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查干隧道施工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编制目的、依据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项目部各级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本着对职工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一旦发生事故,有效地将事故的影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结合本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预案处置方针、原则和目标
(一)应急预案处置方针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反应及时,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二)应急预案处置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当坍塌事故发生后,以最快捷的方式实施抢险和对受伤者进行救治及安置,确保救援人员不受到伤害,减小事故损失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影响。
(三)应急管理目标
隧道崩塌应急救援预案目标:
-----保证应急响应及时性100%;
-----保证应急设备到场率100%;
-----确保各职责部门联络的畅通
三.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巴彦查干隧道施工生产中所发生的坍塌事故的应急处理,抢险救灾。
.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巴彦查干隧道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落实本预案的启动和实施过程中任务的具体落实。
1. 隧道坍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成 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 XXX XXX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的动态修订,预案启动演练及人员培训等日常管理工作。
2. 隧道坍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专业分组
隧道坍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按照专业分为事故现场抢险组、救援组、保护组、通讯组、善后工作组、工程事故方案处理组等六个组。
1).事故现场抢险组
经理XXX任组长,XXX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2).事故现场救援组
副经理兼总工XXX任组长,XXX任副组长,成员由项目综合部、安全部人员组成。
3).事故现场保护组
经理助理XXX任组长,XXX任副组长,成员由合同部、财务部人员组成。
4).事故现场通讯组
物资部宋芝明任组长,成员由XX、XXX等人员组成。
5).事故善后工作组
项目副书记X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成员由综合部、合同部人员组成。
6).工程事故处理方案组
项目副总工XXX任组长,XXX任副组长,成员由工程部人员组成。
(二)应急救援组织职责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编制工作项目的相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按照动态管理的要求及时进行有关方案的调整,审批手续,确保预案的有效运行。
2).当事故发生后,负责指挥应急处置预案工作,保证突发事件按应急救援预案顺利实施;
3).负责组织落实事故现场的抢险、保护、救护及通讯工作;
4).负责组织协调抢险、救援、处置等方案所需材料、人员的落实;
5).负责落实地方建设行政主管及相关部门、上级主管单位和相邻单位的联系及情况汇报;
6).负责落实与相邻可依托力量的联络求救工作;
7).责监督落实工程项目生产的恢复工作清理与处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2.事故现场抢险组
1).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工作,包括受困人员,现场贵重物资及设备的抢救,危险品的转移等。
2).组织实施事故抢险方案,包括通知相关单位和部门落实有关资金、机械、材料和抢险人员,指挥抢险方案的具体落实。
3.事故现场救护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工作,及时组织护送重危伤员到医疗中心救治。
4.事故现场保护组
1).负责事故第一现场保护、人员清点及疏散工作,及时划分并隔离危险区域,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收集事故发生部位工程相关的施工记录,事故相关人员的声像证据,工程部位的录像等图片资料。
5.事故现场通讯组
负责收集相关单位部门的通信方式,保证各级通讯联系畅通,做好联络工作。负责联络和引导外援救援队伍进入事故现场。
6.事故善后工作组
事故发生后,负责通知、通报相关单位和个人,组织处理伤亡人员的安抚、赔偿等善后工作,并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提供相关的索赔资料,进行理赔等相关的具体工作。
7.工程事故方案处理组
组织编制事故现场及相关工作的清理、工程恢复施工生产等的实施方案,并督促事故单位认真落实方案,确保工程正常施工。
五.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一)隧道发生坍塌的主要原因及坍塌前的征兆
明确坍塌产生的原因和坍塌前的征兆,能够有效地做好防护,避免或减少坍塌的产生。
1.地质方面的原因:
1)隧道洞口围岩风化严重、隧道洞身通过各种堆积体,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
2)隧道穿过断层带或断裂破碎带,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围岩失稳而坍塌。
3)在挤压破碎带、岩脉穿插带、节理密集带的地层中及软弱结构面发育的情况下,泥质充填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坍塌。
4)在构造运动下,薄层岩体形成小褶曲,错动发育以及断层地带均易发生坍塌。
5)岩层软弱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强度大大降低,容易产生坍塌,。
6)隧道通过溶洞时,溶洞的石质破碎、还有可能遇到较大的水囊或暗河,开挖后,岩溶水或泥砂夹水涌入隧道,造成涌水、涌砂、涌泥,山体压力急剧增大,甚止造成地表下沉。
7)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塌。
2.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
1)施工方法不当,工序安排不合理,各工序衔接间隔过长,造成岩层暴露时间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坍塌的发生。
2)喷锚不及时或喷锚的混凝土质量、厚度不符合要求。
3)采用钢支撑支护,钢支撑架设质量欠佳,与围岩不密贴,两者间的空隙填塞不密实或联接钢筋焊接不牢固,不能满足围岩压力所需要的强度要求。
4)开挖时,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
5)开挖面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危石坠落,牵动岩层坍塌。
3.坍方前的征兆
1)量测信息反应的围岩变形速度或数值超过允许值。
2)喷射砼产生纵横裂纹或龟裂。
3)隧道洞顶或坑壁发生不断掉块现象,缝隙间不断漏出砂、石屑等。
4)岩层的节理、裂隙变大、张开。
5)支撑梁、柱变形或折断,
6)坑道内渗水、滴水突然加剧或变浑浊。
(二)风险评价
隧道施工属于高风险作业。尽管我们对危险源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保障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由于特殊地质的存在以及我们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性,施工中发生隧道坍塌事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且事故一旦发生,因塌落物体自重大、作用范围大,往往伤害人员多,后果严重,容易造成重大或特大人身伤亡、设备受损事故。
六.应急物资设备
六.应急程序和原则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织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现场发现人
现场值班人员 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现场急救,
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送往最近医院。
项目部安全应急救援小组: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各简况及采取的措施,成立生产安全事故临时指挥小组,进行善后处理事故调查预防事故发生措施的落实。
上级部门
七.应急响应
1. 隧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1)在瞬时出水量达到40m3/h(Φ42探孔)、压力在0.06MPa以上的突水情况时;
2)初期支护变形、开裂明显,可能出现塌方时;
3)发生机械事故时;
4)围岩量测所反映的围岩变形速度急剧加快;
5)围岩面不断掉块剥落;
6)支护喷混凝土表面龟裂、裂缝或脱皮掉块,钢架严重变形;
7)掌子面节理裂隙中渗水量或涌水量明显加大。
有上述现象发生时,由现场安全人员上报并组织指挥撤出工作面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
2. 坍塌事故应急措施
(1)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必须立即报告项目应急领导小组,同时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必须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把各种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2)接事故发生通知后,应急办公室应迅速调动一切可用车辆到达现场,听候指挥组长调派,同时拨打“110”请求医疗救援小组尽快赶赴现场。
(3)物资保障部在接通知后,在最短时间内将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送到事故现场。
(4)事故发生后,应急保障组立即组织电工应迅速到位,准备好电源、夜间照明等一切事宜。
(5)应急小组赶赴现场后,尽快调查事大小,根据情节轻重结合自身救援小组能力小是否决定请求当地政府、业主协调其他应急救援力量。
(6)调集专家组成员前赴现场,调查事故原因,确定事故处理方案,尽可减少事故损失。
(7)现场技术人员应提供隧道平面布置图,洞内作业人数及作业部位
3. 现场抢救措施
得到险情报告,应急小组根据险情性质判断启动营救预案,由调度组织,通过高音喇叭、对讲机、手机等联系方式组织工程抢修组、医疗救护组、施工队长、施工班长、工人进入应急状态,由医疗救护组长负责与当地医院、急救中心联系,安全部长负责现场指挥并按救护车辆、工程车辆先后顺序进洞抢险救人,控制事故蔓延,并且在每一个错车道安排一人,通过对讲机联系,指挥车辆进出。
由医疗救护组组织救护组、运输队及时、稳妥地疏散现场人员,正确快速地引导求援、救护车辆。医疗救护小组及时联系当地医院和急救中心作好抢救准备。工地医生在洞内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抢救,并将伤员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抢救,随时将伤员的病情向指挥机构通报。
待伤员被救出洞后,洞内无险情,抢修组由安全部长组织人员将洞内机械、物资撤到安全地带,由物资设备部长组织洞内物资供应,由安全部长组织将抢险用的物资(Φ100无缝钢管、Φ42钢管、Φ22钢筋、钢筋网、钢拱架等)、机具(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电焊机、氧炔焊等)分批运进洞内,由安全环保部长组织施工队长、施工班长、工人进行塌方体的有效支护、清理。
对发生坍塌事件后,由隧道及地质工程师对塌方处进行观察、记录,以提供对该事件分析的原始资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后方起拱线、边墙设置横向支撑,必要时在拱部设伞形支撑以防坍塌向后方蔓延。经综合分析后制定相对安全、保守的处理方案和加固措施。在加固处理完成后经综合检测处理措施达到预期的作用和目的,确认险情排除后方可恢复工作面施工。
八.事故紧急状态的解除
1. 事故救援结束,应立即着手现场恢复工作,有些需要即行可实现恢复,有些是短期恢复或长期恢复。
2.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明确:现场保护与现场清理 ;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明确事故现场处理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
3. 发生事件后的各作业区负责人在事件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所属单位各工点大力宣传,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九.培训要求和演习
1.项目部安全总监负责主持、组织每年进行一次按坍塌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留。
2.工程技术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

五.隧道涌水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应急事故或情况的识别
现场应急事故分为突发大量涌水与突发大量涌水引起的隧道坍塌等。针对隧道开挖过程中突发的大量、多处、不确定的地下暗河、暗洞、山体水系的喷涌状况与涌水造成的施工阻碍和破坏,
现场负责人员暂停现场施工,安排排水泵与排水管道,排出涌水,等待技术人员确定涌水流量和对施工的影响。突发大量涌水引起的隧道坍塌等,应明确坍塌位置、有无人员被困、是否需要其它应急救援物资设备。
(二)隧道涌水事故的处理措施
隧道内涌水应采取综合治理与洞内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对洞内涌水应采取限量排放的办法,对地表大的溶洞口、落水洞要进行封堵,以避免地表水和泥砂大量填充溶洞。采取工程措施如下:
方案一:当隧道开挖或地质预报没有发现明显的溶洞管道,而开挖面又出现较大的涌水量(正洞掌子面涌水量>10m3/h,或单点出水量>3m3/h)时,采用帷幕注浆堵水
1. 围岩注浆固结堵水圈
通过向围岩注浆,形成围岩注浆固结堵水圈,减少其渗透系数,以限制排水量。注浆方式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后注浆和局部注浆三种;注浆方案任选其一,或几种方式的结合。
1)超前帷幕注浆:
当隧道开挖或地质预报没有发现明显的溶洞管道,而开挖面又出现较大的涌水量时(单点出水量>3m3/h)采用帷幕注浆堵水。
1)注浆加固范围:以堵水为目的的注浆加固圈范围不宜少于开挖线以外5m。
2)注浆长度及止水盘的厚度: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和目前国产钻机的性能,为保证注浆质量,可采用三环(注浆长度分别为11、18、27m)注浆,开挖后留足5m厚的岩盘作为止水盘。对于Ⅳ、Ⅴ级围岩地段,止水盘的表面喷射15cm厚 C20 的混凝土加强。
3)注浆材料:注浆材料主要有普通水泥单液浆(简称C浆),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简称C-S浆)。可采用综合注浆材料,并按照由粗到细、由单液到双液、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三个准则进行调整。采用C浆时,水灰比W/C=0.6~0.8;
采用C-S浆时,注浆参数(根据现场工艺试验确定)如下:注浆终压3.0~3.5 MPa,浆液扩散半径1.0~1.5m,水泥浆浓度(水灰比)W/C=0.6~1.0,浆液初凝时间1~2min,水泥采用525号硅酸盐水泥,水玻璃的浓度为35Be′,水泥与水玻璃的配合比(体积比)1:0.6~1:1。
4)钻孔布置:注浆孔沿隧道周边开挖轮廓线双排布置,孔距30~50cm。
5)注浆压力:注浆压力以孔口压力表显示的值为准,通过注浆泵控制调节。一般注浆采用低压力中液量注入,初压为1.0~1.5MPa,注浆过程中压力逐渐加大,流量逐渐减小,当压力加至终压3.0~3.5MPa后,持续压注5min。
6)注浆检查:注浆过程中随时检查孔口、邻孔有无串浆现象,如有串浆现象,应立即停止注浆,或采用间歇式注浆封堵串浆口。
7)注浆效果:采用钻孔检查法,结合开挖取样分析法。根据注浆实施情况,选择可能存在的薄弱部位进行钻孔检查,以检查孔不涌泥、不涌水、不涌沙,当正洞掌子面涌水量≤0.72m3/h或单点出水量≤0.2m3/h时,可认为达到了注浆目的。
(2)开挖后全断面径向注浆(后注浆):
采取了超前地质预报和预注浆堵水后,如在隧道开挖时仍然出现较大的渗漏水,则需要进行再注浆,注浆范围正洞为开挖轮廓线外5m。
1)当有集中水流或岩溶管道出水时,首先要埋管将水流引出,降低地下水压,然后用快凝混凝土将原有出水口或岩溶管道封堵。在离出水口一定距离处,对出水裂隙或管道钻注浆孔,安装注浆管,注入C-S浆液。
2)当开挖面渗漏面积和水量较大时,在渗漏处用钻机钻孔(孔深 3~10m,孔径75mm),找出渗漏水的主要裂隙,由钻孔引流,将面上的渗漏水变为点上的渗漏水。然后用凝胶时间1~3min的C-S浆进行低压注浆,一般效果较好。
(3)局部注浆: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探明的局部岩溶实际分布及开挖后地下水渗流状态分别采用超前局部注浆或开挖后局部注浆。
采取此“围岩注浆固结堵水圈”方案时,一般采用小导管(∮42热扎无缝钢管,长5~6m,在导管前端2~3m 范围内,呈梅花型布置,钻上直径为 6~8mm小孔,孔间距15~20 cm,以便浆液扩散)注C-S浆液;成孔采用凿岩钻孔,用锚固剂封堵管端孔隙,防止冒浆。
2. 初期支护
初期支护由C20防腐蚀喷砼、φ22药卷锚杆和18工字钢架或格栅钢架组成,其与注浆固圈共同组成限流体系,并保证施工期间洞室稳定。
3. 防排水网格系统
防排水网格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证经注浆堵水圈、初期支护渗出的地下水通畅排出,以避免对抗水压衬砌产生过大水压。
其主要措施有: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设EVA防水板,背衬土工无纺布。在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防水板背后环向设φ50HDPE波纹管排水盲沟,在两侧衬砌边墙脚处纵向设置φ50HDPE波纹管排水盲沟,且沿隧道两侧全长设置,纵环向排水盲沟相连,通过边墙泄水孔将衬砌背后积水引入排水沟内。
方案二: 在超前钻探中遇涌水情况,且地下水无后续补给通道(如地下河)时,可在掘进工作面,钻大直径的排水孔,畅泄后可小进尺掘进,大的涌量则须待泄量稳定后,采用它法。
(三)应急处置
1.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较弱涌水现象,立即报告应急组织领导同志,现场施工人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迅速打随机排水孔,安置塑料弹簧软管进行排水(塑料弹簧排水管引入排水沟),释放水压力,并及时喷锚进行围岩封闭。如果围岩破碎,可在初喷砼结束后迅速安置钢拱架,然后再进行复喷砼封闭围岩,加强支护。
2. 施工过程中若发生高强压力涌水现象,应立即尽可能地撤离人员和机械设备,确保安全。及时向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组织救护工作。准确记录水量的流量、流速、水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3. 指挥与控制:
1)观测预警
由工程部技术人员和各施工组指定人员加强日常观测,确保在第一时间确认涌水险情,提前发出预警提示。
1)与当地气象台建立天气服务联系,根据天气预报和降水量统计,加强隧道涌水观测;
2)注意观测隧道涌水流量及变化时间、流速、水压及扩拱处有无渗涌水;
3) 观测数据有变化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以便组织施工抢险。
2)施工报告
1)赋存高压水段在开挖时,工人要身系安全带,安全带长度松紧适宜,如有涌水,应立即停止施工回到安全地带,并及时汇报;
2)破拱处发现有水从拱顶渗涌时,施工工人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回到安全地带,并及时汇报;
3)赋存高压水段要准备两台抽水机,保证不积水,水涌过急,抽不干时要向指挥部及时报告。
3)安全撤离
当确认出现涌水时,由现场施工负责人立即电话通知应急值班室,并组织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将施工机械加以安置保护,洞内施工人员由班组长带队全部撤离。被困施工人员来不及撤离的,应选择衬砌台车等安全平台进行自我保护,等待项目部组织救援。
(四)应急管理
隧道分部按照项目部制定的应急救援方案进行准备与核查工作,周期性对应急方案与应急物资设备进行检查,对项目应急救援小组电话经常进行联系确保联系渠道畅通。严格执行现场应急管理制度,在第一时间控制现场,避免不确定人员骚扰现场,影响现场应急管理。
(五)应急程序和原则
严格执行已制定的应急管理、救援程序,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冷静对待处理问题。事故发生第一原则为全力救治人员;然后控制已发生灾害,避免扩大;整顿现场秩序,避免因为秩序混乱加大损失;抢救物资设备减少经济损失,控制对当地住户与环境的恶劣影响。
(六)应急响应
在接收到事故通报后,第一时间展开应急救援小组和应急救援物资工作。事故发生地不做任何停留直接开往事故现场,其它各应急救援小组全面开始准备,等待指令开赴事故现场展开救援。
(七)应急状态的解除
经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确认,不在发生剩余灾害,已无现场救治人员,安全隔离事故现场,安置完轻伤人员后,就可解除相应的紧急状态。
(八)培训要求和演习
项目部定期不定期的举办应急救援培训与现场演习。要求培训内容讲解学习自救与救助知识,学习其它事故案例,增强培训人员心理辅导,学习冷静处理问题,学习安全与预防措施。定期举办事故应急救援演习,从演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现场人员明确事故发生时,事故发生后所要做的具体适宜,保证分工明确。学会在特殊情况下自我组织安全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