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莲藕原产于印度,很早便传入我国,在南北朝时代,莲藕的种植就已相当普遍了。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都可滋补入药。用莲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在清咸丰年间,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
营养成分(100克)
蛋白质1克,脂肪O.1克,碳水化合物1.98克,钙19毫克,磷51毫克,铁0.5毫克,胡萝卜素0.02毫克,硫胺素0.11毫克,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4毫克,抗坏血酸25毫克。此外还有粗纤维、鞣质、天门冬酰胺、淀粉等物质。
营养分析
藕含有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以及氧化酶成分,含糖量也很高,生吃鲜藕能清热解烦,解渴止呕;如将鲜藕压榨取汁,其功效更甚,煮熟的藕性味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有消食、止渴、生肌的功效。
食疗作用
1.清热凉血---莲藕生用性寒,有清热凉血作用,可用来治疗热性病症;莲藕味甘多液,对热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为有益。
2.通便止泻,健脾开胃---莲藕中含有粘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3.益血生肌---莲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故中医称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4.止血散瘀---藕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作用,可用来止血。藕还能凉血散血,中医认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热病血症的食疗佳品。
功效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止泻,健脾生肌,开胃消食,益血止血。主治肺热咳嗽,烦躁口渴,脾虚泄泻,食欲不振及各种血证。
文献选录
《食疗本草》:“藕,主补中焦,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寒,不饥延年。”
《本草纲目》:“夫藕生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神农本草经疏》:“藕实得天地清芳之气,禀士中冲和之味,故味甘气平。”
《随息居饮食谱》:“藕,甘平。生食生津,行瘀,止渴除烦,开胃消食,析酲,治霍乱口干,疗产后闷乱。罨金疮,止血定痛,杀射罔、鱼蟹诸毒。熟食补虚,养心生血,开胃舒郁,止泻充饥。”
文化欣赏
宋·胡致隆。《藕诗》:“平生冰雪姿,七星罗心胸,岂无有丝毫,上裨天子聪。而不自荐达,何为乎泥中。沉疴正元赖,安得君从容。其子亦可怜,风味如乃翁。”
清·钱枚。《蝶恋花·咏藕》:“一握弯环西子臂。暖玉玲珑薄切春冰碎。人在碧栏干畔倚,教侬亲手风前递。记上莲舟浮渌水,郎面莲花,妾意莲蓬子。谁解缠绵心上事,个中别有柔丝系。”
历史典故:据《养疴漫笔》载,宋隆兴元年,高宗退位,孝宗继位当朝。这孝宗皇帝生活穷奢,吃腻了山珍海味,又挖空心思吃湖蟹,每日派数十人下湖捉蟹。因多食湖蟹,导致脘腹不适,腹痛腹泻,御医诊治数日不效。高宗微服私访,为孝宗寻医找药。这天,高宗来到京城西北的大街上,只见人流熙熙攘攘。药市上,一个药坊面前摆了一大担鲜藕节,人们争相购买。高宗不解,询问药师后才知为治痢之故。乃召药师人宫。药师人宫后仔细询问起病之因,又把脉叩诊,然后禀道:“陛下此疾乃因食湖蟹,损伤脾胃,导致痢疾。要服新采藕节汁,数日可康复。”高宗大喜,忙令人取来金杵臼,将藕节捣汁,送与孝宗热酒调服。几日后,孝宗果然康复。
民间故事:宋时包拯在开封视察时,见城内有一臭河,两岸人民叫苦连天,询问情由,原是宋仁宗在开封建都后,皇亲国戚们纷纷在小河两岸建造宅第,拆除的旧屋瓦砾倒在河内,还有人拦河辟出私家荷池藕榭,造成河道淤阻,污浊泛滥。包公暗记在心。不久,在仁宗寿庆时,各州府纷纷进贡土特产和点心佳肴。但仁宗都看不上,唯独喜欢包公送的“琉璃藕”,包公趁机说:“食此藕可延年益寿,最好在宫内辟池,引宫外河水栽荷,早晚可取鲜藕食用。”仁宗一听大喜,下诏:疏浚河道,挖池栽藕之事由包拯去办。包公严令河两岸人等不能向河中弃脏物,同时清理河道,使清清河水恢复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