗,增强人群对甲型H1N1流 感病毒的免疫力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结合上述两个案例,我们认识到,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传染病尽管巳经不再具有过去的那种恐惧感,但是,频繁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来的生物战剂的使用以及病毒不断发生 突变,仍将导致大规模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仍将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破坏经济社会的发展。 研究传染病爆发的疫情特征以及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建立正确的应对预案,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