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年龄不大,胃病史却有十三四年了。读初中的时候,每天来回四趟骑自行车穿梭于十里外的学校和家之间,风雨无阻。夏天还好,冬天可遭罪了。那年头农村孩子哪有羽绒服穿?都是清一色的粗布老棉袄。当娘的都疼孩子,做棉袄当然要多加棉花、加好棉花,这样一来,我那棉袄死沉死沉的,不管天气多冷,穿着它骑自行车上学,保准一身大汗,到了教室当然坐不住,赶紧扯开扣子凉汗。农村中学教室里没暖气,所以不用半小时,我身上那热乎劲就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湿凉湿凉的棉袄。就这样在初中折腾了三年,胃病渐渐找上门了。以后几年,这胃病时好时犯,我也就没怎么当回事。
一晃读到了研究生,我开始没日没夜地泡实验室。在实验室待上三天三夜是常有的事,啥时候吃饭,我也没个准,一切以实验为先。一年半下来,胃痛日益严重,但为了毕业,也只能熬着。
工作后,时间宽裕了,还有了工资,我开始着手解决胃痛问题。我从药店买了不少治疗胃痛的药,包括中草药、中成药和西药,结果收效甚微。我意识到胃病这东西只能养,吃药只能消一时之痛,不能治本,于是开始琢磨胃痛的表现。
我发现胃痛经常发生在肚子饿的时候,所以一日三餐坚决按时吃饭,同时还调整了饮食结构。这其间,我学会了做饭,把暴躁的脾气磨了不少。我尽可能不吃零食,保证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这样基本杜绝了伴随饥饿而来的胃痛。此即饮食疗法。
我这人脾气不大好,往往一点就燃。经验告诉我,这也是胃痛的罪魁祸首之一。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戒掉坏脾气,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成的事。不过,自从大学时代的几个好友先后去世,我开始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当电脑还处在DOS年代,我就对它疯狂迷恋上了。当时像我一样迷恋计算机的,还有同级一个同学。我们没有正面切磋过,但内心都憋着股劲要把对方比下去。你一分钟打60个字,我就要练到80个;你能用300行的程序解决一个问题,我就要把程序压缩到200行。这种暗地里的较劲让我们进步很快。然而过没多久,就听到他患直肠癌的消息。随着他闪电般的去世,再也没有人热衷于常常在电脑方面与我一争高低了。
祸不单行,另一个同学在即将拿到研究生复试通知的时候,得肝癌去了;下一级中,有个哥们得了淋巴癌……
三个朋友的离去让我突然感到了生命的脆弱。以前总觉得应趁年轻先为事业打好基础,并以不惜牺牲健康为代价,认为那样才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贴心眷顾的妻子和寄予厚望的师长……但如果生命都没了,还谈何报答?活着,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关爱自己的人负责。有了这些感悟,每当我脾气上来、小火直冲脑门的时候,我就告诫自己:怒伤肝,影响消化,便产生胃痛。这就是我的精神疗法。
当然,长期憋火也不好,我的泄火方法是:练字和写文章。练毛笔字是很磨人的一种运动;写文章则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几年下来,字的骨架有了,稿费也收了些,很有成就感。如此这般,不生气,胃不痛,精神好,人缘好,心情更好;心情好了,更不生气,胃再也不痛了。
点评:俗话说“病从口入”,同时胃肠疾病的预防和康复也是从“口”入。即从膳食调理开始:食物的理化性质对胃肠黏膜有直接的作用,如坚硬、粗糙的食物会损伤食管、胃黏膜,从而引发食管炎、胃炎;冰冷的饮食影响胃肠黏膜的血流;酒精与酸碱性太强的食物直接腐蚀黏膜;不洁食物常常诱发急性肠胃炎。而既卫生又有营养的食物,可以促进胃肠黏膜的更新与恢复,使身体康复。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胃肠黏膜受神经内分泌双重调节,其中“脑肠肽”就是大脑分泌的神经递质,精神状况直接影响胃肠功能,如焦虑抑郁状态下会发生食欲差、便秘等,长期的不良精神状况会诱发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
因此说,保证健康,从坚持合理的饮食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开始,即“气食双调节”。本文主人公为治疗胃病,根据自身特点摸索出的“饮食疗法与精神疗法相结合”的治疗理念,即医学上所说的“气食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