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来电差点骗走老人12万


  今年1月至7月,南京警方与银行等金融单位密切协作成功堵截电信诈骗案件101起

  新华报业网讯 (通讯员 宁公宣 记者 王业全)一个诈骗电话、一条虚假短信,就很可能会骗走受害人成千上万元的钱款。各类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让一些群众上当受骗,蒙受财产损失。今年以来,南京警方在深入开展打击和防范电信诈骗专项行动的同时,联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电信诈骗犯罪“零容忍”,筑牢防范电信诈骗的“最后一道防线”。今年1月至7月间,南京警方通过与银行等金融单位的密切协作配合,创新健全防范打击长效机制,警银联手成功堵截电信诈骗案件101起,避免市民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一通电话差点骗走老人一生积蓄

  今年8月初的一天下午,农业银行南京江东北路支行的柜员王玲像往常一样正在叫号办理业务。此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太太急匆匆走到柜台前,表情紧张地要办存单销户再汇款12万元的业务。老人递了一张纸条,上面写有收款方卡号、姓名,并且标注“四点半前到账”。柜员王玲仔细看了看,老人家年纪大,汇款金额又高,这一异常的举动引起了王玲的警觉。

  经过一番仔细询问,柜员王玲断定老人很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老人说,当天下午,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局的民警,说自己身份证号码被犯罪分子盗用,从事贩毒、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为了安全,公安机关要求她必须立刻将所有资产转移到指定的“安全账户”进行监管保护。老人生平第一次接到这样的电话,吓得胆战心惊,于是立即赶到银行汇款。

  一起即将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在最后一刻、最后一道防线上被成功堵截。老人十分感动,一再对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道谢。

  警银协作全方位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频发生,市民群众深恶痛绝,电信诈骗犯罪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法院传票”、“包裹藏毒”、“电话欠费”或是“身份信息被犯罪团伙利用”等为幌子,通过网络陷阱、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手段,诱骗市民群众上当。从警方接报的案件来看,被骗市民的财物损失少则几百元,多则数万、数十万元。

  警方相关人士表示,转账、汇款是电信诈骗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而银行等营业网点员工是堵截电信诈骗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此,南京警方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手构筑电信诈骗防御体系。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对电信诈骗的防范,今年以来,南京警方每月都要组织召开金融单位安保工作例会,定期通报电信诈骗案情,部署电信诈骗防范工作。警方明确要求,各金融单位要将防诈骗安全提示作为对营业网点及员工的一项硬性工作要求,严把最后一道关卡。

  为此,警方联合银行等金融单位制定了“三问、两看、一核对”的柜面防范机制。警方要求所有金融网点要把防诈骗安全提示摆放在醒目的位置,每节柜台、每个窗口、每台自助设备必须张贴或显示防范电信诈骗安全提示,确保客户在办理业务时能一眼看到。在办理业务时,柜员必须做到先安全提示,再办理业务。

  此外,警方还通过逐案排查、查遗堵漏、建立堵截奖励机制、加大网银安全监管力度等多项举措,密织电信诈骗的防控网。警方表示,防范电信诈骗,除了警方加大打击力度外,市民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提高自身的防骗识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