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
- (1)中暑事故预防措施
- 1)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在入暑以前,制订防暑降温计划和落产具体措施。要加强对全体职工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增强自防中暑和工伤事故的能力。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 2)应根据本地气温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工作,延长休息时间等办法,减少阳光辐射热,以防中暑。还可根据施工工艺合理调整劳动组织,缩短一次性作业时间,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轮换休息。贯彻《劳动法》,控制加班加点;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切实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 3)进行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设备,尽量采取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建筑业劳动强度。
- 4)在工人较集中的露天作业施工现场中设置休息室,室内通风良好,室温不宜超过30℃;工地露天作业较为固定时,也可采用活动布幕或凉棚,减少阳光辐射。在室内操作时,应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天窗排气,侧窗进气,也可采用机械通风措施,向高温作业点输送凉风,或抽走热风,降低车间气温。
- 5)入暑前组织医务人员对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 6)对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料。供给含盐浓度在0.1-0.3%的清凉饮料。暑期还可供给工人绿豆汤、茶水,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 7)加强个人防护。应避免阳光直接长时间照射头部,一般宜选用浅兰色或灰色的工作用,颜色越浅阻率越大。对辐射强度大的工种应供给白色工作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露天作业应戴白色安全帽,防止阳光曝晒。
- (2)中暑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 当发生中暑事故后,最先发现中暑事故的从业人员速将现场情况报告项目负责人或应急救援小组组长,项目负责人或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立即按规定上报,救援现场人员(安全救护防护组)立即对中暑人员作必要的抢救处理,抢救的重点放在降温上;对于重症中暑人员送医院救护。
- 组织抢救措施与事故控制:
- 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能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解开衣扣以助身体降温,适当给予清凉含盐饮料。
- 2)轻度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还有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体温上升37.5℃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劂或热虚脱。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解开衣扣以助身体降温,适当给予清凉含盐饮料。如果中暑病人神志不清可指压人中,针刺合谷、太冲、大椎、风池、足三里。体温高者可用冷敷或冷水、冰水擦身以助散热,如有周围循环衰竭者有条件可给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等。
- 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着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稍作观察会发现,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用冷水(冰水或水中加少量酒精)迅速敷擦全身,使皮肤发红并加风扇降温,头部、颈侧、腋下及腹股沟部放水袋或冰袋,头部如能放置冰帽更好。对于休克者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对于体弱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先通畅气道,并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情况严重者,应立即安排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