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1日,广东全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24例,其中广州登革热报告病例达104例。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表示,登革热对北京存在威胁。登革热的病媒伊蚊的密度正在逐年上升,而且感染了登革热后一部分人并不发病,会有隐性患者流入北京,而北京居民普遍缺乏登革热抗体。
北京将采取三项措施预防登革热:开展对伊蚊的检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降低蚊虫的密度;给诊所印发《传染病识别与处置》,其中包括登革热的诊断处理指导。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登革热是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的。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5~6时),及早上8~9时。
登革热症状
头痛,发热,全身痒,面、颈、胸部潮红。
典型的登革热症状比较容易表现在较大孩子或成人身上,具体表现为:
1、剧烈头痛、后眼窝痛、骨头关节或肌肉痛。
2、发烧3~4天后身上出现红疹。
3、发病期间全身发痒。
有以上三项的其中一项症状,就算是疑似登革热病例,须在24小时内到诊所检查。
卫生部要求各诊治机构要加大对具有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和面、颈、胸部潮红等症状病人的筛查和诊断。
登革热预防
预防“登革热”的传播和流行其实并不复杂。一方面,个人要做好防蚊准备。如果到疫区去,要注意穿长裤长袖衣,还要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蚊药;在居住的房间内要准备灭蚊药,必要时可点蚊香,用蚊帐,避免蚊虫叮咬。另一方面,要从环境上采取严格的措施控制疫区蚊子传播疾病,对从疫区来的人和交通工具要进行全面的灭蚊处理。不久前,首都国际机场就对从泰国飞来的飞机进行了蚊虫杀灭处理,清理了机舱环境,有效防止了“登革热”的入境。
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因身体和腿部有白斑而俗称“花蚊子”,由于其对人的叮咬和攻击力是目前所有蚊种中最强的,且往往白天攻击人,故又有“亚洲虎蚊”之称。
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媒介蚊种,主要孳生在轮胎、井口积水、盆栽植物积水、花盆积水和树洞等中。
北京市的蚊虫主要是淡色库蚊(约占90%),白纹伊蚊约占5%,白纹伊蚊是伊蚊的一种。北京市的蚊虫一般从5月上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蚊密度开始逐渐上升,至8月中旬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0月下旬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