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人心理障碍及护理


  糖尿病在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及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及肿瘤,我国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老年DM,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是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21世纪,发达国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20%左右,我国也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DM将是21世纪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1,2]。DM一般分胰岛素依赖型(IDDM)及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老年DM人中绝大多数属于NIDDM。DM在老年患者中常出现不典型症状,它的典型症状可能被其它疾病的症状所遮盖或完全没有。DM病程冗长而伴随终身,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皆影响病情, 临床观察老年DM患者的病情和血糖水平常随这些因素变化而波动。规范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配合饮食、运动、药物疗法常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老年DM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3,4]

  1.1 疾病因素。纵观DM病程,不仅心理因素影响DM的发生和发展,而DM本身也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当患者得知自己患有DM时,几乎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或忧郁情绪。特别是NIDDM型患者,常因高血压、中风、失明、肾功能不全、下肢溃疡或坏疽等就诊时才发现患有DM,这些并发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患者的心理障碍十分突出,常表现出自卑、烦躁、失望、沮丧等,这更加重了DM病情。

  1.2 经济因素。DM患者需长期治疗,病情严重者及出现并发症时均需住院治疗,势必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特别是家庭经济状况欠佳的患者,常出现忧郁悲观、心事重重等异常心理,这也给DM的病情和血糖水平的控制带来负面影响。

  1.3 家庭因素。DM病情控制得良好与否,与其家庭成员密不可分。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同情、体贴和爱护, 是任何药物都替代不了的“良药”。否则,患者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以公开反抗的态度而影响治疗。

  1.4 其他社会因素。DM患者的生存离不开休戚相关的社会环境,其日常的交往除家庭成员外,单位的同事和周围其他人的言谈举止对患者的影响不可忽视。如果病人因患DM 而受到领导的歧视、昔日好友的疏远等等,这些因素均可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不利于DM的治疗。

  2 心理障碍对DM病情的影响

  随着身心医学的发展及DM的病因学、病理生理学、遗传学、临床症状及诊治等方面大量观察资料积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因素可以促进和加重DM的发生和发展。DM病理生理研究证明,在疲劳、焦虑、失望或激动时,机体应激状态使升糖激素升高(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而使血中葡萄糖水平升高,同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致使胰岛素含量减少,因而血糖水平进一步升高。同时,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加之DM可继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健忘、忧郁、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都会促进和加重DM的发生和发展[5,6]。

  3 DM患者心理护理探讨

  3.1 以病人为中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DM心理护理的基础[7]。DM心理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护患双方多向交往的护理方式。心理护理的本质是患者精神情绪、感觉认知上的调整, 使患者逐渐消除对DM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其取得预期的效果。医患双方能够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同时,亦应与患者的家属沟通,使其理解、支持、同情、体贴、爱护和帮助患者,创造轻松的家庭氛围,有利于消除患者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