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安全应急预案


一、 事故处理原则
事故处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救援原则: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为尽快阻止事故进一步蔓延,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应急人员必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处理事故;
2)所有应急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安排;
3)发生事故在进行自救的同时要及时报警,尽最大可能减少事故损失;
4)在处理火灾事故时,要尽力保护火灾周围的机、电、仪等设施不受损害;
5) 在处理可燃性物质泄漏事故时,泄漏点周围要设置可靠的警戒区,区域内严禁产生静电火花、电器火花、明火等火源,严禁使用手提电话等非防爆通讯工具;
6) ?进入有毒、浓烟、有限空间等场所,必须配戴有效的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避免人员伤亡;
7) 眼睛受到刺激性液体的接触或被浓烟熏烤感到不适,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上下活动眼球,保证冲洗干净,严重时及时联系医生;
8) 操作人员衣物、身体受到酸液及毒物的污染时,将污染衣物迅速除去,浸到身体上时,要及时淋浴;
9)发现中毒者失去知觉,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同时联系急救中心,并逐级汇报;
10)及时向附近单位、居民区通报情况,做好人员紧急疏散的准备。
1.切断电源;
2. 现场操作人员立即关闭电源
3. 油品有泄漏时,用消防沙对泄漏油品进行围堵、回收,无发回收的用沙土等进行覆盖防止泄漏范围的扩大。检查并确定泄漏点后,对泄漏部位进行抢修;
4. 在油库附近设立警戒线,禁止与抢险救援无关的车辆和人员进入;指挥库加油车辆驶出该区域;
5. 停止一切收发油作业,关闭油罐闸阀;
6. 疏散加油油车辆及驾驶员。
联络
在发生事故、报警、处理事故的过程中,需联络的相关方和联络方式如下图
操作人员
安全领导小组
事故处理
公安消防队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石油公司
?
发生事故
?
?
?
?
?
?

四、应急事件
根据风险评价和分析结果,对以下危险事件制定应急计划:
1.火灾事故
2.油品泄漏事故
3.自然灾害事故
4.其他事故
?
(一) 火灾事故
汽柴油的火灾特性:
?
油品名称
闪点
?
?
自燃点
?
?
燃烧速度
爆炸浓度极限
(%)体积
爆炸温度极限
火焰温度
?
?
传播速度
m/M)
燃尽速度
(mm/min)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汽油
-50~-10
415~530
10.5
1.75
1.7
7.2
-38
-8
1250
柴油
28~45
380~425
6.5
1.10
1.4
7.5
40
86
1210
?
?
1.油罐着火爆炸
a.事故现象
油罐有明火。
b.事故原因
⑴罐体导静电设备失效;
⑵雷击;
⑶静电;
⑷计量操作违规;
⑸输送油品流速过大;
⑹检维修作业中使用非防爆工具;
⑺罐区内违章用火用电;
(8)存在易燃易爆物质。
c.事故确认
油罐燃烧、爆炸,油品外溢起火。
d.事故处理
A级操作
?

  

3.展开扑救
2.停泵、关闭闸阀
1.报警

?
?
B级操作
1)报警
1]—向消防部门报警
2]—报告安全领导小组
2)停泵、关闭闸阀
1]—停泵
2]—关闭事故罐相关闸阀
3)火灾扑救
1]—消防器材、沙土扑救地面、房屋初期火灾
2]—启动固定灭火设备进行扑救的同时对相邻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火灾事故的部位
容易着火部位是:呼吸阀、采样口、泡沫产生器口、进出口管线、阀门、法兰、罐区周围的、避雷防静电设施等,这些部位由于大量可燃气泄漏遇高温、明火、静电、雷击等极易发生火灾爆炸。
.扑救注意事项
1)汽油、煤油等轻质油品储罐发生火灾时,存在二次爆炸或罐壁破裂、变形的危险,在火灾初期应对罐壁实施强力冷却,防止赤热化所致的壁板变形及油品流出;
2)灭火战斗中,当将水或泡沫注入热油层时,水分急剧蒸发,而在油面产生紊流,热油层下面的冷油急剧膨胀挤到油面上会发生溢出现象(高液位时);
3)当热波到达储罐底部的存水层时,水将剧烈蒸发,大量蒸汽冲击油层,而在巨大火焰上喷的同时携带油品冲出储罐外;
4)水流要射在油罐上部,冷却要均匀,不能出现空白点或间断冷却水;
5)油罐爆炸着火,罐顶及固定灭火设备遭到彻底破坏。罐内油多,呈敞口烧杯型燃烧,不能盲目进行扑灭,首先应对着火油罐及相邻罐进行降温,防止产生连锁燃烧、爆炸。二是统一指挥,待灭火人员、材料、器材全部到位后,集中灭火力量形成包围,力争一次灭火成功;
6)罐区发生大面积、多罐燃烧,首先要冷却燃烧的油罐和相邻罐,对燃烧油罐逐个扑救,并从上风方向向临近未着火油罐威胁最大的一个先行扑救。在增援力量未达到前,先组织现有力量用于冷却油罐和保护油罐。增援力量达到后,把力量集中起来,逐个扑救;
7)在使用泡沫灭火时,不能将冷却水射入罐内,以防止降低泡沫灭火的效能;
8)冷却燃烧油罐的用水量,不低于规定标准,遇有大风时,冷却水上风和下风方面的油罐用水量可适当增减。冷却用水标准:燃烧罐每米周长0.5I/s;临近罐按每米周长0.2I/s(只冷却着火方向的半面);
9)在总攻命令下达后,泡沫和水的供应不能中断,供应量要均匀,保持压力的稳定,火灭后,仍要继续保持一段时间,防止复燃。
.事故预防
1)严格遵守《防火防爆十大禁令》,严禁烟火,油罐区内严禁一切能产生火花的作业,严禁非计划用火或违章用火。严禁除消防车以外的其它车辆进入罐区;
2)油罐必须有良好的接地,必须有安全可靠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维护;
3)严格遵守《防止储罐跑油的十项规定》,杜绝油罐区跑、冒、滴、漏事故发生,作业后设备复位;
4)严格遵守储罐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规定,不违章操作,严防瘪压、超高,一经发现,立即采取措施消除,保证油罐区安全;
5)严格把好油罐施工质量关,对油罐上安全附件要经常检查维护,保证灵活好用,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6)对油罐上的消防设施,经常检查,定期运行,防止生锈失灵,消防道畅通无阻,防火堤应严密,电气设备、照明、电筒要符合防爆要求;
7)安全总巡检员、安全监督员在巡检、复检时要认真细致,不留死角,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上报;
8)操作人员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携带火种、钥匙及其它金属上罐。严禁使用化纤物擦拭计量、测温、采样工具;
9)作业人员上罐前释放人体静电;
10)计量、测温、采样要紧贴导尺口落下和提起,不能猛拉快落;大风雷雨天气严禁计量、测温、采样工作。晚间进行计量作业必须使用防爆灯具,并注意不可失落。
.油罐的危险性和防火对策
潜在危险性
基本防火对策
罐内压力超压和造成负压的危险
1、按所存介质的挥发性,设置适当的通气孔或安全阀;
2、制造成压力能从上部泄放的罐盖结构;
3、为防止环境温度的升高或火灾情况下的烘烤所导致的超压,要设置喷淋冷却设备和在紧急情况下的人工冷却;
4、避免放料过快或抽空。
在内部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或蒸气泄漏而引起爆炸火灾的危险
1、储罐之间或与其他设备之间要留有防火间距,以减少蔓延危险和为灭火战斗行动提供方便;
2、呼吸阀设置阻火器;
3、为防止静电带电或雷击所造成的火灾,要设置接地和避雷装置,进油口位于检尺口相反一侧的下方;
4、设置固定或半固定灭火装置。
因腐蚀或其他原因造成破裂泄漏的危险
1、设置防油堤以防止流淌扩散;
2、内壁作防腐处理;
3、罐底板外面涂以防锈涂料;
4、为防止出现溢流,可设置自动检测液面的检测装置。
结构或材料不当造成破裂的危险
1、结构设计要合理,材料选择适当,强度要保证;
2、加强维护、管理。
2. 油泵房火灾、爆炸事故
a.事故现象
油泵房有明火。
b.事故原因
1)作业前未对泵房内的设备设施进行严格检查,设备带病运行,轴承润滑不足或润滑油不清洁,造成轴承变形、碎裂或轴壳咬死,摩擦产生高热或碎片挤轧产生火花引燃油气;
2)工艺流程阀门未开启产生憋压致使管路、密封设备产生渗漏;油泵空转造成泵壳高热,引燃油气;
3)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火防爆要求,设备陈旧、老化,电机超载发热;
4)设备检查人员对设备运行监管不善;
5)违反操作规程;
6)违章作业、非计划动火、撞击或静电放电。

c.事故确认
油泵房着火燃烧、爆炸。
d.事故处理
A级操作
?

  

3.展开扑救
2.停泵、关闭闸阀
1.报警

?
B级操作
1)报警
1]—向消防机构报警
2]—报告安全小组组长
2)停泵、关闭闸阀
1]—停泵
2]—关闭通往泵房内的所有闸阀
3]—断电
3)火灾扑救
1]—启动固定消防系统
2]—消防器材扑救泵房初期火灾
3]—电机、电器设备着火立即停电,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
4]—冷却保护设备、管线、阀门
e.事故预防:
1)加强对油泵房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保证油泵、阀门、管线不渗不漏;附件仪表齐全,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2)泵房通风良好,防止爆炸性气体滞留聚集;
3)泵房内严禁安装临时性、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敷设临时管道。不得采用皮带传动装置;
4)消防器材、静电接地装置要经常校验、检查、保养;
5)泵房内动火应办理动火作业票,进行爆炸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
6)泵运行平稳,无异常的振动、杂音和撞击现象。压力、真空、流量、电压、电流、功率和转速或往复次数等运行参数,都在规定范围内;
7)操作人员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严禁携带火种、钥匙及其它金属对象进入。严禁在泵房内用化纤织物及轻质油擦洗设备和地面;
8)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9)作业人员进入泵房前释放人体静电。
(二)油泵房跑、冒、漏油事故
a.事故现象
1)油泵房油品泄漏;
2)油气浓度增大;
3)泵房周围管沟、隔油池油品积聚。
b.事故原因
1)作业前未对泵房内的设备设施进行严格检查,设备带病运行;
2)工艺流程阀门未开启产生憋压致使管路、密封设备产生渗漏;
3)设备陈旧、老化;
4)司泵工作业时未坚守岗位,对设备运行监管不严;
5)违反操作规程。
c.事故确认
油泵房内油品泄漏。
d.事故处理
A级操作
?

  

3.处置
2.停泵、关闭闸阀
1.报警

?
B级操作
1)报警
1]—向消防部门报警
2]—报告安全领导小组
3]—报告办公室
2)停泵、关闭阀门
1]—停泵
2]—关闭通往泵房内的所有阀门
3]—断电
3)处置
1]—堵塞油泵房排水沟
2]—查找泄漏点
3]—使用木塞、快速堵漏剂堵漏
4]—回收油品
管线漏油。
d.事故处理
A级操作
?

  

3.处置
2.停泵
1.报警

?
B级操作
1)报警
1]—向消防机构报警
2]—报告安全领导
3]—报告办公室
2)停泵、关闭阀门
1]—停止油品输转
2]—关闭管线两端阀门
3)处置
1]—堵漏
2]—抢修
3]—回收跑损油品
e.事故预防
1)按时放压或及时扫净,使管线处在常压状态下;
2)加强维修保养,对陈旧管线进行更新尤其是地下管线;
3)发现阀门、法兰等密封处有渗漏时应立即更换垫片。
自然灾害事故
1.洪涝灾害
a.事故原因
因暴雨造成洪灾。
b.事故处理:
1)当暴雨袭击时,油库应立即打开所有排水口及泄洪阀,并且保持排水沟畅通;
2)当水势较大时,指挥组调度指挥切断危险目标电源,防止事态扩大;
3)为避免因储油罐区排水沟排水不及时,造成罐区水位上升从而使空罐脱离基础漂浮、跑油、拉裂输油管线,消防泵房值班员在防汛领导组的指挥下向空罐注水;
4)收卸油泵房值班员应停止一切作业,关闭电源、抽空管线余油、关闭输油管线闸阀,将消防沙棚的沙袋堆码在泵房门前,阻止洪水流入泵房,并对室内的水进行排除;
5)将抢险所需器材、工具运送至现场,将抢救出的物资转运至安全地带;
6)抢救伤员并在危险区域外对伤员进行救治或视情转送医院。
c.事故预防
1)成立防汛抗灾指挥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措施计划;
2)根据应急措施计划,准备好抢救设备和器材;
3)汛期增加值班值宿人员,增加巡检人数和次数;
4)加强通讯联络,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公司报告灾情,合理争取外援或执行援助外单位的任务;
5)夏季应经常维修清障、清淤,保证防洪系统的畅通完好。
2.地震
震前预防
1)对已建工程全面进行抗震鉴定,做好抗震加固;
2)检查罐前金属软管,做好必要时拆断输油管线的准备;
3)保持救灾设施、物资齐全并能随时启用;
4)能够调出的油品,尽可能调出,作业结束后,管线中的油品尽可能放空;尽可能腾空危险房,关闭或堵塞防火堤排水口;
5)制定关键要害岗位人员避震措施,确定避难场所和合理疏散路线;
6)增加驻库人员,增加巡检人员和巡检次数。
b.震时应急救灾
1)应急人员应立即到岗,立足自救;
2)保持通讯设施完好及信息畅通;
3)油罐、库房建筑、管线等安排专人仔细检查;
4)地震当中和震后二、三天内,不论动转和不动转油罐都要坚持每天计量一次,并做好记录;
5)根据灾情及时制定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疏散、抢险抢修、物资供应等应急对策;
6)及时向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上级报告灾情,合理争取外援。
c.震后恢复重建
迅速处理震损工程临时性加固、封闭,凡经鉴定需拆除工程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进行灾情调查、统计、核实;根据灾害损失情况,组织力量迅速恢复生产。
(四) 其他事
1. 清罐中毒事故
a.事故现象
操作人员呕吐、眩晕、昏迷。
b.事故原因
1)清罐作业前未进行专业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2)违章进罐作业;
3)未按规定佩戴相应的呼吸设备;
4)清罐时未按规定时间进行轮换作业;
5)罐外无监护人员;
6)未进行油气测试,罐内油气浓度超过7.5mg/L;
7)罐内通风时间未达到规定要求;
8)计量取样作业中,操作人员吸入油气。
c.事故确认
人员中毒、死亡。
d.事故处理
?

  

2.现场急救
1.报警

A级操作

?
B级操作
1)报警
1]—报告安全领导小组
2]—报告办公室
2)救治处理
1]—清罐负责人迅速组织人员将中毒者撤离事故现场至通风良好地带
2]—立即到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2.供配电事故
a.事故现象
1)库区内突然停电;
2)电气设备烧毁;
3)设备运行中电气线路短路,电机停止运行。
b.事故原因
1)未经过专业部门培训,没有取得合格证件上岗操作;
2)对供电系统检查、维护、保养不够,长期存在隐患;
3)未按规程办理用电审批手续私自接电;
4)违章操作;
5)错接线路、错开开关;
6)变压器、电机设备等超负荷运行;
7)雷击。
c.事故确认
停电、电气设备烧毁。
d.事故处理
?

  

1.报警

A级操作

?
?

  

2.现场急救

?
B级操作
1)报警
1]—通知电工
2]—报告办公室
3]—报告安全领导小组
2)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1]—查找事故原因
2]—排除故障
3]—恢复供电
4]—填写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