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是将一位原本不是“一家人”的儿媳欢天喜地地迎进了门。喜庆的爆竹声刚刚停息,一个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微妙和最难处理的家庭问题——婆媳关系,便凸现在一个个家庭面前。于是不愉快的故事,也就在相当多的家庭中开始上演了。
案例
人物档案: 婆婆:李巧莲(化名),退休工人
儿媳:王娟(化名),网络编辑
王娟怀孕7个月时,婆婆李巧莲主动住过来照顾她,没想到矛盾随之而来。
李巧莲入住儿子家第一天,就把厨房、餐厅、卫生间和走廊里的灯换成了瓦数最小的,并关了冰箱的电源,还宣布停用全自动洗衣机。李巧莲对王娟说:“家里处处要节约,才能省下钱。吃饭、上厕所没必要开那么亮的灯,天天买菜可以不用冰箱,衣服用手洗既省水又省电。当然现在这些活都由我来干,你先学着点就行。”王娟心想,反正也不用自己干,就让婆婆折腾去吧。
婆婆不但爱干活,嘴也特别爱说。比如买菜怎样跟人侃价、地怎么拖才干净等等,反正除了睡觉,嘴没停下的时候。开始王娟还能心不在焉地“嗯”两声,后来越听越烦就没耐心了。一次,李巧莲整理儿媳卧室的衣橱时,又唠叨开了:“小娟,你的衣服太多了,我看几辈子都穿不完,万一孩子生下来,发胖了,这些衣服不就全浪费了吗?唉,都是钱买来的,多可惜啊。你看我这身衣服,穿七八年了,没破没坏,不是挺好嘛。”王娟有些不高兴:“妈,挣钱就是为了花。这钱我掏得起。”李巧莲听了直摇头:“你是没吃过苦,不知道凡事得多替将来打算,以后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王娟听不下去了,就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妈,您操那么多心累不累呀?!我有些困了,想睡会儿。”李巧莲生气地走了,把门关得很响。王娟则故意高声提醒:“妈,把门撞坏了,还得花钱买。”
慢慢地,婆媳的“战争”开始了。最让王娟恼火的是,李巧莲喜欢把邻居们丢弃的各种包装盒、酒瓶等废弃物捡回家,收集起来再卖出去。王娟多次阻止:“妈,我们不缺这几个小钱,以后您别再捡了,行不行?太丢脸了。”可李巧莲理直气壮地说:“不偷不抢,有啥丢脸。”为这事,两人没少生气、拌嘴。
婆媳俩彻底闹翻是在孩子出生后。李巧莲想给孩子用旧内衣改制成尿布,而王娟认为这样不卫生,坚决给孩子用纸尿裤。于是,李巧莲每次给孩子换尿布时,都要嘀咕一句:“骗钱的玩意儿。”那天,王娟听到了,便脱口而出:“又不花你的钱,看不惯就走人。”李巧莲顿时气得脸发青,一把拉过儿子:“老娘我辛辛苦苦跑来给你们做家务、带孩子,我图个啥,就图她对我说个‘滚’?”可怜这男人两边为难,不知帮谁。最后,这场战争以王娟哭着跑回娘家暂时告终。
案例
人物档案: 婆婆:顾新(化名),退休职工
儿媳:张小敏(化名),公务员
顾新是四川省一个小镇上的普通居民,儿子在上海读完大学以后,就在那儿找了个上海媳妇安了家。按说这对婆媳相隔千里,见面机会极少,应该不会出现什么矛盾。殊不知,在少得可怜的相处日子里,竟然也有矛盾产生了。
儿子婚后第二年,带妻子张小敏回家过年。由于饮食方面的差异,张小敏吃不了辣,顾新就每餐单做几样菜,可张小敏还是吃不惯:“菜还是辣,估计你家炒菜锅就是辣的。”顾新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这儿媳太挑剔了。
另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顾新很希望能早点抱上孙子,张小敏却表示要等读完研究生后才考虑要孩子。然而,顾新抱孙子的愿望实在是太迫切了,所以,那几天,她总和张小敏有意无意地念叨:“女人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赶紧生个孩子才是最紧要的事。”一天,家里来了几个亲戚,吃饭时,顾新又说起了生孩子的事,张小敏终于忍不住发怒了:“妈,以后请您别再念叨这事了,行吗?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封建。”说完,“啪”地摔了筷子,离席而去。当时顾新觉得非常下不来台,心里很不痛快。结果,大家不欢而散,婆媳俩的关系也闹僵了。
3年后,顾新日夜盼望的孙子终于出世了。看在孙子的面上,顾新主动放下架子,满心欢喜地跑到上海去,照顾儿媳和孙子。可儿媳并不欢迎她,早就请了专职月嫂来照顾。儿媳还很客气地说了一大堆理由:“妈,您煮的饭菜,不太合我的口味,而且您年纪也大了,照顾孩子太累。您就在这里好好玩几天吧。”顾新一听就来气,她觉得儿媳分明是不让她带孙子。那一刻,她真想臭骂媳妇一顿,然后转身就回家,但又舍不得刚见面的小孙子。是走,还是留?顾新不知如何是好。
案例
人物档案: 婆婆:陈凤贤(化名),农民
媳妇:邱燕燕(化名),秘书
陈凤贤是个很苦命的女人,早年丈夫患病去世时,她上有公公婆婆,下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这对于一个以种田为生的农村妇女来说,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不过,总算是苦尽甘来,20年后孩子们都有了出息,而且孝顺的大儿子一结完婚,就带着城里的媳妇邱燕燕回乡下,把老妈陈凤贤接到了城里一起生活。
然而,陈凤贤久居农村,不识字,听不懂普通话。到了城里后,她门也不敢出,电视也不爱看,有时儿媳和她聊些社会上的事,她也听不明白。所以,陈凤贤惟一的乐趣就是干家务活。
陈凤贤一直有早起的习惯,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这天,她起床后准备洗衣服时,发现儿子的袜子少了一只,于是便推开儿子卧室的房门,走到里面去找。邱燕燕被惊醒了,感觉很尴尬:“妈,您怎么能随便进我们的房间呢?”陈凤贤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不打扰你们的,你们继续睡,我找只袜子就出去。” 可是,邱燕燕气得再也睡不着了。起床后,她故意没吃婆婆做的早饭,就去上班了。
还有,陈凤贤每次做饭菜,总是做很多,有时几顿都吃不完。邱燕燕提醒她:“妈,一次别烧那么多饭菜,我们不喜欢吃剩饭菜的。”陈凤贤忙说:“下次我给你做新鲜的,剩饭菜我吃。”
再有就是打扫卫生,陈凤贤常会对着电视和电脑屏幕,一边哈气一边拿着抹布擦,有些难擦的斑点竟然蘸了自己的口水擦,邱燕燕说了几次这样不好,可陈凤贤有时擦起来还是会忘。为此,邱燕燕经常向丈夫抱怨,可丈夫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这个家里的不愉快气氛越来越浓。
有一天,“战争”终于爆发了。那天清晨,当邱燕燕看到婆婆把她的内衣和袜子泡在一个盆里洗时,马上惊叫了起来:“天哪!恶心死了,这两样怎么能泡在一起洗呢?”并冲过去拿出内衣,将其扔进了垃圾筒。陈凤贤很不解:“清水一洗就干净,好好的,扔了多可惜。”邱燕燕哭笑不得:“妈,跟您也说不明白。我希望您以后什么活也别干,好不好?”陈凤贤流泪了,她一辈子劳碌惯了,一刻也闲不下来。而且在乡下,她干活总能得到大家的称赞。但不知为什么,儿媳却总是不满意她干的活儿?
案例
人物档案: 婆婆:张文华(化名),退休干部
媳妇:吴洁(化名),公司职员
张文华和吴洁成为婆媳已十多年了,可两人来往一直很淡漠。张文华觉得儿媳做事不利索,性格孤僻,不太讨人喜欢;而吴洁觉得婆婆就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让她敬而远之。
婆媳矛盾是从吴洁生孩子那年开始的。当时张文华刚从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吴洁想,婆婆肯定会来侍候她坐月子或帮她带孩子的。但是,婆婆竟然只来了一次,就像上级探望下级似的,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安慰话,给了一千元就走人了。婆婆走后,吴洁哭着向丈夫抱怨:“没见过像你妈这样的。”丈夫说:“我妈就是这样,不太会照顾别人。她一辈子只知道工作,我和妹妹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没多久,吴洁的丈夫又被派到外地工作两年。想到婆婆是不可能来帮忙照顾孩子的,于是好强的吴洁就辞了职。因为这件事,吴洁对婆婆怀怨在心;而张文华因为儿媳辞职没和她商量,所以对吴洁也是很有意见。
吴洁做了五年多的全职妈妈。这期间,张文华偶尔去看望吴洁和孩子时,总像是个首长,背抄着手在家里转一圈,一会儿说地太脏,一会儿说家里太乱,一会儿又说吴洁在家也应多学习等,完了还来个总结:“不上班专带孩子,起码要把家务搞好了。”吴洁从不反驳婆婆的话,却从始至终阴着脸,一副不在乎的架势。吴洁想:你说你的,我过我的。
表面上,这对婆媳从没有大吵大闹过,但实际上,两个人暗地里较劲,谁也不服谁,始终保持着冷冷的距离。
案例
人物档案: 婆婆:王云霞(化名),退休干部
媳妇:赵丽(化名),人事部经理
赵丽在一家外企公司就职,工作忙得很。婆婆和她住在同一个小区,却不在一幢楼里。除却空闲时,赵丽两口子一起去探望老人,平时他们吃住并不在一起。在外人看来,这个家庭显得有些怪异。因为很多人认为,赵丽工作很忙,她应该以此为由,与婆婆合住。婆婆赋闲在家,恰好有时间洗衣做饭,给小两口做做后勤工作,而且,如此一来,赵丽家的经济负担也会减轻很多,最起码不用每个月从薪水里扣除她家的房屋贷款了。可是,赵丽却不是这么想,因为她一直喜欢与婆婆保持“一碗饭的距离”。
什么是“一碗饭的距离”呢?那就是和老人住得不是很远,做了好吃的,送到老人家里时,那饭还是热乎乎的。一碗饭的距离,让婆媳之间既不疏远,又不会因为过于亲近而产生矛盾。
比如有一个周末,赵丽去婆婆家吃饭。恰巧在厨房看到婆婆往粥里放碱面,赵丽就赶忙说:“妈,这样可不好。放碱面会把粥里的营养素都破坏了。”婆婆听了很惊讶!心里想,煮了一辈子粥了,还有这道理?不过,从此以后,只要赵丽去婆婆家,婆婆熬粥时就不会再放碱面。可是据家里人讲,赵丽不去的时候,婆婆照样往粥里面放碱面,因为她觉得那样熬出的粥才熟烂香软。后来,赵丽找来很多资料,让丈夫拿给婆婆看。她相信,婆婆会渐渐懂得其中道理的,总有一天,她不在婆婆家,婆婆也会科学煮粥的。
今天我们怎么做婆婆
文/北京同仁诊所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 赵梅
趟过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婆媳关系至今仍是人际关系中的老大难问题。今天,随着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组建小家庭的高峰期,这一问题便更显得突出了。
在过去,由于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婆媳矛盾的强势方是婆婆,而媳妇往往是委屈求全的悲剧角色。但如今,社会已大大进步,婆媳受教育程度比以前提高了许多,婆媳同住一起的比例也降低了不少,至少在城市,婆媳地位平等了。可是,居住方式也从原来的媳妇进婆家门,逐渐演变成母亲到儿子家了。就是这样,生活中依然有相当多的婆媳觉得关系难处。
在当代,婆媳双方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到底在哪里呢?从前面的文章《婆媳关系面面观》中所举的几个婆媳不和的事例来看,主要原因是观念不同、生活习惯和经济基础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婆媳矛盾。虽说事情起因基本上都是婆婆出于好心要帮小两口一把,却不料反而成了婆媳反目的导火索。为什么好心未能有好报呢?作为婆婆,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新时代的婆媳关系,把握好与儿媳相处的火候。
其一,要正确看待母子关系,从而认清儿子与媳妇的关系以及自己与儿媳的关系。儿大当婚,这本来是一件喜事,但有些做母亲的内心却是喜怨交织。喜自不必说,怨也自有根源。父母往往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好不容易拉扯大了儿子,却被媳妇从手中“夺”走了。这说明,我们很多做父母的至今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儿子自从脱离母体降临人世,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他将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空间也越来越大。因此,从人与人的关系地位来讲,母亲与儿子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对待已婚的儿子,更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事无巨细、百般呵护。这样做的结果,在独立性较强的儿子心里会引起反感,而对于独立性较弱的儿子来说,只会加重他的依赖。
儿媳是儿子的妻子,小两口有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于儿媳,儿子满意,当妈的可能不一定满意,但既然爱儿子就应该接受他所爱的妻子。媳妇毕竟不是女儿,不能强求她对自己像对母亲一样。而反过来,能否将儿媳像女儿一样来对待呢?暂时还不行。因为婆媳相处需要一段较长的磨合期,没有深厚的感情作基础,只能事与愿违。在“案例三”中,我们看到,婆婆在儿子家中没把自己当外人,为找一只袜子,清晨5点闯进儿子的房间。这种做法,儿子也许可以接受,但儿媳当即便表示了不满。因为儿媳毕竟不是女儿,婆媳之间应留有相应的距离,没有感情基础硬要人为地拉近,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因此,婆婆对儿媳要给予应有的尊重。
其二,要允许小两口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和情感空间。小两口刚建立家庭,缺乏生活经验。老人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传授一些生活经验,但不要强迫他们必须那样做。不要以媳妇的现在比作自己的过去,更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不干预他们的生活,要允许他们营造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情感空间和生活方式。
前三个案例中,婆媳关系的恶化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双方不同生活习惯的冲突。但实质上大都是由于婆婆过多地干预了小两口的生活,或指手画脚地安排儿女生活,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试图将他们的生活方式扭转到自己的轨道上来。一般说来,依赖性较强的儿子对母亲的照顾和安排,早已经习惯。即使婚后,他对母亲面面俱到的照料依然会心安理得。但作为妻子,往往更愿意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营造自己的生活,真正地当家做主。婆婆的干预使这个“小单位”突然又多出一个“领导”来,儿媳能不委屈吗?持家过日子是女人的天性,婆婆如此,儿媳同样如此,所以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呢?再说,毕竟是两代人,成长背景、经济基础、人生观、价值取向乃至消费习惯都迥然不同。小两口的生活方式,老一辈的人可能看不惯,但应该明白,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安排。要相信他们,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懂得自己对家庭应负的责任。即使出现了失误,也是应交的“人生学费”。就像儿子小时怕他摔跤,你总也不肯松手,那他何时才能学会走路?
其三,加强沟通。相互理解是搞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法宝,而沟通则是理解的桥梁。在共同的生活中,心灵的交流至关重要,两代人之间则更需要。沟通可以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可以缩小地位差异,也可以填埋两代之间的沟壑。因此作为长辈,婆婆要经常主动与儿媳聊天,既要向儿媳讲述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悟,也要倾听儿媳吐露的心声。通过交流,双方增进了解,也就更容易相互理解了。可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几个案例中,我们看不到婆媳之间有什么沟通,因此未见理解,只有误解。如“案例二”中,如果婆婆多与儿媳交流,当她能了解当前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儿媳为了前程必须读研究生时,就能够理解儿媳为什么暂时不想要孩子了;再如“案例四”那位当领导的婆婆,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从不与儿媳沟通,在儿媳眼中,婆婆与自己单位的领导毫无二致,又如何亲近得起来呢?
其四,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虽然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但想想当年自己在婆家所经历的苦辣酸甜,想想当年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设身处地地为儿媳着想,其实也就是在为自己的儿子着想,为自己着想。“婆媳亲,全家和”,婆媳关系融洽,儿子的小日子就准错不了。
其实,婆媳关系和一般的人际关系并无本质的区别,都是在共同的生活中,逐渐由远及近,由疏到亲的。要说复杂,只是由于儿子的婚姻关系,一下子将婆婆与儿媳这两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拉到了一个屋檐下,一时间双方都难以进入角色,双方的感情与关系难以同步,才导致了亲中有疏。因此,婆媳关系是需要在长久的生活中慢慢磨合的,欲速则不达。
“案例五”中,儿媳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她相信时间和科学会改变老人的饮食习惯。“一碗饭的距离”,既有各自的空间,互相又不疏远。婆婆在儿媳面前没有固执己见,很尊重儿媳;儿媳采取的沟通方式又很好,既给老人留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编后记
婆媳关系的和谐,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婆媳相处不好,儿媳也有责任。本文突出提到“如何做婆婆”,主要是因本刊读者以中老年人为主,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先找到自身的问题,再去解开矛盾所在。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也许您心里就会海阔天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