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涉及的气罐及炉头,主要是指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扁罐和长罐。 产地多为韩国、日本和台湾。另外还有一种液体燃料气罐,用类似LAKEN、SIGG那样的水瓶来罐装燃料容器能够重复使用,与之配套的也是专用的炉头。主要用于高山高寒环境。产品多来自于英国、美国、瑞士、法国、德国……包括KARRIMOR 、ARC 都生产过。尤其是以瑞士的 Prium (黄石气罐炉头)著名。由于这种可重复罐装液体燃料的装备,价格昂贵。使用者少,故不在本文介绍之
罐:
最常见的扁气罐是韩国的KOVEA 和 XAX ,两者之间性能略有不同。按厂家生产标准的介绍,KOVEA 的罐内气压要比XAX高。也是说,更适合于高寒的环境,保障罐内燃烧气体能充分排出燃烧。而XAX的罐内燃烧液体纯净度高于KOVEA,相同燃烧情况下可以提供更高的热量。
当然这些都是厂商的标榜,我自己两种气罐都用过,在 altitude 4000左右的环境,燃度差不多。还有一种是长罐,价格是扁罐的1/3,但体积大些。
厂家都极力推荐说自己的长罐罐口边沿有“防爆”设计。那是针对长途高温运输而言的。均匀的罐口边缘裂线分布,预留出了变型的距离。可以防止薄皮金属外壳在高温和挤压下不至于开裂和燃气泄漏。
但是现在的炉头在接长罐时,都要用转换接口。个人感觉用转换接口 + 长罐比直接用扁罐要好一些节约燃气开支,而且转换口 + 长罐要放置得稳当一些,用扁罐的话,不小心会把炉头和罐一起碰倒。
炉头
多数用铝合金、不锈钢制成。有些造型小巧,便于携带。有些喷火口多了个托盘,象家用的天然气灶一样。叫“反射瓦”。作用是可以把燃烧的热辐射反射回炉心,增大火热量,煮食更快。当然,多个反射瓦,炉头会重很多。个人感觉不是上高寒地带没必要。在野外煮食,不可能象家里那么方便,汤水、稀饭水等操作不小心都会溢出锅外流淌到炉头上。
如果不及时擦洗干净,铝合金、不锈钢的一样会生锈,特别是带反射瓦的那些炉头,结构复杂,擦洗不易,更容易锈变。所以,少数用钛合金制成的炉头就能有效的避免这种后患。毕竟钛合金非常不容易生锈。不论是哪种,都要养成定期清洗的习惯。不然残留的油污等会影响使用。韩国的炉头都喜欢带个点火器,其实意义不大,而且它的使用寿命也不长。自己多备用些点火器材是最重要的。
关于使用时间:
很多驴子买气罐炉头时,都会问这个罐能烧多久?有的说扁罐是3个小时,长罐2个小时……也有的烧到4个小时的。其实这个是有计算公式的:比如气罐上有燃料量标志。扁罐一般是426左右,炉头上有最大燃气输出标志,一般是127/每小时。然后用426/127,也就是3.3个小时吧。但这是最大燃气量,不可能每次煮食物都把炉头火焰开到极限。例如闷饭的时候就要小一些。
所以有些驴子说自己的扁罐烧到了4个多小时,当然不奇怪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