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规范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事故)管理办法》等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 应急预案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通过风险预分析或现状分析,制定的总体预案或专项预案。
第三条 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是提高企事业单位(含股份公司地区公司,以下简称企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失,保护国家、企业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促进企业的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
第四条? 本通则主要侧重于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编制,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参照编制。
第五条? 本通则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
第二章? 编制步骤
- 1 -
第六条? 编制准备
(一)成立编写小组
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应由管理人员、各方面专业人员或专家组成。
(二)制定编制计划
1、制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计划;
2、明确人员职责,确定工作方案、进度;
3、对应急预案编制的必要性进行评估。
(三)收集资料
资料收集应做到详实、完整。包括但不限于:
1、国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法律、法规和标准;
2、地理、交通、气象、环境等基本情况;
3、区域平面布局: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品分布,建(构)筑物布局,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4、生产工艺流程:物料的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温度、压力、流速等工艺参数及控制条件;
5、生产设备装置:设施的性能、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高温高压设备、设施分布;常见故障与处理措施;
6、现场生产管理:操作规程、生产记录,劳动组织、培训教育,过去曾发生的事故及危险状况;国内外同类企业曾发生的事故及应急处理方法。
- 2 -
7、医疗资源、消防资源、专业救援资源等可依托的应急救援基本状况(单位、人员、装备及可承担任务的能力、规模等)。
(四)初始评估
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突发事件,进行系统风险分析,初步确定危险目标(风险预测结果)的类型、特点。包括但不限于:
1、可能由于危险物质或设备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场所(如井喷失控、民爆物品爆炸);
2、可能发生有毒有害物质(如硫化氢、氰化物、氯气等)泄漏的场所;
3、油气田勘探开发作业活动;
4、海上作业施工活动;
5、油气储运站库、长输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场所;
6、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经营、使用、运输、处置和废弃;
7、其它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设施;
8、公众聚集场所;
9、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灾害;
10、公共卫生事件;
11、群体性、涉外、恐怖袭击等事件;
- 3 -
12、其他。
(五)风险评价
对初始评估确定的重要风险目标进一步评价,确定风险的危害程度和几率,并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等。常用方法包括:
1、安全检查表;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3、事故树分析法;
4、危险评价指数矩阵法;
5、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等。
(六)能力与资源评估
对危险目标控制应具备的资源及能力进行分析。评估企业自身和社会相关方的救援能力,主要包括:
1、组织保证和应急资源能力;
2、控制风险或削减危害的技术;
3、通讯、照明、交通条件;
4、现场救护、医疗救治能力;
5、社会及相关方依托能力等。
第七条? 编写预案
根据危险目标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现有资源能力的评估结果,确定编制应急预案的类别和需求,做到责任分明、科学适
- 4 -
用,便于操作。
编制应急预案要针对重点危险目标周围地形、环境进行实地勘察,确定现场指挥所位置、指挥人员标识、行动路线、人员疏散范围和疏散通道及集合地点等。
通过自下而上,从基层到企业逐级编制完成,形成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编制内容要求见附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第八条? 预案的评审和批准
应急预案文件编写完后,应组织有关人员、机构和专家进行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对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充分性、可操作性、有效性,以及在救援中是否产生新的风险危害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要经过主管领导或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发布实施。
第九条? 预案的演练
应急预案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演练,验证所制定的应急预案是否合理、可行、实用。演练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做出评审。对应急预案存在的缺陷,应按程序规定进行变更。
第十条? 预案的变更
应急预案的制定、批准、发布、演习、评审、变更应按规定程序运行。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应急预案做出变更:
- 5 -
(一)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存在缺陷;
(二)危险源产生变化;
(三)组织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动;
(四)作业环境(政策、标准)发生改变;
(五)救援技术的改进等。
第三章? 预案编制的格式及要求
第十一条? 格式
(一)封面:(附后)
标题、组织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审核人、签发人(签字)、公章;
(二)目录;
(三)引言、概况;
(四)术语、符号和代号;
(五)预案内容;
(六)附录;
(七)附加说明。
第十二条? 基本要求
(一)使用A4纸;
(二)正文采用仿宋4号字;
(三)打印文本。
- 6 -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企业应依照本通则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 本通则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通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7 -
标题: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预案编号:XXXXXX
单位名称(公章):
审 核 人(签? 字):
签 发 人(签? 字):
实 施 日? 期:
8
附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一、前言
本指南就企业编制各类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做出说明。主要侧重于突发灾难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参照编制。
企业及所属单位应在本指南指导下,进行应急策划和应急预案的编制。
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要分层次、分类别,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和结合,形成应急预案体系。
二、概述
应急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应急信息概要,发布令,危险目标,应急能力和资源,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以及授权,接警、报警和通讯的联络方式,事故(件)发生时采取的先期处置措施,救援程序,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危险区的隔离,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检测、抢险救援和控制措施,现场保护及事故处理后的现场恢复,应急救援保障,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应急培训、演练,预案的变更,支持性附件,预案的编制、评估与审批等。
9
三、内容说明
(一)应急信息概要
应急信息概要应满足下列要求:
1、简短;
2、易于查询——通常在应急预案的首页;
3、简单——便于让使用者获取有关信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提供关键信息。
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生产装置、工艺、设施等内容,周边区域的公众、社区、重要基础设施、环境(气候、河流、地质)以及医疗、消防、交通、通讯等情况。
(二)发布令
指应急预案授权声明,根据应急预案级别由相应负责人员审批发布,实施生效。企业和所属单位应依据预案中的标准处置程序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并明确各级别、各类别应急预案之间的关系及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组织的应急责任。
在发布令中,应对基层单位各应急组织制定标准处置程序提出强制要求,并积极组织应急培训、演习,及时做好预案变更工作。
(注:标准处置程序是指应急操作规程,如井控“四七”动作、装置紧急停车等。)
10
(三)危险目标
危险目标应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别,进行分类识别、确定。
企业的基层单位应针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重大危险源等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确定相应的危险目标,如可能发生井喷失控、火灾、爆炸以及有毒有害物品泄露、大面积急性中毒等危险目标。
(四)应急资源和能力
应分析评价企业和(或)本单位应急的资源和能力:
1、通讯与信息
2、现场救援与工程抢险装备;
3、应急队伍;
4、交通运输;
5、医疗卫生;
6、治安保障;
7、物资保障;
8、经费保障;
9、社会依托;
10、紧急避难场所;
11、技术装备及保障;
12、其他保障。
11
(五)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
1、机构设置
企业应成立应急领导机构、指挥机构、日常工作机构。依据突发事件的类别,按照企业领导和管理部门分工、所属单位的情况,应分别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
2、基层应急组织的主要职责
(1)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2)组织实施事故应急预案;
(3)负责调动应急资源,明确事故状态下有关人员的职责;
(4)保护事故现场;
(5)负责收集事故信息、处理相关数据及信息上报工作;
(6)接受上级的指令和调动;
(7)处置事发现场有关工作;
(8)负责现场恢复工作。
3、企业或单位应急组织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和修订事故应急预案;
(2)督促、检查各级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变更;
(3)根据突发事件的应急情况,确定企业或单位应急指挥人员;
(4)负责资源配置、应急救援队伍及人员调动;
(5)保护事故现场;
12
(6)批准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7)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8)负责事故信息收集、处理及相关数据上报工作;
(9)接受上级的指令和调动;
(10)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11)负责现场恢复工作;
(12)按规定将应急预案报上级及当地政府备案;
(13)负责对周边相关方、相关人员的应急知识宣传。
4、生产、安全、环保、质量、保卫、卫生、设备、物资、通信、电力、交通等管理部门(或单位)的职责。
(六)报警和通讯的联络方式
1、24小时有效的报警、接警装置;
2、保持内部、外部通讯畅通的手段;
3、与当地(政府及公安、消防部门)、本单位及相关单位的通讯的联络途径和方式;
4、其它报警与联络方式。
(七)应急措施和程序
基层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等相关要求,确定事故控制的应急措施和程序。
1、应急措施
(1)人员的保护、急救措施;
13
(2)应急处置、操作措施;
(3)应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
(4)消防处置措施;
(5)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措施;
(6)控制事故可能扩大的措施。
2、应急程序
根据事件分类及现场情况,确定应急救援实施程序:
(1)救援队伍的集结方式、地点;
(2)与现场应急处置的衔接、救援程序;
(3)抢险、救援的方式、方法及救援人员的防护、监护程序;
(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以及与现场处置队伍的协调程序;
(5)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式、方法及路线;
(6)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及路线;
(7)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程序。
(八)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依据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事故场所、危害程度级别及周边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1、根据风向确定的紧急撤离路线、集合地点;
2、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及路线;
14
3、事故现场非应急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及路线;
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及路线;
5、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九)危险区的隔离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危险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
1、事故现场危险区、疏散区、警戒区的设定;
2、事故现场隔离方法、措施;
3、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或交通疏导办法。
(十)受伤人员现场救护
依据事故的分类、分级,单位或附近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确定以下内容:
1、受伤人员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
2、依据检伤结果对受伤人员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
3、受伤人员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
4、救治医院的确定及联系;
5、受伤人员运输设施的调配方案;
6、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
(十一)检测、抢险救援和控制措施
根据有关标准和事故风险程度,确定以下内容:
1、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15
2、抢险、救援的方式、方法及救援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3、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式、方法及路线等;
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5、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6、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十二)现场保护及事故处理后的现场恢复
1、明确事故现场的保护,待调查取证后方可启动现场恢复程序;
2、明确事故现场处理后现场恢复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3、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
4、重新进入和人员返回;
5、现场清理和公共设施的基本恢复。
(十三)应急保障
1、内部保障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1)确定应急队伍;
(2)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工艺流程图、消防队伍配置图,以及气象、互救信息相关资料的存放地点和保管人;
(3)区域联动;
(4)应急通信信息;
16
(5)应急电源、照明;
(6)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
(7)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
(8)保障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a、责任制;
b、值班制度;
c、培训、演练制度;
d、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
e、评估、变更制度
f、其它相关制度。
2、外部保障
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1)请求上级或政府应急救援支持;
(2)应急救援信息咨询;
(3)专家信息。
(十四)应急预案的终止
依据应急预案实施的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1、应急工作结束的判定条件;
2、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的程序;
3、通知相关单位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的程序。
17
(十五)应急培训
依据对应急人员能力的评估,确定以下内容:1、岗位应急人员的培训;
2、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
(十六)应急演练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1、演练准备,与相关方、当地政府的沟通;2、演练的范围、频次;
3、演练组织、协调、联动与实施;
4、演练效果评价。
(十七)预案的变更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对应急预案实施变更:1、演练过程中发现存在缺陷;
2、危险源发生变化;
3、组织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动;
4、作业环境(政策、标准)发生改变;
5、救援技术的改进等。
(十八)支持性附件
1、组织机构图;
2、值班联系电话;
3、应急人员联系电话;
18
4、应急咨询电话;
5、上级、外部救援单位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6、政府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7、现场平面布置图和(或)工艺流程图;
8、消防设施配置图和气象、互救信息等相关资料;
9、供水供电单位的联系方式;
10、医疗资源平面布置图及联系电话;
11、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12、周边区域的单位、住宅、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
(十九)预案审批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或变更后,应组织评审,经过主管领导或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予以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