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张先生自己说,我没有想到他已经是60出头了。张先生本是做文化工作出身,写过剧本,当过演员,现在潜心研究学问,著述颇丰,理论研究很有成绩。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仅气质儒雅,而且精神矍铄。听他讲述着自己研究和著述,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但是,张先生的现实生活却是不如意的。面对我,张先生讲述了他的生活故事——
我有过两次婚姻,现在却是一个人生活。
第一次婚姻,我们两人可算是郎才女貌。但是,在那个“史无前例”的时代,我的一件作品被定为有严重的政治问题,我因此而受到审查。为了让妻子免于牵连,我竭尽全力劝她和我离婚。
第二次婚姻,我40多岁了,妻子刚刚20多岁。她是我的崇拜者,年轻漂亮,出身于高干家庭。婚后,我们也算相亲相爱。但是,慢慢地发现,我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我那时为事业已经如痴如迷,根本顾不上照顾家,就是在她生小孩住院的时候我都不能在她身旁,让她感到很冷漠失落。几年后我再一次劝说她离婚。
就这样,我现在家里家外一个人,每天研究写作,倒也无牵无挂,落得个清静……
有人说,潜心研究学问的大家,选择的生活方式多是常人不能想象的。张先生莫非独身一人也其乐融融?我婉转地提出疑问:“这样的独身生活,您感觉如何?”
“一个人的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张先生几乎是情不自禁地坦言。
原来,张先生并不愿意独身,他也想有一个相依相偎的伴侣,而他的困扰是找一个怎样的伴侣——
第二次离婚后,我的生活中出现过几个女士,大多是听过我讲学或者读过我作品的有过婚史的女士,比我年轻得多。但交往过一段时间后,有的是因为相距太远,有的是因为孩子问题,有的是因为其他问题,最后都成了一般的朋友。
其中一个当时不过40岁,因为丈夫的粗暴而离异。她非常崇拜我,从很远的地方来看望我。我们交往了三年。但是,因为孩子教育等问题,她还是离我而去。
现在,还有一个女士一直在等我。她是等我最久的人,但是她年龄较大,而且因为负担太重,比较憔悴,还有住房和孩子的问题,我至今没有最后决定……
“我的条件不是很高。”张先生说得干脆,“第一,要有身段气质;第二,要有相同的价值观;第三,年龄要比我小十几岁,最好不超过40岁,50岁根本不能考虑。我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都很好,觉得自己还年轻。”
把张先生的条件综合一下,就是:身材苗条,情投意合,年轻漂亮。不用说60多岁的老人,就是中年的人再婚,有几个敢存这样的奢望?不能否认,世间确有老夫少妻也婚姻美满的实例。但是年龄差异过大,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婚姻难以逾越的障碍。其实,张先生第二次婚姻的失败便是一个证明。
也不能否认,的确会有年轻女士倾慕年老男人的故事。但是这样的故事多是源于浪漫的冲动,缺少理性,是人在情绪化心态下的选择,是难以经受现实考验的。在崇拜心理的作用下,人会把对方完美化和理想化,但是,一旦走进现实的生活,发现面对的到底也是一个现实的人,许多问题都会让与老年男人年龄差异过大的女人却步。与张先生有过交往的几个女人最后都选择了离去,其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张先生对于以前婚恋不成功的归因出现了偏差,有意无意地回避了问题的本质。张先生出身文化艺术界,后来又过着闭门著书的生活,极少与周围人有直接交流。这一切,形成并不断强化了张先生的浪漫、理想化的人格特征。不能做出现实的、理性的决定,便是张先生有今天境遇的根本原因。正所谓,性格是命运的设计师。
现在,能够帮助张先生走出生活困扰的关键是心态的调整,面对现实,少一些浪漫和幻想,多一些理性。
于是,我以适当的方式谈了上面的看法,张先生表示理解,比较理性地接受了自己已经是一位60多岁老人的事实,并且当即肯定地表示,年龄条件是可以有弹性的。
我继续与张先生进行探讨,谈古论今,谈圣人,谈俗人,谈人生伴侣,谈相濡以沫,一个观念在张先生的意识中越来越明晰起来,这个观念通俗得不能再通俗——少年夫妻老来伴。
最后,张先生微笑着和我握别:“谢谢!请放心,我会做出现实的选择。”
此后,大约半年的光景,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传来了张先生的好消息,他说,一位50多岁的女士走进了他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