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顾颖
王老先生接了一个电话,并轻信了推介人员有关黄金投资的推荐,将35万元全部交给对方投资,没想付款后所谓投资一事便石沉大海。多次联系未果后,王老先生最终起诉至法院。市一中院近日审结该案,成功帮助王老先生追回了投资款。受理法院同时提醒,老年人投资理财不要轻信广告,最好与家人商量后再冷静决定。
一通电话圈走老人35万
2009年的一天,王老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沁隆公司的副总经理沈某,可以代理进行黄金交易,年获利可达12%。在沈某极富煽动力的推荐下,王老先生先后向沈某指定的账户汇出投资款合计35万元。沈某写了收条确认收到上述投资款。可事实上,沈某并没有从事黄金交易的资质,其所在的沁隆公司于2010年8月9日被注销。过了没多久,王老先生发现所谓的黄金交易也音信全无。在多次联系沈某未果后,愤怒的王老先生将沈某告上法庭,要求对方返还投资款和利息。
法院经审理认为,沈某出具的收条说明其确认收款事实,因沈某并不具备合法的黄金交易资质,故其与王老先生之间的委托理财合同关系应属无效。而王老先生在委托投资、交付资金前,未对沈某的交易资质以及理财产品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情况进行必要的审核,对合同无效也具有一定的过错,因此判决沈某返还王老先生全部投资款35万元,驳回王老先生关于利息损失的诉请。
老人理财纠纷案件频发
记者从市一中院了解到,近期该院共受理4起类似的老人理财纠纷案件。承办法官张聪案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种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很多老年人有闲钱,容易相信别人,又缺乏相应的投资理财知识,因此成为不少投资公司喜欢发展的目标客户。
张聪提醒:首先,老年人投资理财不要轻信广告,过高的回报率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其次,大额投资最好不要当场做决定,不要被公司人员“过两天就无法开户”等话语蛊惑,最好与家人商量后再冷静决定。因为一旦在繁复的条款后面签下名字,事后维权便极困难。再次,要对投资的理财产品做充分了解,既要了解推出这个业务的公司,对它是否拥有相关资质、运营情况如何等都要多问一句,还要仔细阅读书面条款,莫轻信口头承诺。
[责任编辑:PN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