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从深圳户外运动事故说到户外运动的基本法则


   上周深圳户外运动界接连不断地发生了一些意外事件:周六的大鹿港(牛奶排)有人受伤;周日排牙山发生岩壁滑坠,导致黑夜大营救;周日某户外店组织活动的车辆差点翻车(多人受伤)。联想到去年以来,我所知道的深圳户外运动所发生的一些意外事件,不难看出我们的户外运动在安全方面存在有很大的隐患。 
    去年我所知道的一些意外事件:野人谷溯溪,有人岩石跳跃导致骨折;羊台山有人从大岩石上向下跳,导致骨折;老虎涧溯溪,有人从岩壁上滑落,导致骨折;乳源大峡谷穿越,有人从悬崖边的引水渠上坠落,手脚全部跌断。 
    从上述的事件来分析,原因如下:攀比冒进,你的活动惊险刺激,我就组织比你更厉害的,你能走XX线,我一定要比你更牛;不知道线路的基本情况,少数几个人就贸然去攀登未知的山峰,攀爬岩壁无法做必要的保护,导致滑坠,如果不是被树木阻挡和背上的背包保护,结果肯定不是目前这样;不遵守团队纪律,麻痹大意,在岩石上嬉戏,跳跃下来导致骨折;危险意识不够,认为轻松级线路不会有事,结果是像野人谷这样的线路也会有人终生残废。 

“我们为什么要去登山?” 
“因为山就在那里!” 

    登山是一项不畏艰险、意外难测的勇敢者运动,登山十分刺激,魅力无法阻挡,登山不仅仅是攀爬山壁、享受美景以及体验野外生活,登山更是一种挑战,既要冒生命危险,又要倍尝艰辛。所以有人说过:“攀登高山是一项忍受磨难的艺术!”登山是用艰辛的方式来消磨时光,登山所带来的启发和乐趣,已不仅仅限于消遣或运动,更是令人为之着迷,甚至欲罢不能。 

    自现代登山运动开展以来,登山者用鲜血和生命总结出三大原则:“安全性、纪律性、环保”。 

安全:登山是一项危险的运动,有时与死亡只有一线之隔。自然环境的恶劣,个人操作的失误都会造成意外。于是我们在尽量避开危险的境况,并加强自身技术的训练,提高在恶劣环境中的存活能力。我们在获得登山快乐的同时,需要全身而返。 

纪律:当你处于一个团队中,任何个人行为不但会给个人产生影响,还会给队友甚至整个登山活动产生影响,所以为你自己、他人、整个活动负责,你必须遵守作为团队约束的规章和纪律。 

环保:在登山中,我们获得了与山峰心灵相通的权力,也得响应的负起保存大自然本来面貌的义务,为了我们所热爱的山,这是作为一个合格登山者的基本品质。 
      
    来自《登山圣经》的9条法则,这些法则不能教我们如何登顶,但为我们在登山活动的组织和进行时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证规范。登山之魅力多半源于没有正式规则,因此登山者有时会质疑,是否有遵守这套法则的必要。但是如果遵守这套简单的法则,许多严重的意外就不致发生,或是后果就不至于如此严重。 

1、除非事先准备了充分的支援,否则登山队伍的成员不得少于三人; 
2、冰川行走以及在户外危险路段时一定要组成结组绳队,确保点须牢固; 
3、必须团队行动,遵从领队或多数人的指示; 
4、不做能力不及或知识不及之事; 
5、选择登山路线或决定是否回头时,必须冷静判断,不可冲动; 
6、随身携带必要的衣物、食粮和装备; 
7、将登山行程交给留守人员; 
8、遵循口碑良好的教科书上的原则指引; 
9、随时反省登山的意义,尽量维持环境原貌。 

      
登山安全守则 

不要跟随没有责任感及缺乏经验的领队。 
不要参加新手超过1/3以上的登山队伍远征。 
不要找没有责任感,并对山区活动、计划了解不够的人担任留守。 
行程、计划须慎密完整,并让每位队员都彻底了解。 
平时应多训练体能及技能,并阅读专业书籍、杂志,随时吸收野外新知。 
登山时应有完整的装备及充足的粮食。 
出发前应先作健康检查,尤其是平日很少运动的中老年人,更需认真检查。 
从上山到下山,均需随时向留守人员、途中警察机关或家人报告行踪。 
活动前或进入山区后,应随时注意气象数据及变化。 
对于每一座山峰,都不可掉以轻心。 
登山队伍不可拉太长,应经常保持可前后呼应的状况。 
迷路时应折回原路,或寻找避难处静待救援,以减少体力的消耗。 
切忌在无路的溪谷中溯溪攀登,亦不可在深山无明显路径时沿溪下降。因为高山溪流的地形由缓渐陡,对于登山技能不足,地势情况不清楚的登山者,容易失足跌落,因此登山时最好能沿途标示记号,或依循前人所留下的旗帜辨别方向。 
喝水时不可狂饮,否则汗量会增加,更容易造成身体疲劳,此外,行进中应随时调整步伐及呼吸,不可忽快忽慢。 
行进中应随时将水壸装满水。 
登山期间,可多作休息,但休息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着凉。 
切勿让身体及衣物受潮,以免体温散失。 
在面临危机、疲劳等压力时,维持体温是首要之务,并应随时注意自己及队友的心理变化,设法维持情绪的平衡。 
在山林中活动时,切勿乱丢烟蒂,离去时亦应将营火彻底熄灭。 
活动结束后的检讨会,有助于自己和他人将来登山时的安全,因此必须认真且确实地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