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天气转寒,气候干燥。对老年人是一种恶性刺激,容易引起各种生理功能紊乱,促使疾病发生或病情加重。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冬季养生应避寒就温,敛阴护阳,以使阴阳相对平衡,身体健康。那么,怎样才能让老人们平安度过冬季呢?
当寒潮或强冷空气袭来之时,老年人高血压、中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容易产生心绞痛、心梗、心力衰竭等。严寒还是伤风感冒、支气管炎、冠心病、肺气肿、哮喘的重要诱因。所以,老年人必须随时注意防寒保暖,要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裤,避免着凉,防止感冒。老年人冬季着衣以质轻又暖和为宜。同时,老人不宜一次性加衣,应随气温下降逐步加衣,让机体得到锻炼,提高抗寒能力。老年人冬季每日晨起和午睡后用冷水洗脸,可使面部和鼻腔内的血管收缩。等冷水刺激消失后,血管又会迅速充血扩张,这一张一弛,是一种良好的“血管体操”,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提高对寒冷的适应性,预防伤风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同时,老人刷牙宜用温水,温水对口腔、牙齿、咽喉都有保护作用。
在冬季,人们为了御寒而将门、窗紧闭起来,烟雾不宜外散,吸烟对人体十分有害,如若长期烟雾蓄积对人体影响更大;再加上取暖设施的使用,致使室内的空气干燥、污浊,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控制室内温度的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酒后体虚易使外寒之邪乘机而入,寒热错杂,极易给心、肺、脑造成损害。冬季阳光对老年人健康十分有益。长期呆在室内,少到户外接受阳光照射的老人,普遍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状,发生骨质疏松。调理专家鼓励老年人多去户外晒晒太阳,有助于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和精神抑郁症。
在冬季,老人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进行户外活动,坚持每天锻炼,这对增强体质、防病调理大有裨益。冬季气温低,外出晨跑穿着不能太单薄,尤其是上腹部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引起脾胃不适。出门前最好喝一杯白开水,喝水不仅能补充水分,解除一夜的口干舌燥,而且能降低血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有些人习惯于一出门马上就跑,其实这样不好,最好先搓搓手和脸,轻揉两耳廓,戴好手套,以防止冻伤。起跑后,上身稍微前倾,两眼平视,两臂随跑的节奏自然摆动,脚尖要朝向正前方,不要形成“八”字,后蹬要有力,落地要轻柔,动作要放松。外出活动时,有时因天气突然变化,所穿衣服不足以御寒,这时不能把身子往一块紧缩,因为越紧缩寒气越易侵入,而应立刻做体式呼吸,方法是将两手抬至腹前,做深呼吸,吸气时意想四肢吸气,并将两手臂略向外扩张,这样就可以增强抗寒能力不致感到冷了。“人老脚先老”,脚一直是被看做衡量健康的一个标志,因此,专家认为调理好脚有助于促进全身的健康。尤其是冬季,穿暖鞋、睡觉前烫脚是传统的调理方法,而经常的按摩足部,也是解除疲劳、增强免疫力的一种好方法。
饮食方面,在冬季中老年人的日常膳食应以温、补为主,宜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做到稀干搭配、荤素夹杂,要避免或少吃凉食、刺激性食物和一些油性大不易消化的食物。冬季是进补强身的好时机,饮食调配不能忽视。为了保阴潜阳,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减少食盐摄入量,增加苦味食品以坚肾养心。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防维生素缺乏。重视饮食调理中医素有“寒则温之”、“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因此,冬令老年人的日常膳食应该以“温”、“补”为主,多吃些瘦肉、禽蛋、鱼类、豆类等含优质蛋白的食品,以增加营养;多食用牛、羊、狗肉等热量高的食品以温补肾阳,增强御寒能力;还应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以防皮肤皲裂。此外,还要注意多喝些热汤,以滋补脏腑,增进食欲,驱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