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格式与内容


(一) 综合应急预案的基本格式
1. 总则
(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韵目的:作用等。
虽然人们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出现的危险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对危险场所和部位也加强了管理和检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基本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是由于操作、物料、设施、环境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的客观存在,而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另外,人们对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作业危险认识的局限性,各类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也依然存在。
为了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故的蔓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应对已初步认定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重大事故危险源的评估。对所有被认定的重大危险场所,应事先进行重大事故后果定量预测,估计在重大事故发生后的状态、人员伤亡情况及设备破坏和损失程度,以及由于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爆炸、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对单位及周边地区可能造成危害程度的预测。
依据预测,提前制订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救助器材,以便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总体上讲有如下几个:
① 对突发险隋、事故,能根{孵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进行救援处理,做到遇险不乱、有备而战,保障应急救援行动向成功。
② 对突发险情及时处理,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③ 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具体包括避免减少人员的伤亡、设备的损坏、财产的损失、环境的破坏、社会秩序的混乱等。
④ 努力避免生产的中断,若出现中断,也可以尽快恢复生产。
编制目的的编写,既有一些通用性内容,也有一些特殊性内容。因此,必须根据应急救援的一般原理,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进行编写,不可千篇一律,照搬照抄。
【举例】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应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和突发重大险情、事故的快速处置能力,预防、控制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员工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事故损失、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如刑法、安全生产法等;二是由政府颁布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三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依法制定的与应急救援活动直接有关的预案或管理办法。如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应急准备检查制度,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和备案制度,应急救援演练制度等。
在预案的实际编制过程中,主要的编制依据如下: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j
④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⑤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⑥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⑦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⑧ 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⑨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⑩ 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综合预案的事故类型包括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火灾、爆炸、中毒、井喷、放射等各类事故。
(4) 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应急预案体系,是指由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预案所构成的一个横向延伸、纵向深入的网络化预案结构体系。
横向上,是指同级机关相关部门、同级单位根据各自职责与救援任务编制的应急预案。
纵向上,是指各级机关、各级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要覆盖企业的所有作业场所、作业环节、操作岗位和操作人员。不仅集团公司、总公司要制订预案,子公司、分公司及下属综合性厂都要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
(5) 应急工作原则
既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应急工作原则多种多样,但也有很大的共同性,下面所列包括得比较全面,可以按需选用。
① 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统一指挥,步调一致,是应急救援的最基本原则。无论应急救援涉及单位的行政级剔高低、隶属关系是否相同,都必须按照预案的要求,在指挥部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协调运行。做到号令统一,步调一致。
② 属地管理,分级响应
因为只有本企业、本地区对事发地的地理情况、气候条件、事故情况等信息了解得最直接、最清楚,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进行救援,并就近灵活调动各种应急资源,因此,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会最快速、最合理地进行初期救援。
与此同时,须坚持分级响应的原则。分级响应,主要是提高应急指挥级别、扩大应急范围、增加应急力量。分级响应,有利于节省应急资源,降低救援成本,弱化不良社会影响。
③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因为事故具有突发性,快速蔓延性,因此,在事发初期,应急行动早一秒开始,就多一分主动,这就要求接到报警必须快速行动。
同时,应急救援涉及装置操作、消防灭火、医疗救治等各种操作,是一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必须依靠各种救援力量的密切配合,协同应对,救援行动才能有序、高效,如果单打独斗,不仅不利于应急救援的成功,而且,可能造成事故的恶化和扩大。
④ 以人为本,救人第一
无论事故可能造成多大的财产损失,都必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故、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⑤ 预案科学,功能实用
应急救援体系,以能够实现及时、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应急救援工作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编制科学完整、简单实用、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努力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保证应急救援体系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⑥ 自救为主,互救为辅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事故发展迅速,后果严重,因此,首先要由事发单位在第一时间迅速展开自救,如果事故不能很好地控制,必须在未到严重恶化之时,立刻寻求外部救援。自救和社会救助相结合,是避免事故恶化失控的重要保障。
⑦ 平战结合,专辅互补
充分发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作为应急救援第一响应者的作用,将日常生产与应急救援相结合。充分依靠消防、环境监测等专业救援力量,同时,加强辅助救援力量的培育。
2.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重大危害识别
(1)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工作区域、工作类型、使用的原材料、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按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原则,查找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判定或确定本单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根据确定结果,有针对性地编制应急预案。

(3)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主要应急事故类型
① 生产安全事故
主要包括油气井溢流、井涌、井喷、火灾、爆炸、溢油或集油气管线泄露、危险物品或剧毒物品泄露、中毒、放射性、污染物失控、破坏生态环境以及人身伤亡等事故。
② 自然灾害事件
主要包括破坏性地震、台风、洪汛、沙尘暴、暴风雨雪冰雹、泥石流等。
③ 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突发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疾病等。
④ 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油气供应、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和境外事件等。
(4) 分级
应急事件分级要参照事故或事件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管理权限,根据上级要求分级。同时必须考虑应急对象的发生过程、性质、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这个分级没有严格的标准,也可以参照国家生产安全事故各项子预案的划分标准进行划分,并体现在各项子预案中。
结合我国目前的油气勘探开发管理体制,一般情况下,应急事件分为四级,即Ⅰ(集团公司)级、Ⅱ(直属企业或地区局)级、Ⅲ(直属企业或地区局二级单位)级和Ⅳ(基层作业单位)级。具体分级应根据不同的事件确定。
综合预案根据预案分级和有关机构情况,确定启动相关专项预案的标准和程序。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1)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
(2)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3) 指挥机构的成立
首先,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主要组成如下:
① 总指挥。一般由预案编制单位最高领导担任。
② 副总指挥。一般由预案编制单位主管安全领导担任,或者根据不同事件,按照领导分工,由分管领导担任。
③ 成员。一般由预案编制单位领导班子中的其他副职领导及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其次,设立日常办事机构。一般在安全、生产、调度等部门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最后,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由总指挥负责,视情况成立现场指挥部,指定现场指挥。
(4) 指挥机构职责
① 指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负责预案的制订、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② 指挥部的主要职责。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5) 指挥人员分工
a 总指挥。组织指挥本单位的应急救援。
b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c 指挥部成员。按照分管工作,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工作。
d 安全负责人。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e 保卫负责人。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f 生产负责人。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的运行调整及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g 设备(机动)负责人。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h 卫生负责人。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i 后勤负责人。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j 供销负责人。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k 环保负责火。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无害化处理及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总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若无相应的负责人时,其分工内容由职责相近的人员承担,且在预案中予以明确。 .
4. 预防与预警
(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2) 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3) 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① 信息报告与通知。明酶豁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② 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③ 信息传递。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 应急响应
(1) 事态分析
事态分析,即对事态进行全面考察、分析。事态分析包括两个主要内容:
① 现状分析。即对事故险情、事故初期事态进行现状分析。
② 趋势分析。即对险情、事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通过对事态分析,得出事故的危险状况,为下一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特别是应急预案的启动提供决策依据。事态分析,是启动应急预案的必需条件。
(2)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3) 预案启动
根据事态分析结果,尽快采取措施,消除险情。若险情得不到消除,则要根据事态分析结果,得出事散危险等级,根据事故危险等级,迅速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
(4)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预案宣布启动,即开始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动用应急资源,迅速展开应急救援行动。
应急响应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响应和扩大应急。
初级响应是在事故初期,企业应用自己的救援力量,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但如果事故的规模和性质超出本单位的应急能力,则应请求增援和扩大应急救援活动的强度,以便最终控制事故。
(5) 信息发布
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6) 应急结束
当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救援行动结束。
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① 事故情况,即事故初步调查分析报告。
② 上报事项。
③ 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④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6. 应急恢复
应急结束,特指应急响应的行动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应急救援过程的结束。在宣布应急结束之后,还要经过后期处置,即应急恢复,使生产、工作、生活秩序得以恢复,预案得以完善改进,才算一次完整的应急救援行动正式结束。
应急恢复,是指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针对事故造成的设备损坏、厂房破坏、生产中断等后果,采取的设备更新、厂房维修、重新生产等措施。
(1) 应急恢复情形
应急恢复,从理论上讲,一般包括短期应急恢复(如更换阀门、管线)和长期恢复(如进行厂房重建)两种情形。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情况下,应急恢复是指短期恢复,即在事故得到彻底控制状态下,较短时间内所采取的恢复正常生产的行动,是应急结束前的收尾工作。长期恢复,一般属于应急结束后的灾后重建,特殊情况下,、也可将潜在风险高的恢复性行动,一直作为应急恢复工作进行到应急救援结束。
(2) 应急恢复的目的
应急恢复的目的,就是在事态得以控制之后,尽快让生产、工作、生活等恢复到常态,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态向事故状态演化;二是通过常态的迅速恢复,减少事故损失,弱化不良影响。
(3) 应急恢复的工作方法
① 清理现场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就是将事故现场的物品,该回收的回收,该作垃圾清除的进行垃圾外运,该化学洗消的进行化学洗消,最后达到现场物品分类处置、环保达标、干净卫生的要求。
② 常态恢复
配合各方力量,使生产、生活、工作秩序恢复到常态。
7. 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8. 保障措施
(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4)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 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9. 培训与演练
(1) 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
首先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各种不脱产的专业救援队伍,包括: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义务消防队、通讯保障队、治安队等,这是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
二是制定规范的培训计划,落实教材、时间、师资,对指挥人员、专业救援人员及一般操作人员从应急意识、应急知识到应急技能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
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这一点应特别注意。因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作业往往在老少边穷地区,周围公众的文化知识都相对较低,危险辨识及自救逃生能力都较差,很容易在突发险情事故之时,不以为然,或混乱盲动,从而引起恶果。
(2) 演练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要通过模拟演习,把指挥机构和各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
10. 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及内容。
11. 附则
(1) 术语和定义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2) 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应急预案,首先应报上级部门备案,并根据国家规定向有关政府备案。
(3) 维护和更新
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4) 制定与解释
归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5) 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二) 专项应急预案的基本格式与内容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此部分内容与综合预案的要求有重大不同。综合预案只掌握可能的重大事故类型,而专项预案则要对可能的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及其后果进行非常详细、具体、准确的描述。
根据当前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编制的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分以下七类:
(1) 石油天然气井喷应急预案。
(2) 石油天然气火灾爆炸应急预案。
(3) 石油天然气泄漏中毒应急预案。
(4) 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
(5) 洪水灾害应急预案。
(6) 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
(7) 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1) 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上述组织机构及职责的具体建立与实施,在参照综合预案的相关内容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如确定应急负责人及所有人员在应急期间的职责;建立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联系(政府领导、消防部门、公安医院等);定期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互助单位及周边住户进行交流等。
4. 预防与预警
(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2) 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5. 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1) 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2) 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3) 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4) 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5)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6. 应急处置
(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要特别确定应急期间消防员、急救人员、毒物泄漏处置等专业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规定疏散程序;明确危险场所、物料的识别和位置及其应急处置措施。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的数量、管理和维护方法、正确使用方法等。
? () 现场处置方案的基本格式与内容
1. 事故特征
主要包括:
(1) 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2. 应急组织与职责
主要包括:
(1)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2)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3. 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
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衔接的程序。
(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如井喷、井涌、天然气泄漏、多人中毒、火灾、爆炸、洪水、沙尘暴等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通讯联络、消防抢救、医疗救护、伤员转送、人员疏散、上报联系、求援方法、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3) 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4. 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1)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3)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4)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6)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7)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四) 各类预案的附件
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及时进行更新。
要特别注意把相关政府领导、部门及应急救援互助单位的联系人姓名、方式做到准确落实。
2. 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 3. 规范化格式文本
? 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 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 主要包括:
? (1)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 (2) 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3) 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4) 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
(5)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5.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 列出直接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铭称。
? 6. 有关协议或备忘录
? 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