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经聪:人生的两次长征


  在邵老家,我们看到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奖状、证书,书架上还井然有序地摆放着许多奖杯。这些荣誉,记录了邵老走过的岁月,所以他非常珍惜。而我们也是从这里开始,了解了他一生精彩的历程。

  人生的第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1916年10月29日,邵经聪出生在四川省苍溪县。大山养育了他健壮的体魄,也赋予了他坚毅的性格。

  老人的思绪回到了七十多年前——1932年,国民党来到他家乡的山寨“拉壮丁”。看到国民党官兵不平等,还经常骂人打人,他一甩胳膊就跑到山上茂密的美人蕉花丛里藏了起来。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山寨,那时的邵经聪和众多农民一样,不知道红军是啥样的,也不知道红军和国民党有什么不同。招兵负责人三次到他家做工作,并和蔼地说:“你的亲戚、朋友、同学都去参加红军了,你也参加吧!”招兵负责人带他到镇上参观机关枪连,最后还给他一碗大米饭,一碗红烧肉。在邵经聪的生活经历中,在贫穷偏僻的家乡,只有过年时全家人才能吃上一碗肉。回家后,他就和姨呀(土家族称妈妈为“姨呀”)说:“红军真不错,给我吃大米饭,还有红烧肉,我去参加红军吧。”

  1933年6月,不满17岁的邵经聪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姨呀”和“呀呀”(父亲)在队伍后面悄悄跟出好几百里地,流着眼泪送儿远去。

  同年8月,战斗开始了。没有足够的武器,邵经聪所在的新兵独立营只能配备土制的梭镖和木柄大刀。第一仗胜利了,新兵们有了真正的武器。随后,大大小小的战役不断,时而北上,时而南下,每一场战役,他现在都记忆犹新。1934年,长征开始。邵经聪的任务是抬担架,重病号和伤员都由他们抬着爬雪山、过草地。当时不断有战友牺牲,他们只好就地埋葬战友,继续前进。而有些伤员因为伤势太重,就寄留在沿途百姓家中。邵经聪在那时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直至1936年,他们与红一、二方面军会师,终于结束了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刚强的他走过血雨腥风的年代

  在战争岁月,邵经聪多次受伤,多次生病,都奇迹般地挺过来了。最严重的一次是他患了“肛瘘”,被送进延安国际和平诊所,白求恩大夫亲自给他做了手术。手术前白求恩大夫问他有什么要求?邵经聪说:“别的没什么,只要求给我打麻药。”八点开始手术,到了晚上他才醒过来,鲜血染透了厚厚的草垫子。没有消炎药,没有营养品,病号的特殊待遇也只有小米饭。邵经聪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挺过了这一关。

  1937年,邵经聪任八路军129师385旅电台指导员,后任385旅一营特派员。1943年,他被派到延安党校学习,毛泽东主席在开学时给学员们讲话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邵经聪就在离主席不远的西看台执行保卫任务。此时此刻的他,心情激动得难以描述。这些抛头颅洒热血、将生命置之度外的军人,对于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有着比普通百姓更多的感慨和更深的体会。

  1953年,邵经聪携妻子和两个孩子回乡看望双亲。得知儿子要回来,父母迎出去老远。阔别家乡已二十年,山寨变了,父母老了,双亲的泪水早已打湿了邵经聪回乡的小路。

  解放后,邵经聪继续军旅生涯近十年。1959年,转业到石油石化系统工作。1984年12月,他正式离休。应该说,邵经聪的人生是辉煌的,枪林弹雨,南征北战,经历了战场的生死考验;还应该说,他的人生是幸运的,在他的身边,多少战友牺牲,多少家庭离散,而他是幸存者,身体健康,家庭和美。从解放前山寨里的放牛娃,成长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邵经聪的感触实在太多太多。

  人生的第二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离休了,几十年的忙忙碌碌嘎然而止,周围突然变得如此安静,让邵老心里不好受。但他没有消极沉默,而是开始调整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并给自己制定了“清淡的饮食、规律的睡眠、不断地学习、科学地运动”一整套的生活计划。

  邵老的饮食清淡朴素,他不多吃肉,喜欢青菜,每日早餐是一袋牛奶、一个鸡蛋、一个馒头,再加几块桃酥之类的小点心。有时,还在牛奶里加些黑芝麻、核桃糊。邵老保证每天早睡早起,中午睡一会儿,不熬夜,不睡懒觉。每天上午他会用按摩椅按摩,同时读书看报,必读的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嘹望》和其他老年杂志。电视,他每日必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时时了解国家大事,关心改革开放的进度,保持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邵老聊天时,你会感受到他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很清楚。

  作为老红军,邵老名声在外。离休后,他“人离休心不离休”,担任了清河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为青少年教育尽心尽力。4799部队的首长邀请他为部队指战员做革命传统教育的报告,引起周边单位的轰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这之后,他先后为北京、上海的中小学生,各大院校学生及部队指战员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做报告420余场,听众达14万人次。邵老亲身经历的战争故事生动形象,吸引了小听众。他为祖国的花朵们讲述老一辈革命传统,用革命精神鼓励他们成长进步。邵老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奖、优秀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北京海淀区健康文明老人。他的老年生活可概括为一句话:简单、平实、快乐,富于光彩。

  进入80高龄后,邵老给自己制定了人生的“第二个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目标—每天行走一万步。邵老在腰间挂一个记步器,不急不缓地绕着附近熟悉的道路行走。在路上经常会遇到熟人,他们对邵老说:“别走太远了。”邵老总是笑呵呵地点点头,继续前进。这时的邵老,依旧像一个战场上的战士,在平静而平凡的生活中继续锤炼着自己。这么多年来,他已累计行走将近一万公里。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日子里,邵老和其他健在的老红军被请到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和江泽民主席的接见;当他见到“邵经聪”三个字出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型纪念画册里时,十分激动:“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