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几点思考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内机动车。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内机动车为机电类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轻则造成设备本体损坏,给企业造成直接的损失,重则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会波及企业周边范围的人、财、物的安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全监察条例》等很多法律、法规都对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验等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针对事故的预防也做了具体的规定,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使用应当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在特种设备各项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中,我们也不止一次检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得到的结果却不容乐观。应急预案要么没有,要么陈旧,经过演练过的应急预案较少,定期演练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总体来说,只要是上点规模的企业都会制定本企业的应急预案,但预案里问题有很多。首先是预案合理与否的问题。有些预案存在凭空捏造或是网上抄袭的嫌疑,缺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企业的重视程度不高,曾经问过企业负责人,预案是谁做的,回答说是指派XX人做的,再问负责人,对预案熟悉吗?回答说不熟悉或看过一遍。还有企业负责人干脆直接说,这东西网上多得是。再看预案本身,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罗列种种,务虚较多,但波及到设备的却很笼统,缺少具体环节和操作步骤。其次,有的企业的应急预案制作时间久远、内容老旧。把预案拿出来后,封面上赫然写着2008年,里面涉及的人和事多已物是人非,人来人走、部门变迁、设备增减全于预案无关。如此一来,预案就变成了预备应付检查,其余时间留作存档的目的了。由于相关法律条款仅强调有无预案,对时效性未做具体要求,所以监察人员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是督促劝说制定新的预案,遇到懒一点的企业负责人,下次拿出来应付检查的通常还是那篇预案。
    没有制作应急预案的单位多为个体、小作坊、雇佣少数几个人的微型企业,这类企业所使用的也多为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小型特种设备。其实这样的特种设备才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区,因为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特种设备管理和安全知识缺乏,基本上没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更加之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缺少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根本制定不了应急预案,制定了也执行不了,演练不了。设备的故障率相对来说较高。
    应急预案的本意是事故万一发生后,能以最科学、最简捷的方法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演练应急预案是检验应急预案制定合理与否的一个很好的标准。缺少应急预案及演练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是越帮越忙,甚至有可能造成二次事故,使事件雪上加霜。可是却很少听到企业进行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演练。有企业负责人很坦率,这么多年来,没听说哪家设备出了事故,设备出事就是赶倒霉,而且进行演练费时、费力、费钱还耽误工时。工作中有时与工作人员交谈,问万一出事怎么办。有老司炉工肯定地说,我烧的锅炉你放心,什么问题都没有,咱干这个多少年了,对锅炉特别熟悉。但还有作业人员就说了,出事了,跑吧,先保住自己的小命要紧。不同作业人员回答各不相同,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时候发生事故,靠得是相关作业人员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而不是制度的建设。这就要求制定预案并进行演练,而不是使得原本可以挽救损失、甚至力挽狂澜的应急预案变成档案柜里的一叠纸。
    特种设备的安全涉及到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等多方面因素,哪个方面存在不足都有可能酿成事故。而应急预案的存在则努力将事故的损害程度降低,挽救人、财、物。所以无论是监管单位还是使用单位都应把应急预案重视起来,防患于未然。
    从现在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现状来看,当务之急就是制定或更新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不能阳奉阴违、应付了事。
    应急预案作为未雨绸缪的一份计划,应该预先想到设备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故,这就要求预案的制定者对相应的设备要非常熟悉,这包括熟悉设备的构造、设备运行流程、设备的安全状况以及人的因素。前文提到,设备从材料、设计、安装、使用等任何一个方面有不足均有可能存在事故的隐患,这些隐患点都是制定预案时应该考虑到的,也就是制定预案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考虑周全,而且由于不同的设备从制造工艺、工作方式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因此不同设备的预案肯定也各不相同。预案的制定者应该根据不同的隐患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方式,把种种的应对方式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份完整的的预案。
    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所预先做出的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
    预案的制定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可能在预案里短短的几句话就能挽回巨大的损失,因此制定过程中绝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征求相关专家、工作人员的意见,学习相对成熟的预案乃至从一些事故中汲取经验,制定者要针对不同类型事故的特点,从人员、物资的协调调配,险情排除、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方面统筹考虑,最终制定一份合格的预案。
    但一份应急预案是否合格,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最好的检验就是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而不是由事故来进行检验。通过对预案的演练来查看预案制定的合理与否,从而可以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可以使企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熟悉救援流程,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避免事故发生后的茫然无措或无效行为。
    演练是演习而不是“演戏”,现实中存在重场面、重形式的现象,结果使演练变成了“演戏”,最终流于表面走了过场,看似热闹,效果却大打折扣。而且现实中还有另外一种“演戏”的现象,就是演练的组织者导演一切,发生了什么事故,什么人参加,该怎么做,完全按事先制定的方案组织、实施,演练的过程齐全,看似效果明显,但这样的演练方法有效吗?首先我们必须要说,这是有效果的,我们不能抹杀这种演练的效果,但这种演练却忽视了事故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听说过有单位组织了好几回演练,每年都练,但每回演练都是同一内容,模式是固定的,参演的人员也都是同一拨人,其他的一线人员完全当了观众。
   因此想要让演练达成真实的效果,企业的负责人首先应该把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真的重视起来,组织一线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增加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提高应急预案培训质量和效果,使相关作业人员在演练过程中操作熟练、准确。应急演练形式应该多样化,以满足检验预案、熟悉程序、教育员工的目的。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完善应急措施。企业负责人更应该把演练作为一种消除设备事故隐患的有效方法,针对隐患点进行检查、维护,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安全生产。依笔者观点,本着节省、方便的原则,可以采取渐进式演练,即先推行“集体演练”,即以不同特种设备类别作为划分依据,挑出几家行业内重点的企业进行演练,演练时同类其他单位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可以在旁参观,甚至协同演练。以前些时日检查出预案问题较多的电梯使用单位为例,可以选一家电梯使用频率不是太高的单位,邀请其他单位人家列席,针对电梯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演练。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每家单位都进行演练,来达到预案使用的真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