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跛行 警惕脊髓缺血!


  王师傅是铸造厂的退休老工人,生性好动,练就了一身健康的体魄。退休以后仍然活跃在车间的工作中,人送外号“闲不住”。为此,老伴时常嗔怪他:“60多岁的人了,整天东跑西奔的,也不怕把老骨头跑坏了!”对老伴的劝告,他总是报之一笑。

  不久以后,他被老伴不幸言中。晨起后自觉有些头晕,但还是随便吃点东西就出门了。走了不远,两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而且越走越重,只好坐在路边,休息片刻后自觉好转又继续行走。原来只需20分钟的路程,这次走了快1小时,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老了的缘故?到厂后讲起此现象,老同事们都说是上了年纪的关系,人老腿先老嘛!所以他也就不在意了。此后在行走时又出现类似现象,老伴担心是“腰椎骨质增生”,于是劝他去诊所检查。大夫询问了有关的情况,并做了一些检查后,说他得的是“脊髓缺血”,并嘱咐他尽快治疗。他听后有些不解,只听说有脑缺血,怎么还有脊髓缺血?

  原来,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之内,上通脑干,身体颈部以下的所有感觉都是通过脊髓上传大脑的,大脑所发出的指令也是通过它下达全身的,所以它是连接脑和躯体的桥梁。

  脊髓的血液供应比较特殊,全是些小的终末动脉,管腔较细。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内膜逐渐增厚、变脆,血液中过多的脂类物质乘虚而入,使本来就细的动脉管腔变得更狭窄,血流减少。由于这些原因加上先天不足的因素,在特定诱因下就出现脊髓缺血。  脊髓缺血的早期表现就是间歇性跛行。由于下肢的活动受着脊髓的支配,当行走时,脊髓内的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加,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增多,而这时由于脊髓的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供不足,这样就造成脊髓神经细胞缺血。在走一段路后就会感到双下肢无力,而且越走越无力,最后不能行走。休息片刻后由于脊髓供血改善,无力现象消失;但是再行走时无力现象再现,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这是脊髓缺血的黄牌警告。如果此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治疗不及时,缺血现象继续发展,就可能发生脊髓血栓形成,出现双下肢瘫痪、感觉丧失及大小便失禁,造成终生遗憾。

  脊髓缺血的治疗应在大夫的指导下进行,及时给予改善脊髓血液循环及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藻酸双酯纳和阿司匹林等;同时应用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及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胞二磷胆碱等。经过上述治疗,绝大多数脊髓缺血会获得改善。

  王师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跛行消失,又重返工作岗位贡献余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