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特性
1、标识
中文名:氢氰酸
英文名:Hydrocyanic acid
2、理化性质
外观与形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苦杏仁味,易挥发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丙烯腈、丙烯酸树脂及杀虫剂等
熔点(℃):-13.4 相对密度(水=1):? 0.69(比水轻)
沸点(℃):25.7 相对密度(空气=1):0.93(比空气轻)
饱和蒸气压(KPa):53.33/9.8℃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甘油、苯、氯仿
临界温度(℃):183.5 临界压力(MPa):4.95
燃烧热(KJ/mol): 最小引燃能量(mJ):
二、危害特点
1、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甲
闪点(℃):17.8 爆炸下限(V%):5.6
自燃温度(℃):538 爆炸上限(V%):40.0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聚合危害:能发生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2、扩散性
具有流动性和挥发性。
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毒 性:属高毒类。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高浓度吸入可引起骤死。非骤死者临床表现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及咽部麻木、流涎。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接触浓氢氰酸引起皮肤灼伤。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及眼和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肤损害。
三、程序方法
1、防护措施
(1)进入重度区,人员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消防水枪掩护;
(2)进入轻度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
(3)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
防护标准
?
级别 |
形式 |
防化服 |
防护服 |
防护面具 |
? 一级 |
? 全身 |
内置式重型防化服 |
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 |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
? 二级 |
? 全身 |
封闭式 防化服 |
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 |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
? 三级 |
? 呼吸 |
简易 防化服 |
? 战斗服 |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
2、现场处置
(1)占领水源、铺设干线、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3)铺设水幕水带,设置水幕,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
(4)采用多支喷雾水枪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3、输转
利用毒物输转设备将危险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进行处理。
4、医疗救护
(1)? 现场救护
1) 染毒者立即撤离污染现场到上风或侧风方向空气无污染的地区。
2) 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防护,皮肤不应沾有氢氰酸液滴。
3)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行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挤压,同时吸氧等心肺复苏措施,并立即注射抗氰自动注射针1支,严重中毒者应注射25%硫代硫酸钠,以增强抗毒效果。
4) 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服装,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后用0.5%硫代硫酸钠洗皮肤。眼染毒者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经口中毒者应立即催吐,并用1:2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或3%过氧化氢彻底洗胃。
(2)? 特效药物治疗:
应根据中毒程度科学使用抗毒药物,切勿乱用。
1) 亚硝酸异戊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重度中毒: 1-3支,注意收缩压不能低于80mmHg。
中度中毒: 2支
轻度中毒: 1支
2) 抗氰急救针—4-DMAP
重度中毒:抽搐、呼吸抑制、心跳缓慢或昏迷,肌肉注射1-2支,首用1支,症状减轻后视情况用半支或静脉注射25%硫代硫酸钠注射液。
中度中毒:半支4-DMAP注射液或口服抗氰片
3) 抗氰片(甲、乙两种片剂,同时服用):
严重中毒:如严重抽搐、呼吸抑制、心跳缓慢或昏迷者在使用抗氰急救针后如症状虽缓解但仍未控制症状,皮肤也未见高铁血红蛋白反应可口服1片甲片或乙片。
中度中毒:可口服甲、乙片各一片。
轻度中毒:可口服甲、乙片各半片。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药物与硫代硫酸钠合并使用能提高抗毒效价,减少中毒症状反复。
(3)? 对症治疗:
1)? 能量合剂:辅酶A、Q、ATP等。
2)? 糖皮质激素。
3)? B族维生素、细胞色素C。
(4)? 对中毒症状未缓解者送医院继续观察治疗。
5、洗消
(1)在安全区近轻危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1)轻度中毒的人员;
2)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3)现场医务人员;
4)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5)抢救及染毒器具。
(3)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