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购26本字典为输入法纠错 与微软打两年官司


9年前,武汉青山区老翁冯勇,因为和微软公司的一场官司而闻名全国

  经过两年的较真,微软公司最终承认其拼音软件有错误,随后,双方握手言和,冯勇将赔偿的款项全部捐给了青山区青少年基金会。如他所说,自己向微软发难,并不是贪图名利,只是单纯地想“维护汉语的纯净”。

  9年后的昨日(27日),冯勇再次致电本报记者:“我现在发现我们电脑里,常用的10多种电脑拼音输入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

  历时2年和微软打官司

  他,是一个较真的老头

  冯老和电脑拼音的“梁子”,结在2001年。当时,退休后刚接触电脑的冯勇,用当时很流行的微软拼音软件打字。

  某天,他在键盘上输入“an”这个汉语拼音中常见的韵母,出来一串包括“安、奄、广、厂”在内的汉字。他很纳闷“厂”和“广”怎么可以念作“an”。

  他顺手敲了“fan”、“ti”等几个拼音,发现“fan”里面出现了“犬”字,“ti”里面出现了“手”字。

  随后,他查阅《辞源》和《辞海》等10本权威工具书,为微软拼音输入法2.0和3.0两个软件中的27000多个汉字注音进行了一次普查,从中发现了200多个错误。

  想到全球通行的软件会误人子弟,这让一向认真的老人,萌生了向微软讨个说法的念头。

  2002年7月,冯勇将微软(中国)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1万元,并赔礼道歉,由此名震全国。

  9年自购26本字典

  他,是一个痴迷的老头

  昨日,记者见到今年72岁的冯老,头发已经花白了,但是精神矍铄,尤其是谈到电脑拼音时,他依然如9年前那样手舞足蹈。

  冯老至今仍住在一套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单位宿舍里,70多平米的家中,最值钱的就是四年前买的一台电脑液晶显示屏,旁边则摆放着一台价值7000多块钱的旧电脑。冯勇说,9年前儿子出钱帮他买了自己的“入门”机,坏了之后他又自费购置了一台新的。除了看新闻、逛论坛,电脑是其“拼音纠错”事业的得力帮手。

  家人的支持,坚定了他把拼音“打假之路”走下去的决心。从2004年赢了官司以后,他一直追踪微软拼音输入法的新版本,并把纠错对象扩大到包括清华紫光、搜狗在内的其他11种拼音输入法软件上。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将12种电脑拼音软件中的40余万个汉字及其拼音,都摘抄在本子上,后来还专门买了一台打印机,汇编成电子版本。

  每天,他戴起老花镜,拿着厚厚的权威字典,逐一核对,只要有一本字典上出现了软件上某个字的拼音,他就放过这个字。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找出了400多个电脑拼音的拼写错误。为保证校正工作的准确性,这些年来他从每月1200多元的退休工资中省钱,买下了26种权威字典。

  昨日,他指着满满当当的书柜向记者如数家珍。其中有一本不常用的《中华字海》还颇有来历。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朋友送给他一本,只因其中有两页缺印了十几个字,他又自掏腰包重新买了一本,将缺印的部分复印下来贴在旧书上,再把新书返送给这位朋友。

  每天纠错到晚上10点

  他,是一个不服老的老头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拼音,关注拼音,他专门编写了一本《电脑汉字拼音指南》,并且自费5万块钱出版,还将此书捐赠给了武汉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

  虽然卖出去的书寥寥无几,但冯老称:“这是我的夕阳事业,总有一天,老师和学生们会喜欢我的书。”

  因为没有别的爱好。冯老说,他每天清晨6点起床,看看新闻后,就开始一天的“纠错”工作。白天的时间,他几乎都和电脑在一起,抄写电脑拼音,再对照字典比对拼音的拼写是否存在问题。然后,对找出来的“问题”拼音,再进行多本字典矫正,确保“纠错”的准确性。

  时间长了,冯老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记者观察到,冯老的电脑上,总是同时开着好几个“窗口”,“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冯老说。除了吃饭和下楼取信外,冯老很少出门,会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才准时睡觉。

  在为拼音打假的这几年间,冯勇直言,他现在几乎对每本字典都很熟悉,还“发现了不少新问题”。

  当被问及何时结束拼音纠错事业、真正安享晚年,冯爹爹坦言还没想过这个问题,惟愿十年后自己的身体还像现在这么硬朗。文/图 记者 邵澜 见习记者 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