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安福县的七旬刘老太生有三个在乡邻眼里看来很孝顺的儿女,然而前不久刘老太却把三个子女告上了法庭,当着法官和三个儿女的面,刘老太说:“我告你们不要你们的钱,只要你们‘常回家看看’。”记者采访后发现,此案折射出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随着“空巢”家庭的日益增多,精神赡养已成为很多老年朋友的重要养老诉求。
事件
七旬老太将三子女告上法庭
一首《常回家看看》唱进了众多老年人的心坎里,“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然而,不少儿女只注重对父母物质生活的照顾,却对父母的精神赡养考虑不周,容易让父母得心病。安福县枫田镇75岁的刘老太就是一个例子。
刘老太本是安福县枫田镇的一位退休教师,今年8月27日,她一纸诉状将三个子女告上法庭。
9月13日,记者联系上主审此案的法官欧阳爱珠。据他介绍,刘老太共生有两儿一女。8月27日,她手执诉状来到安福县法院枫田法庭,称要告三个子女。
欧阳法官接到此案后,立即联系了刘老太的三个子女。在得知母亲要告自己后,刘老太的三个子女派老大从广州飞回吉安了解情况。
目的只求子女“常回家看看”
在当地人眼里,刘老太三个孩子都很有出息,大儿子和女儿在广州开公司,小儿子在新加坡某国立大学当老师,兄妹三人不仅会及时给老人寄生活费,就连孙子、孙女也会时不时寄来钱,老人“不差钱”。
但三兄妹已多年没有回家看望老人。偶尔打电话问候,也是匆匆几句就挂了。据介绍,10年前,刘老太的老伴过世了,三个子女全在外面工作,三四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今年8月底,刘老太在与人闲聊时,听到一位邻居称自己远在美国的儿子一家三口要回家过中秋,她颇为羡慕,于是分别给三个子女打电话,要求他们一起回家过中秋,没想到三人均称“我很忙,没时间回来”。
于是,刘老太一纸诉状将三个子女告上法院,诉讼请求竟只是“要求法院判决子女们每月打一个电话,每年过春节都要回家团圆”。
欧阳爱珠接到此案后,意识到是一起特殊的赡养案件,于9月10日将刘老太一家召集到法庭。经调解,刘老太最后与三个子女达成赡养协议:“老人在世随女儿生活,两个儿子每个月至少打一次电话给老人,每年春节一起回家团圆。”
现状
南昌约三成老人是独居
根据江西省统计局2009年江西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375.85万,占总人口的8.48%,与2008年相比,上升了0.07个百分点。而据南昌市老龄委初步统计,南昌市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到63万人,且有三成左右是独自居住的。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老年人的比例超过了总人口的10%,就说明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南昌市老龄委不完全统计,南昌在2002年老年人的比例就超过了这个标准,而且近年来每年都以3.2%的速度递增。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养老服务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南昌市社会学家杨建葆认为,子女赡养老人除了物质上的照顾,更需要的是精神赡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不少子女片面地给老年人物质上的照顾,却极少有人在精神上给予关爱。由于平时工作忙,子女一年都不回家吃一顿饭,就算是过年回家也只是简单地吃个饭,不跟老人沟通。
空巢老人渴望精神赡养
如今,“常回家看看”成为越来越多老人状告子女的目的,这传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空巢家庭里老年人的精神缺乏慰藉,很多人生活在孤独凄凉之中,诸如刘老太一样渴望得到精神赡养的老人越来越多。
虽然物质赡养已有法律规定,但渴望子女精神赡养的老人不在少数。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有的父母因子女长时间不回家,主动设立探望奖、吃饭奖;成都一位老人花10万元为陪伴他的小狗举办葬礼;北京一位老人因保姆要回家过年,跳楼自杀;郑州一对老夫妇为把4个不常回家的儿子叫回家,竟演了一出吵架摔东西闹离婚的“苦肉计”……本报今年2月份就报道过一起令人悲凉的独居老人死在家中,子女居然不知的事情,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链接
老人精神慰藉辽宁写入地方法规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问候、看望。”这是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此条例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将对老人的精神慰藉作为赡养人义务写入地方法规。
2009年,辽宁省的一项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主要困难有:有病无人管理、有事不能及时处理、身边无亲人、缺乏精神慰藉等,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子女常回来看看”。
“在这种情况下,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规,就能约束子女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多关心老人,从而达到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目的。”江西朗秋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平副主任认为,江西也应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规。
记者手记
让“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共识
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称,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已达49.7%,大中城市更是高达56.1%。老年人渴求感情慰藉,盼儿盼女回家吃饭的情结,弥漫在每一个冷清落寞的空巢中。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保证老人衣食无忧,又要让年轻人对老人尽精神赡养义务,让“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共识,让老人健康长寿并且充实快乐地安享晚年,无疑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伦理课题。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父母说说话、吃吃饭,在回忆过去中感受生活变迁,共享天伦之乐,亦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赡养。(大江网-信息日报 钟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