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特点及伤情特征(一)-化学武器恐怖袭击


 一、化学武器恐怖袭击事件特点
 
    化学武器恐怖袭击事件是由化学毒剂引起的,化学毒剂特有的毒性及理化性质决定了化学 恐怖事件有别于其他灾难性事故,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发生突然,防救困难 化学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往往出人意料。一般居民由于缺乏对 化学事故防护的常识和思想准备,要做到迅速、正确的采取自我防护并进行逃生是很困难的。 而救援部门在组织和技术上准备不足,救援工作不能顺利展开,造成许多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和 人员伤亡。
 
    (2)扩散迅速,受害范围广 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毒有害化学品通过扩散可严重污 染空气、地面道路和水源,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和重大国家财产损失。有毒气体可随风向迅速 往下风向扩散,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扩散至几百米或数千米远,危害范围可达几十平方米至数 千平方米,引起无防护人员中毒。有毒液体污染地面、道路和工厂设施,除引起污染区人员和救 援人员直接中毒外,还可因染毒伤员的受污染衣物或车辆在染毒区外行驶而扩散,造成间接 中毒。
 
    (3)污染环境,不易洗消 有毒气体在高低、疏密不一的居民区、围墙内容易滞留。有毒液 体和一些水溶性好的有毒气体能长期污染环境。如污染发生在江河湖海水源或水网地区,有毒 的油状液体常可漂浮水面,随潮汐和波浪污染助航设施和两岸的码头建筑,还可以沉人江底成为 一个长期的污染源。
 
    (4)社会涉及面广,政治影响大 城市一旦发生化学恐怖袭击事件,会对城市的综合功能运 转产生重大影响,交通要道被迫管制,居民必须疏散撤离,企业生产将停止、打乱或待重建,需要 动员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救援。这类事件涉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国际上也会引起巨大影响。
 
 二、化学武器概述
 
    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s)是以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如装有毒剂的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火箭弹、化学导弹、化学地雷和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一)化学武器的种类
 
    (1)爆炸型化学武器 是利用毒剂弹中炸药爆炸的能量,利用爆炸分散法将毒剂分散为战 斗状态。如装填有沙林、梭曼、VX、氢氰酸、芥子气、西埃斯、亚当剂等毒剂的炮弹、航弹、火箭弹、 导弹、地雷等。
 
    (2)热分散型化学武器 是利用毒剂弹中燃烧剂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蒸发法将毒剂 加热生成毒烟,分散成固体颗粒,形成气溶胶。如装填有毕兹、西埃斯、苯氯乙酮的毒烟罐、毒烟 手榴弹、毒烟发生器和毒烟炮弹等。
 
    (3)布洒型化学武器 是利用压力将毒剂从容器中喷出,在空气阻力撞击下利用布洒法分 散为战斗状态。如利用航空布洒器、汽车布毒器、手提式布毒器布洒芥子气、梭曼、VX等。
 
    另外,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研制二元化学武器。其特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毒或低毒性的 前体化学物质分开装在弹体内,在发射过程中,这些物质迅速混合发生反应生成毒剂。二元化学 武器的突出优点是避免了毒剂弹药生产、运输和储存期间发生泄漏及中毒危险,且销毁时简单方 便。如美国重点发展装备的155mm 687型二元沙林炮弹,它由五部分组成:前尖后平的弹壳、 第一弹筒、第二弹筒、引信和起爆药。两弹筒均由易碎的聚乙烯塑料制成。一筒内装二氟甲膦酰 (代号DF),另一筒装异丙醇(代号为DPA)和一些催化剂。引信和起爆药用来分散未来合成的毒剂。二氟甲膦酰和异丙醇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可稳定储存。炮弹发射时,在惯性作用下,装有 两种化合物的弹筒间的塑料隔膜破裂,在弹体飞行过程中两种化合物迅速反应,生成甲氟膦酸异 丙酯即沙林毒剂。当这种生成的毒剂随弹体到达目标时,引信起动引起爆药,将弹壳炸开,毒剂 扩散出去。目前,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以及俄罗斯等国都有自己的二元化学武器发展计划。
 
    (二)化学武器的战斗状态
 
    化学战剂施放后发挥杀伤作用时的状态叫做战斗状态,有蒸气态、雾态、烟态、微粉态和液滴 态5种。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粒子直径为0.1~10 um。毒剂的不同状态决定其中毒途径和必 须采取的防护措施。蒸气态、雾态和烟态毒剂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中毒。微粉态毒剂粒子比较 大,易沉降到地面,并能飞扬造成空气染毒。液滴态毒剂主要污染地面和物体,通过皮肤接触引 起中毒。不过毒剂施放后的战斗状态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两种或多种状态同时存在,其中常常 是以某一战斗状态为主。
 
    (三)化学武器的致伤特点
 
    1.毒性作用强
 
    化学武器主要靠化学战剂的毒性发挥战斗作用。化学战剂多属剧毒或超毒性毒物,其杀伤 力远远大于常规武器。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统计,化学战剂的杀伤效果为高爆炸药的2~3倍。随 着近代化学武器的发展,毒剂的毒性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所用毒剂的毒性提高了数十乃至数百倍, 因此化学恐怖袭击事件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批同类中毒伤员。
 
    2.中毒途径多
 
    常规武器主要靠弹丸或弹片直接杀伤人员。化学武器则可能通过毒剂的吸人、接触、误食等 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员中毒。
 
    3.持续时间长
 
    常规武器只是在爆炸瞬间或弹片(丸)飞行时引起伤害。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不会在毒剂施 放后立即停止。 其持续时间取决于毒剂的特性、袭击方式和规模以及气象、地形等条件。
 
    4.杀伤范围广
 
    化学袭击后的毒剂蒸气或气溶胶(初生云)随风传播和扩散,使得毒剂的效力远远超过释放 点,其杀伤范围较常规武器大许多倍。染毒空气能渗人要塞、堑壕、坑道、建筑物、甚至装甲车辆、 飞机和舰舱内,从而发挥其杀伤作用。化学武器的这种扩散能力,使其不需高度精确的施放 手段。
 
    5.外环境制约因素多
 
    (1)气象条件 对化学武器的使用效果影响很大。不利的气象条件,如无风、风速过小(<1m/s)、风向不利或不定时,使用气态毒剂就受到很大限制;风速过大(如超过6 m/s)毒剂云团很 快吹散,不易造成战斗浓度,甚至无法使用。炎热季节,毒剂蒸发快,有效时间随之缩短;严寒季 节,凝固点较高的毒剂(如芥子气凝固点14. 4D则冻结失效。雨、雪可以起到冲刷、水解或暂时 覆盖毒剂的作用。
 
    (2)空气垂直稳定度 对初生云的毒剂浓度影响很大。对流时,染毒空气迅速向高空扩散, 不易造成战斗浓度,有效杀伤时间和范围会明显缩小;逆温时,空气上下无流动,染毒空气沿地面 移动,并不断流向散兵坑、沟壑、山谷等低洼处,此种情况下,毒剂浓度高、有效时间长、纵深远;等 温是介于逆温和对流之间的居中条件。
 
    (3)地形、地物和地面植被 对毒剂的使用也有一定影响。山峦或高大建筑会阻碍染毒空 气的传播,并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在复杂山区、洼地、丛林地带,毒剂滞留时间长、浓度高、杀伤 范围则相对缩小、如毒剂云团传播方向与山谷走向大致相同,危害纵深可以很远。在平坦开阔地 或海面。毒剂云随风运动,不受阻碍,并向周围扩散,形成较大的杀伤范围,但有效时间缩短。
 
    (4)城市居民区 因街道形状、宽窄、方向不一,建筑物高低、大小不等,风向、风速受影响的 程度会有不同,毒剂云团传播和扩散就比较复杂。如街道方向与风向一致或交角不大于30°,风 速4~8m/s,染毒空气沿街道顺利传播;风向与街道交角30~60%染毒空气则部分受阻;风向与 街道交角60~90°时,气流可越过低小房屋穿过街道;若是高层楼房,则有被挡回的可能。死胡 同、小巷、拐角较多的街道、庭院及其背风处染毒空气易滞留。
 
    在居民区染毒空气的流动还会受空气垂直稳定度的影响。如白昼睛天,染毒空气能沿向阳 面的墙壁“上楼”。夜间,染毒空气贴近街面运动,并可进入地下建筑和工事内,楼上则较安全。
 
    6.可防护性强
 
    化学袭击的效果还取决于化学防护的有效性。化学武器只能对毫无准备、缺乏训练和防护 设备差的人员造成很大的危害。但对训练有素、有着良好的防护准备的人员,化学武器的杀伤和 牵制作用将大为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