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翔]滑翔伞简介


    滑翔伞的英文名字是"PARA-GLIDER",由此可见这是由跳伞"PARA"和滑翔"GLIDER"相结合的一项运动,滑翔伞最早起源于八十年代中期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一些登山者在厌倦了登山后再疲惫的下山,开始设法寻找一种快速的下山途径。何人最早使用改良的方块伞飞下山坡已不可考,但在1984年,法国登山家路易.菲龙使用改良后的方块伞成功的飞下勃朗峰后,这种运动开始迅速风行。起初是由登山者使用高空伞改装,后来开始由专业伞厂推出专用型号,从此 这项结合了冒险、挑战与休闲的空中运动逐步形成了一项新的运动-"滑翔伞"。

    当你张开五颜六色的滑翔伞,依靠风力和速度,从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高山腾空而起时,山川大地,尽收眼底,清风掠过耳际,紧张的心情顿时化作悠然。人与伞好似溶为一体,按照你的意愿上升和盘旋,感受天地之间驾御自我的刺激和满足。

    滑翔伞是一种全柔性冲压式翼型伞,当伞衣充气后形成类似飞机机翼的形状,前方的空气从上、下翼面分开流过,产生升力。由于滑翔伞没有动力,所以在无风时只能以较小的下沉率滑行而不能上升,但可以借助于山坡上的迎面气流和势能升空,所以又叫山坡伞。早期的滑翔伞看起来和高空方块伞区别不大,方型的翼面形状,9-11孔气室,3-4的滑翔比,这时的滑翔伞只能从高山上滑降而下,只有在有强上升气流时才能维持在空中,这时的竞赛科目主要是定点和留空,而我国最早在1988年由南京513厂推出的22、24型山坡伞也属于这一类型,在1997年前参加这项运动的飞行员大都用过这种伞具,而正是这种现在看起来已十分原始的伞具培养出了我国第一代滑翔伞飞行员,随着技术的进步,滑翔伞的翼形和技术性能不断提高,相继出现了梯形伞,椭圆型伞,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有可封闭气室、有操纵带支架等较奇特结构的伞具。现在各种滑翔伞具的形式基本定型,一般都为3-5的展弦比,滑翔比约在5-10,下沉率在1.5-0.9米/秒。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代滑翔伞的性能已与当初有了天壤之别。现在滑翔伞可以留空十几个小时,直线航程达到370公里,可以说,现代滑翔伞已经彻底摆脱了降落伞的概念,而成为一种真正的飞行器。

    滑翔伞由伞衣、伞绳、吊带等组成,伞衣的材料一般是用尼龙或聚酯,上下翼面与中间翼肋间隔地缝制成一体形成翼形。伞衣前缘有进气口,后缘是封闭的,这样可使伞衣充气和形成翼剖面。伞绳多为kevlar或dyneema材料,通过上百根粗细不同的伞绳维持翼形和承载重量,通常一根火柴棍粗细的伞绳就足以吊起一个成人。吊带将人与伞连接成一体,并给予飞行员舒适的座姿和对身体的良好防护。一幅好的吊带还可以给予飞行员额外的操纵能力,另外在吊带上一般还有许多小口袋,用于放置其他杂物。在吊带上,还连接有副伞,在危急时,这是我们最后一道安全屏障。

    滑翔伞相对与滑翔翼来说,具有极佳的操纵性和便携性,一个约20公斤的伞包,可以方便的背着游历名山大川,只要有山,有一块能铺开伞的空地,就能腾空而起,自由的翱翔,飞出十几公里后,收起伞包就可回家。其操纵技术也较简单,通过对操纵绳和几组操纵带的控制,就能灵活的在空中寻找气流,越飞越高。临近落地时,对正风向,柔和的拉下两端操纵绳改变伞衣的攻角,就能轻盈的实现"雀降"。

    滑翔伞引入我国已有十几年了,但真正的大发展是在90年代中期,现在全国各地已有滑翔伞俱乐部50余家,注册飞行员800多人,在我国的各个省份,都有滑翔伞爱好者在凌空飞翔,而正是这些热心于飞行的人们,使这项运动让无数的人感受到滑翔伞的魅力,圆了飞行之梦。现在每年国内都要举行一系列的表演赛、锦标赛和分站赛,五彩缤纷的滑翔伞在空中翩翩起舞的景象正在被更多的老百姓所认识,而其独有的可视性和轰动效应也吸引着更多的政府、企业和商家对此果断投入,并因此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滑翔伞依性能及飞行员技术的提高 ,比赛种类越来越多 ,大致有以下的几种:

滞空(Duration)
定点著陆(Target)
定时赛(Set Time)
折返赛(Out and Return)
距离标竿(Distance PYlon)
指定路线(Course Race)
指定路线的自由飞行(Distance)
开放式的自由飞行(Distance)

    滑翔伞的训练分为A、B、C、D、E五个级别,分别有相应的训练和考核标准,每一级别的晋升最少间隔半年,并以相应的飞行时数和竞赛成绩作为晋升依据。作为一项航空运动,滑翔伞既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也不是完全没有危险。飞行是一门科学,只有正确掌握相关航空理论和操纵技术,充分掌握自我,才能自由的飞上天空。现在各俱乐部都会给予初学者充分的培训和建议,让更多热爱飞行的人们拥有一双自己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