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套住房,同样的装修内容,不同的装修公司的报价竟相差甚大。装修“过来人”也介绍,只要装修一开工,家装预算就在不断增加,该怎样避免预算超支?
1、大数小报。把本来数量很大的项目故意报少数量,这样就会把总报价压低。
2、预算掺入“水分”:就是将多个项目合并在一起让业主看不懂,例如将项目分开立、讲主材、辅料、人工费合在一起,使业主无法参照市场价和人工指导价。
3、该报不报。在预算中故意漏掉一些装修时必须有的固定项目,比如线路改造、暖气拆装、灯具安装等工程往往预算时不报,而作为增项出现。
4、故意乱报。利用消费者对专业不了解,故意把一些已经淘汰的工艺或做法写进预算中,如门套宽度在中途更改、腻子不按约定使用耐水腻子,却要求增加墙衬。
5、不标明细。装修工艺比较复杂,采用何种工艺又与主材相关,主材明确后,工艺是很难修改的。有的设计师在报价中把主材模糊化,而实际施工中消费者如提出主材品牌选择方案,预算自然增加。
6、工艺修正。在合同中约定工艺价格后,装修人员施工时以原工艺不合适消费者提出的质量要求等为借口,诱使消费者改变原工艺。
7、材料使用、工艺做法不合适:预算书上往往只用简单的项目名称、材料品种、价格和数量,为少数不正规的家装公司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提供了方便。
8、材料品牌、型号、规格标明不清或者品牌不标型号和规格:事实上统一品牌的材料在质量等级上存在重大差异,档次也有区别,价格相差较大。
9、材料价格偏高: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材料报价虚高,另外还有工序有重报、虚报。
10、“相关收费”不合理:诸如机械磨损费、现场管理费、利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