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秋天,我村来了一辆挂着山东牌照的农用三轮车,说是收棉花的。由于他们给的价格比当地棉商的收购价格每公斤高出0.2~0.4元,村里人纷纷让他们到家看棉花,准备出售。
他们(棉商)到了各家后,并不是着急看质量、给价儿、过秤,而是说:“因我们公司质量卡得比较严,不能当时给你们价,必须以棉花绒的长短来定价。这样吧,我们先拿1公斤回去试绒,明天过来再给你们结算,同时把这1公斤也算到里面。放心吧,我们公司需要量大,以后会天天来。”有人觉得一星半点的也不值多少钱,试就试吧,不是说回头再补上嘛。那伙儿棉商把大伙送过来的棉花分别装到塑料袋里,还装模作样地打上标记,装上车走了。可大伙时至今日也没盼来他们,便断定是伙骗子。
据不完全统计,光我村他们就拿走了约20公斤棉花,按时价算得100多块钱。一个村这么多,那别的村肯定也有上当的,合计起来也不是个小数。
(衡水市景县 卢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