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演练该“演”什么“练”什么


 全国第九个“安全生产月”即将到来,各地、各企事业单位都把应急救援演练作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内容突出出来,这对于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水平和人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意义重大。应急救援演练,顾名思义一是要“演”,二是要“练”。但具体的应急救援演练活动中,究竟应该“演”什么、“练”什么呢?

  所谓演,是指演示,就是把应急救援的基本流程演示出来。

  一是要“演”救援经过。要模拟事故发生的起因与救援过程,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熟知即将开展的应急救援演练是针对哪种情形,明白如何避开危险源,熟悉危险源特性,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面临的危机事件,使应急救援演练更加具有指导性。应急演练不能演练完就束之高阁,应该潜下心来根据演练效果不断优化疏散路线和疏散方式,以达到最快速、最简便、最有序的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研究一套更加周全的救援程序。万一发生类似事故,按照平时的操练处理,才能游刃有余。

  二是要“演”现场氛围。有的单位在演练的时候嬉笑吵闹,把应急救援演练当成一种娱乐,没有用正确的态度去开展工作。任何事故的发生都具有不可预知性,什么时候发生,危害有多大,我们一无所知,等事故和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如果惊慌失措,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在平时的演练过程中就要以严肃认真、身处险境的态度去面对,演出现场气氛,演出真实感觉,演出实战场景。一旦发生事故,才能沉着冷静应对。

  三是要“演”设备使用。向在场人员示范各类设施、装备的种类、使用方式、注意事项和自救方法,规范设备使用步骤。发生事故时能够判断出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确保每个人正确使用安全设施和装备,把出现误操作而引发二次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要“演”职责分工。演习各部门的职责履行,规范岗位设置。让所有的人都明确岗位分工,不能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乱撞,提高救援效率。通过演练重点解决救援时期各组人员工作的衔接问题,练习人与人之间的协调配合,练习物资的取用等环节,都是提高协调作战能力的关键。配合的好,就有可能控制住事态扩大,配合不好就浪费了很多救援的时间,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员工意识不到应急演练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任,把“演”理解成演戏,演练过后也不去总结反省,就无法从本质上提升员工的自救互救能力,失去了应急演练的意义。无论是在演练准备上还是在演练过程中都必须严肃对待,把应急演练当成实战,迅速反应,这样才能在发生意外时迅速做出反应,减少事故的危害。

  所谓“练”,是指练习,就是把自救互救的基本功练习到位。

  一是要“练”安全警觉。有很多事故发生前有前兆,比如发生火灾时一开始会有白烟,危化品泄漏时有些有刺鼻的味道,如果在事故发生初期控制好事故发生现场,会减少人身财产伤亡。通过应急演练,让每位职工熟知事故前的预兆,警示他们出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通过应急演练,可以让职工明白事故的危险性,引起职工的重视和危机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是要“练”反应能力。现在不少高危行业已经配备了自己的救援队伍,事故发生时,职工的疏散速度和救援人员的集结、穿防化服、进入危险区并临时处理事故的速度非常重要。在救援时,每一秒都是“黄金救援时间”,每错过一秒就有可能发生无可估量的危险,就可能丧失一条宝贵生命,造成原本可避免的损失,因此在应急救援演练时,演练人员要将演练当实战来“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心态和意识放在紧急危险状态中,真正锻炼反应能力。

  三是要“练”现场指挥。演练过程中,指挥人员肩负重任,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协调指挥能力。作为指挥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件状况和危害程度弄清楚,如何正确指挥,如何快速决策,如何进行最有效信息传递,如何协调调度各方面的救援力量,及时开展救援活动等,都要不断从练习中锻炼提高,达到应对自如。

  四是要“练”应急预案。预案演练应该分桌面演练和现场演练两种方式。桌面演练是口头“走一遍”应急响应的场景,在一间会议室开展,以应急预案和标准行动程序为基础讨论应急行动。推演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书面总结和改进建议。现场演练即真实模拟事故现场,全面检验预案的功能。按照应急预案程序完整的演练一遍,演练结束后要口头做出评价,并提出书面报告,指出演练存在的问题、预案存在的缺陷。不论哪种方式的演练,目的都是熟悉预案救援程序,锻炼各种救援能力,发现预案问题,不断修订预案,完善预案,避免预案纸上谈兵,使它成为具有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预案,能在事故救援中切实发挥作用,拿之能用,用之能行。

  只有经过反复演练论证过的救援程序,才能在事故发生时真正发挥效用。在平时演练中要更多地关注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多下真功夫,少些花架子,真正使员工了解应急体系,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工具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各个环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序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