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耳聋不应拒绝助听器


  让老年人改善听力的办法,是佩戴合适的助听器。然而,在该不该佩戴助听器的问题上,很多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

  一天,吴妈的儿子小赵下班回家,发现忘了带钥匙,便按门铃想让母亲开门,可是始终没反应,打电话也没人接。母亲一般这个时候都在家做饭的呀,难道出事了!小赵不敢往下想,忙拨打110,又找来了消防队破窗而入……进门一瞧,母亲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呢,对外面发生的事浑然不知。

  如果说吴妈因为老年性耳聋闹了一个笑话,张大爷的经历可就是“有惊无险”了。一天,张大爷在菜市场选菜。没曾想,一辆下完货的车在他身后不远处倒车,虽然响着“请注意,倒车”,可张大爷一点也没有听到。眼看车就要撞上了,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卖菜的小伙子拉了张大爷一把,才让张大爷逃过一劫。

  和吴妈、张大爷比起来,徐奶奶就没有这么幸运。徐奶奶今年80岁,患老年性耳聋十多年了,其他都挺好。家里人从没把这当回事,不就是跟她说话大声点吧,这能有什么关系?可最近一年来,家里人发现徐奶奶变了,变得不爱说话了。整天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但也不像头几年,嚷嚷着“把电视声音开大点”。这才把她带到诊所检查,原来徐奶奶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大夫说这与她长期缺乏交流沟通有关。

  其实,吴妈、张大爷、徐奶奶的情况并不少见。研究表明,人到40岁后,由于耳蜗基底膜、听觉细胞和听神经的老化、萎缩,很容易患老年性耳聋。此外,老年人内分泌机能的紊乱、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也可能会加剧老年人耳聋的发展。

  所以,对于患有老年性耳聋的老人,改善他们的听力,让他们回到有声世界,显得非常重要。

  耳朵不好使,须及时警觉

  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结构的衰退,老年人大多会有“耳朵不好使”的一天。可是,不能因为这属于生理衰退,就置之不理,听之任之,让听力在不知不觉中丧失。

  不管是老人自己还是家属都应该对老人听力下降征兆有所警觉,这些征兆包括:

  ◇听得见声音,却听不清楚别人讲话内容;

  ◇经常要求他人重复说话;

  ◇常听错他人说的话;

  ◇常要求把电视音量开大;

  ◇习惯将头一侧转向讲话者或身体前倾。

  察觉到听力下降,老年人应该正确面对,不要怕别人说自己老了,而不承认耳聋;也不要觉得这耳聋是天经地义的,不积极想办法,采取消极态度对待它。因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改善听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佩戴助听器,宜早不宜迟

  眼睛老花了,大家知道去配一副老花镜,听力差了该怎么办呢?其实,老年性耳聋也同样有一个辅助工具——助听器。助听器,顾名思义,就是改善听力的仪器。但是,对于老年性耳聋的患者,什么时候需要佩戴助听器,一直以来,很多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

  从理论上说,只要听力下降就应该佩戴助听器。在很多发达国家,针对轻度听力损失患者,大夫都会建议及早佩戴助听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在国内,大部分患者要到出现中度听力损失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工作、生活,才开始佩戴助听器。

  ◆佩戴初期,尽快适应

  无法适应助听器,是老人们拒绝助听器的原因之一。所以,度过助听器适应期是佩戴助听器的关键一环。许多人认为,一戴上助听器立即就能百分之百的恢复听觉功能,和正常人完全一样,其实不然。佩戴助听器后,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康复适应训练。多数老人佩戴助听器时,听力损失已经是数年以上,佩戴助听器后,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助听器带来的声音。

  原则是——

  第1阶段先在安静的环境下(如室内)佩戴助听器;

  第2阶段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环境(如小区、公园等)适应环境声音;

  第3阶段到复杂的噪音环境中(如超市、大街等)试戴助听器。

  ◆戴上助听器,家人多配合

  佩戴助听器后,老人会听到以前听不到的一些环境声音,如水管的流水声、排气扇的转动声、走路的脚步声等,会觉得过于嘈杂。不少老人会因此感到厌烦。这时应该告诉老人,他能听到声音是一件好事,证明听力提高了,不习惯只是暂时的,慢慢就能适应,鼓励老人度过适应期。

  接下来,家人要特别注意,尽可能不要制造大的噪音。另外,因为在佩戴初期老人的听觉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而且老人由于听力下降,长期没有倾听的习惯,因此与他交谈前,应先提醒他注意。尽量放慢语速,吐字清晰,逐渐训练,让老人慢慢恢复听觉功能。

  拒绝助听器,理由不充分

  调查中发现,除了无法适应助听器外,老人拒绝助听器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理由一:价格昂贵

  拒绝指数:★★★★

  调查显示,“价格昂贵”是老年人不愿选择助听器的一个主要原因。黄青平医师说:“根据老人听力损坏程度的不同,所要求助听器的功率大小、清晰度都不同,价格自然也有差异。”目前,市面上助听器的价格有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这并不意味着,越贵的助听器就越适合。总的来说,听力损坏程度越小,所配备的助听器价格就越低。因此,老年人出现听力下降应尽早佩戴助听器,一来可以早期改善听力,二来可以节约费用。

  理由二:影响形象

  拒绝指数:★★★

  很多老人无法接受自己“耳朵不好使”的现实,认为佩戴了助听器,就好比承认自己是聋子,影响形象。

  对此,黄青平医师告诉记者:“新的技术已经把这些助听设备缩减得很隐蔽。最小巧的耳内式助听器只有小手指头大小,耳背式助听器也比蓝牙耳机小得多,既轻巧又美观,完全不影响仪表和形象。”

  近年来,从科技含量上讲,助听器已完全进入全数字时代:宽动态范围压缩、开放耳选配、多麦克风自适应定向系统、数字反馈抑制、多通道降噪、可听度扩展等功能为听力损失者提供了优良的音质,大大改善听力不好的状况,解决沟通障碍,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理由三:戴上不是听不清,就是太吵

  拒绝指数:★★★

  现在网络信息、服务发展迅速,很多中老年人出现听力问题后,会想到先到网上去搜索有关“知识”,并看看网上有没有便宜、“合适”的助听器出售,或者就近在商店购买一个助听器戴上,而这样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佩戴助听器是改善耳聋老年人听力的重要手段。但助听器不能随意购买和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验配才可以佩戴。

  王衍龙教授说:“要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一定要到专业的助听器验配机构进行专业的验配,而不应该随便到商店或者药店买一个拿回来戴。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发现,有些老人家里买了好几个助听器,放在抽屉里,一个也不能用。用上后不是噪音太大,就是听不清楚;不仅浪费了钱财,还使老人家对助听器有了恐惧感!。”

  老年人在验配助听器的过程中,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验配助听器前,必须由专业大夫进行全面的检查,根据本人的听力损失程度,选择适合的助听器。千万不可自行选购,随意佩戴,以免损害残存的听力。

  ◆老年人佩戴助听器都有一个适应期,约3~6个月。适应期内,可以多次到专业的助听器验配机构调试,试配并反复感受验配效果,最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助听器。

  在戴助听器的第一个星期,也许不习惯听见许多久违了的声音,可能会觉得太吵,这其实说明助听是有效果的。开始每天可先戴3个小时,隔1周增加2小时,直至完全习惯后才可以在需要时就戴,不需要时取下,直至能舒适地整天佩戴。这个适应过程通常需要3~6个月,在适应过程中还需要在验配师帮助下对助听器进行微调,以帮助提高听音效果。

  理由四:戴着不舒服,不方便

  拒绝指数:★★★

  很多人佩戴助听器后会出现“耳闷”的现象。所谓“耳闷”,就是佩戴者有“堵塞”、“失真”和“不自在”的感觉,影响听力。其实,如果找到引起 “耳闷”的原因,对症处理,是能够赶走“不舒服”感觉的。

  听力范围调节不当 耳聋患者在验配助听器时,虽经一定程序选定了大体合适的助听器,但在音调的微调上,验配专业人员主要还是依据佩戴者本人试听的感觉确定。而试听者当时受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试听感觉不一,尤其初试者更是如此。这样调试的结果,在另外一种环境中就不一定适用,自然就会出现“耳闷”现象。

  《家庭医药》支招:随时注意调节音频。如果老年人觉得不方便,可以到验配店由专业人士进行调节。

  助听器声道传音障碍 主要是声道系统中的软耳塞被耳垢堵塞,或耳塞座(弯角处)中有水汽隔堵,使声音传输受阻造成声小而出现“耳闷”。这是造成“耳闷”最普遍、最多见的原因。

  《家庭医药》支招:疏通堵塞。可直接把软耳塞取下用棉花擦净。耳塞座中有水汽,可把塑料引管与牛角管间的接头拆开,再用一寸见方的卫生纸搓成细条,从塑料引管一头穿进旋转几圈,即可把弯角处的水汽吸净。

  助听器软耳塞老化 软耳塞系塑胶材料做的,使用久了会老化(僵硬),插在耳道过紧会产生“耳闷”感觉。

  《家庭医药》支招:及时更换软耳塞并注意大小适度。

  缺乏“透气” 若助听器佩戴者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一直戴着,中间不掰开耳塞透透气,长时间封闭,耳膜内陷也会出现“耳闷”。

  《家庭医药》支招:适当透气。全天佩戴助听器时,应每隔约两小时就把软耳塞掰开数秒钟,让空气进入耳道。这样既可以保持耳膜内外的正常压力,又可维护耳膜的生理状态。

  电池电压不足 质量不佳或存放过久的电池达不到助听器额定的工作电压,助听器工作不正常(声音低弱)时,佩戴者会感觉“耳闷”。

  《家庭医药》支招:购买优质电池。购买电池时应首先检查电池的生产年月,一般而言,电池存放超过6个月效果就较差了。有的电池存放时间虽短但因存放环境差,也会使电池提前失效(应放在通风、干燥处)。这样的电池可从外观看出来:正负极间有斑渍(发生化学反应的痕迹);底面已凸出(优质正常的是平板或稍内陷)。

  编辑/于嘉男

  >>治病解惑

  问:长期佩戴助听器会不会加重耳聋?

  黄青平医师:助听器只是提高听力的辅助工具,它既不会使听力好转,也不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已经存在听力损失而不接受助听器,只会加重听觉疲劳,加速听觉退化,听觉反应会越来越迟钝。

  问:佩戴助听器时,自身该注意哪些方面?

  黄青平医师:(1)佩戴助听器初期,要根据听力师的指导循序渐进,逐渐渡过助听器适应期,这非常重要。(2)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好助听器的维护工作(防潮、防摔等),使助听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做好听力调理,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听力师沟通。

  问:如何检查助听器性能

  王衍龙教授:(1)将助听器放在手中,呈握鸡蛋状,握紧、放松、握紧、放松,反复数次。性能正常的助听器此时应该发出强弱变化、持续尖锐的啸叫声。若检查盒式助听器,将耳机反复接近麦克即可。

  (2)用正常语音(约50~60分贝)发“知”、“吃”、“湿”音,或在助听器佩戴耳后30厘米左右处捏玻璃纸发出声响,若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基本未失真,则说明助听效果尚可。

  (3)经过认真、规范的适应性训练以后,未能获得相应的听觉效果或出现厌恶自己说话声、讨厌翻书声、常常感到某种声音刺耳等情况,均应考虑助听器功能欠缺或验配质量欠佳。

  相关链接

  不同助听器,优势各不同

  目前市场上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助听器类型主要有3种:盒式,耳背式,定制的耳内、耳道式。这些助听器各有优缺点。

  盒式助听器 由于机壳摩擦噪音大,使用模拟线路处理声音信号,目前使用的人数越来越少。优点是调节旋钮大,适宜手部运动不够协调的老年性耳聋患者使用。

  耳背式助听器 戴用方便,且功率设计可以很大、功能设置齐全、线路设计先进、外型隐蔽。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助听器。也是最适合老年性聋患者使用的助听器。

  耳内的定制式助听器 分为3种,耳内式(ITE)、耳道式(ITC)和深耳道式(CIC)。深耳道式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可以小于1克),且戴用时最为隐蔽(深藏于耳道内)。老年人使用最多的是耳道式。耳内式比较适合听力损伤较重者。定制式助听器共同的特点是:①由于是定制,非常适合使用者的实际情况;②由于置于耳内,充分发挥了耳廓、耳道原有的声学特性,噪声小、失真少、清晰程度高;③由于体积小,戴用稳固、舒适;④其隐蔽性是许多不想别人知道自己耳聋缺陷的使用者最满意的优点。

  小巧的定制式助听器也有缺点,若存放不当则容易丢失,这是老年人应当注意的问题。

  使用助听器的注意事项

  ◆不能摔,助听器里的麦克风、授话器容易被摔坏。

  ◆不能受潮,更不能沾水,每天睡觉不戴时最好将助听器放在干燥盒里。

  ◆个别患者由于特殊的听力状况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刚开始时应该遵循佩戴时间由短到长、逐渐适应的原则。

  5招防治老年性耳聋

  ◆远离或减少接触噪音干扰。

  ◆戒烟戒酒,低脂低盐饮食,饮食中注意补锌和铁。因为耳蜗内锌的含量高于其他器官,60岁以后耳蜗锌含量明显降低,经常食用核桃粥、芝麻粥等也对保护听力有益。

  ◆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发火。

  ◆注意两耳卫生,不要挖耳朵,更要防止耳朵进水;如果进了水,可用棉签轻轻蘸吸。感冒时也不要用力擤鼻涕。

  ◆坚持做鼓膜按摩。方法如下:闭嘴,并轻轻地用掌心向鼓膜方向按下又松开,如此反复进行。手掌心鼓动的空气可以震动鼓膜,起到按摩作用。但按摩动作要轻,每次只按一只耳朵,交替进行,以防两侧同时按摩时引起头昏。开始只按摩2~3分钟便可,以后可逐渐延长时间,以提高按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