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加调理 科学养生观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富国强。现在,人们追求的已不再是过去贫穷落后时期,如何填饱肚子、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如何合理地、科学地选择食品以满足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以获得健康长寿。但是,目前多数人对如何科学膳食的知识了解甚少,以致“吃出来”的病症是越来越多了,例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等。面对太多诱人的食物,过去饿惯了的人们开始暴饮狂食,终于有一天我们病了,原因是“营养过剩”;于是,我们开始忌口,开始拒绝某种自己钟爱的食物,等有一天我们又病了,原因却是“营养不均、营养不良”。我们在告别了食物匮乏的时代后却跌入了营养知识匮乏的时代,我们不知道该吃什么、该怎么吃。

  传统中医自古便有药食同源之说,认为食物同中草药一样,也有寒热温凉四气之分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别,此即“四气五味学说”,不同的性味对脏腑的作用也不一样。一般而言,性质寒凉的食物和药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和平肝安神等作用,如西瓜、苦瓜、白菜、海带、田螺等食物以及金银花、薄荷、芦根等药物;性质温热的食物和药物具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等作用。如生姜、大蒜、羊肉、花椒、人参、黄芪、当归等。《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曾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说明药食五味对五脏分别具有特定的濡养和亲和作用。

  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吃得营养?怎样吃得健康?其实我们祖先早已为我们作出了答案。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养生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及独特的理论体系,饮食文化,合理膳食是我国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着眼于整体性和综合性,以人为本,注重饮食营养补充与脏腑功能调理的协调平衡,强调饮食调摄在保持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科学。

  在营养消化生理上,提出了“脾胃学说”。认为药食五味虽各养五脏,但脾胃在饮食营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承担着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素问》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说明药食五味与脾胃和形体关系密切,只有脾胃功能健旺,五气才能各养其脏,机体才能健康。

  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气,可温煦滋养后天之脾胃,使其功能健旺,同时,肾又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以保持充盛。即所谓“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意思是说,脾如果没有肾提供的先天之气,就不能正常发育、成长和发挥功能;肾如果没有脾胃提供的水谷精微等后天之气,也不能正常生长和发挥功能。因此,就养生而言,脾肾功能健旺是饮食发挥营养作用的先决条件。

  在日常饮食养生上,提出了“五味调和”和“饮食有节”的理论。《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膳食平衡观点,精辟地、纲领性地向人们揭示了饮食的要义,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饮食指南。与现代营养学所提出的全面合理的膳食营养观是完全一致的,即只有膳食平衡,才能保持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营养物质充分吸收,才能维持人体健康长寿。

  在疾病发生与康复上,提出了许多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例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和缺碘型甲状腺肿大,以及营养不均导致的富贵病、三高症等。而病后的饮食调摄同样关系到疾病的康复状况,即“食复学说”。如糖尿病病人应合理控制饮食,防止饮食不节引起的血糖波动;肾病病人饮食应清淡,不可过多摄入盐和蛋白质,以防增加肾脏负担;手术后的病人应加强蛋白质的补充,以利于术口愈合等等。

  既然膳食均衡对人们的健康如此重要,那么,我国居民目前的膳食结构又是如何呢?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畜肉类及油脂类所占比例明显偏高,而奶类、豆类制品比例较低,人们在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的同时,也摄入了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很显然,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和摄入不均衡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人们通过饮食摄入补充了蛋白质、水分、脂肪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正是中医所说的人体“元气”盛衰的重要基础,尤其是蛋白质,不仅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同时又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健康既与先天体质有关,也与后天营养调补密切相连。例如幼儿与青少年的发育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以补充机体的元气,否则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甚至生长迟滞的现象,影响其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成年人如缺乏蛋白质,就会导致机体气机失调,脏腑功能失衡,出现体质差,食欲不佳,易疲倦或感冒等症状;若老年人缺乏蛋白质,则导致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衰退。而当人患病的时候,由于饮食失常,更易损伤元气,加重病情,延缓疾病康复。因此,适当地补充优质蛋白质,对于增强机体正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养生学的饮食调理,不仅强调膳食平衡,还注重脏腑协调。这一点在现代西方营养学上也得到证实,比如蛋白质:它的消化和吸收主要依靠肠胃来完成,而它的分解、合成和排泄则需要依靠肝肾等器官,如果这些脏器机能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蛋白质的代谢。所以脏腑功能协调是饮食营养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而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草药在脏腑调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仅在众多调理产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深深根植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中。例如人们烹饪中经常用到的生姜、大蒜、花椒、茴香等调味品,以及饮食中的枸杞、麦芽、海带(昆布)、大枣、杏仁、黑芝麻等等,均具有营养与调理的双重作用。

  中医养生学的饮食调理,不仅强调膳食平衡,还注重脏腑协调。这一点在现代西方营养学上也得到证实,比如蛋白质:它的消化和吸收主要依靠肠胃来完成,而它的分解、合成和排泄则需要依靠肝肾等器官,如果这些脏器机能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蛋白质的代谢。所以脏腑功能协调是饮食营养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而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草药在脏腑调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仅在众多调理产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深深根植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中。例如人们烹饪中经常用到的生姜、大蒜、花椒、茴香等调味品,以及饮食中的枸杞、麦芽、海带(昆布)、大枣、杏仁、黑芝麻等等,均具有营养与调理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