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快乐是智者的人生观,更是老年人的养生良方。那么,老年人怎样创造并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健康愉快地过好每一天呢?可从以下“八不”中汲取养料,修养身心。
一、不怀旧
元朝的萨都刺在《念奴娇·登石头城》里写道:“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岁月不住地转换着年轮,昔日多少英雄的丰功伟绩,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复返了。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和事虽然值得回忆,值得留恋,但毕竟一日难再晨,生活不能总是沉浸在那些残缺的回忆里。放眼未来,重要的是把握现在,只要眼空无物,保持舒展的心态,便能达到“秦淮一片明月”的意境。
二、不生气
乐能长寿,气大伤身。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发怒时,呼吸加快,肺泡扩张,血流加快, 心跳剧烈,周身处于失控状态,犹如决堤洪水,大有摧枯拉朽之势,蓄于内,自损身心,影响健康。因此,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矛盾冷静处置,或设法回避,或情感转移,尽量少生气或不生气。
三、不攀比
知足者日日神仙,不知足者日日苦海。人生在世,应得的权益要争取,非分的名利要放弃。人与人不同,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权衡自己,有多少足力就走多远的路。这并不是向命运妥协,而是因为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正视现实,知足常乐,是明智之举。心平气和,无忧无虑,有助于促进身体内环境平衡。
四、不孤寂
有些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并由此产生寂寞、孤独、无助、焦躁等不良情绪反应和难耐的心理空虚感。如不及时调适,则能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甚至导致走上了自暴自弃、消极轻生的道路。克服孤独心理,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培养生活热情,主动亲近别人,谅人之过,念人之功。同时,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求精神寄托,自得其乐,消除独处时的寂寞心态。
五、不嫉妒
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并可导致某些功能性或器质性疾患,不嫉贤,不妒能,关键在于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思想上认识上的偏差。须知,一个人的智力、体力、领悟力与适应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我们必须承认有自己力量不能达到之处,必须承认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别人在某些事情上胜过自己时,要有为别人喝彩的心情,最低也要有不嫉妒别人的雅量。嫉妒似烈酒,少饮可提神,多喝则伤身或殒命。《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水浒传》里的王伦,其下场便是最好的说明。
六、不动心
不动心是为了养心。古代养生家庄子对保持内心的清静,排除私心杂念的干扰尤为重视。他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孟子提出不动心——寡欲——收心,最后达到“养浩然之气”的境界。孟子所提倡的“不动心”就是要排除外界的干扰,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猝然临之而不怒,无故加之而不惊”。这样才能保持内心清净,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工作和学习。
七、不消极
乐观向上,心宽体康。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如果因此而颓废消极,一蹶不振,只能毁蚀掉自己的心灵和意志。跌倒了爬起来,对人生才是一种磨炼。世间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顺利达成的,一切的挫折失败,都是一种考验——对你毅力的考验。
八、不贪心
远古的仓颉在造汉字的时候“一撇一捺”,把人字造得很简单。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古人是在告诫后人不要太贪了呢?如果看见好东西就往自己家搬,那家里准会拥挤不堪,而有用的东西又找不着。人这一生中,总有些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要学会适当地放弃。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那些埋下祸根的贿赂……只要我们知足克己,不贪心,不妄求,对既有的东西知足珍惜,并肯用自己的力量去追求那些属于自己的,自然就不会感到失望和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