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目的
为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高企、事业单位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将突发环境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编制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八条“……可能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水污染危害和损害的单位,并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第二十九条: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条“……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第十六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排放和泄漏有毒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气污染事故,危害人体健康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防治大气污染危害的应急措施,……接受调查处理。
2.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第五十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可预见的环境污染及其他事故引发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4.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
4.1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及生产、安全、环保、设备、武保、卫生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总调度室),日常工作由环保部门兼管。发生重大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有关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总调度室。
注:若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不在公司时,由生产部长和环保部长为临时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4.2职责权限
4.2.1 领导小组职责
提出修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负责每年组织全厂重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部门应急演练。对发生事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决策,调动各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现场的态势,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4.2.2部门职责
4.2.2.1? 生产分厂职责
负责对分厂生产的日常管理,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负责组织和领导事故出现时的危急事件抢险队。
危急事件抢险队: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2.2.2 保卫部门职责
当危急事件发生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做好事故地点的人员警戒、
疏散工作。
除应急抢险人员及指挥部同意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隔离区内。在突发事件区域隔离带处设置明显警戒标志。
4.2.2.3? 机动部门职责
监督检查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事件发生后负责对设备进行修复、改造和完善。
4.2.2.4? 物资供应公司职责
随时提供必需的抢救物资。
4.2.2.5? 运输部门职责
提供抢险所需车辆。
4.2.2.6? 职工医院职责
当可能发生人身事故时,及时到达事故现场附近的安全地带,对伤员进行救治。
4.2.2.7环保部门职责
参加应急指挥,根据现场实际,提供突发事件出现时应急救援方案的修改意见,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向环保部门汇报事故情况。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写。监督各级人员、各部门在事故时按预案进行工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的情况。发现预案存在不足,立即组织修编。
4.2.2.8生产技术部门职责
负责事故时生产指挥,指挥调度事故时有关运行设备系统。
参与预案的审核和编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事故时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制定预防方案,防止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
4.3指挥部人员分工
总 指 挥——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指挥部成员
环保部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副部长协助工作)
武保部部长? :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副部长协助工作)
生产部部长? :(1)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2)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3)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污染物质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4)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副部长协助工作)
机动部部长: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工作。(副部长、部长助理协助工作)
职工医院院长: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供应公司经理:负责抢险救援物资供应及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运输公司经理: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运输工作。
4.4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分工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救援专业队伍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担负本公司各类化学事故的救援及处置。
4.4.1 通信联络队:担负各队之间的联络和对外联系通信任务。
4.4.2治安队: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群众疏散。
4.4.3 消防队:担负灭火、洗消和抢救抢险任务。
4.4.4 抢修队:担负抢修任务。
4.4.5 医疗救护队:担负抢救受伤、中毒人员。
4.4.6 物资供应队:担负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抢救物资的供应任务。
4.4.7 运输队:担负物资的运输任务。
5.公司概况
公司现有年产合成氨30万吨,尿素50万吨,甲醇6万吨的生产能力。
公司地理位置为中心经度115o20′15″,中心纬度37o 43′20″。该区域气候属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月平均气温33.3℃,月平均最低气温-3.5℃,年平均气压755.6毫米水柱,年平均相对湿度69%,月平均最高100%,月平均最低3%,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最大风速24M/S,平均风力2.6级.本区域气候特点是夏秋炎热多雨,春冬季多风干燥.工厂占地面积,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公司现有职工2000人,共有机关部门15个,二级机构6个,基层分厂10个,分公司5个,子公司4个。
6.污染事故防范重点与应急处置
6.1防范重点
本公司是一个以生产化肥为主的大型化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等特点。主要产品有合成氨、尿素、多元素复合肥、甲醇、纯碱等。上述物质如遇突然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灾害或设备腐蚀严重失修等原因,可导致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本公司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可能为液氨贮存罐(槽)泄漏、甲醇贮槽泄漏、煤气柜泄漏、生产事故状态下污染物泄漏、放射源泄漏及丢失等。
6.2防范措施
6.2.1液氨贮存罐(槽)泄漏
氨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比空气轻,属于低毒类,易挥发,氨气极易溶于水,对眼、喉、上呼吸道作用快,刺激性强,轻者引起充血和分泌物增多,进而可引起肺水肿。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氨,可引起喉炎、声音嘶哑。
应急处置:
(1)疏散人员至上风口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或将泄漏控制住。
(2)切断火源,必要时切断污染区内的电源。
(3)开启室外消防水并进行喷淋。关闭防泄漏围堰外排水阀门,待事故处理结束后,把高浓度含氨废水有计划地排入公司污水处理站事故池,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4)应急人员佩带好液氨专用防毒面具及手套进入现场检查原因。
(5)采取对策以切断气源,或将管路中的残余部分经稀释后由泄放管路排尽。
(6)在泄漏区严禁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和机动车辆,严重时还应禁止使用通讯工具。
(7)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戴防护气势手套和液氨专用防毒面具。
(8)逃生人员应逆风逃生,并用湿毛巾、口罩或衣物置于口鼻处。
(9)中毒人员应立即送往通风处,进行紧急抢救并通知专业部门。
急救措施:
(1)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2)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
(3)如果停止呼吸应施行人工呼吸。
(4)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要进行吸氧。
(5)移去并隔离被除数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6)皮肤或眼睛不慎于接触到该物质要立即用清水进行冲洗至少20分钟。
(7)保持患者温暖和安静。
(8)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9)接触或吸入本品可能发生迟发性反应。
(10)如果患者吸入或食入本类物质,请不要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需作人工呼吸,要戴单向阀袖珍式面罩或使用其他合适的医用呼吸进行。
(11)确保医护人员知道事故的隐患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6.2.2甲醇贮槽泄漏
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略有酒精气味。分子量 32.04,相对密度 0.792(20/4℃),熔点 -97.8℃,沸点 64.5℃,闪点 12.22℃,自燃点463.89℃。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6%-36.5%。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遇明火会爆炸。
应急处置:
(1)疏散人员至上风口处,控制泄漏点。
(2)切断火源,必要时切断污染区内的电源。
(3)开启室外消防水并进行喷淋,用大量水冲洗并对泄露地采取通风处理。关闭防泄漏围堰外排水阀门,待事故处理结束后,把含甲醇废水有计划地排入公司污水处理站事故池,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4)应急人员应穿好防护服及防毒面具进入现场检查原因。
(5)在泄漏区严禁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和机动车辆,严重时还应禁止使用通讯工具。
(6)参与抢救的人员应穿防护服及防毒面具。
(7)逃生人员应逆风逃生,并用湿毛巾、口罩或衣物置于口鼻处。
(8)中毒人员应立即送往通风处,进行紧急抢救并通知专业部门。
急救措施:
(1)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2)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
(3)如果停止呼吸应施行人工呼吸。
(4)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要进行吸氧。
(5)移去并隔离被除数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6)用 1%碳酸氢钠洗胃硫酸镁导泻
(7)保持患者温暖和安静。
(8)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9)如果患者吸入或食入本类物质,请不要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需作人工呼吸,要戴单向阀袖珍式面罩或使用其他合适的医用呼吸进行。
(10)确保医护人员知道事故的隐患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6.2.3煤气柜泄漏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有毒的气体,熔点―199℃,沸点―191.5℃。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为l.25g/l,和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1.293g/l)相差很小,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中毒的原因是因为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排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从面出现缺氧。
应急处置:
(1)疏散人员至上风口处,迅速查清泄漏原因;
(2)切断火源,必要时切断污染区内的电源.
(3)用水将泄漏,点喷淋降温、排除、隔离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
(4)应急人员应穿好防护服及防毒面具进入现场检查原因。
(5)在泄漏区严禁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和机动车辆,严重时还应禁止使用通讯工具。
(6)参与抢救的人员应穿防护服及防毒面具。
(7)中毒人员应立即送往通风处,进行紧急抢救并通知专业部门。
急救措施:
(1)现场如感到头疼、头晕等不适,应立即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
(2)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3)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
(4)如果停止呼吸应施行人工呼吸。
(5)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要进行吸氧。
(6)保持患者温暖和安静。
(7)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8)确保医护人员知道事故的隐患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6.2.4生产事故状态下污染物泄漏
主要是指在非正常生产条件下,高浓度污染物大量排放的情况。
应急处置:
(1)现场值班人员要根据生产情况进行紧急处理,把污染物引入到事故排放池中,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
(2)迅速向厂调度室、应急救援指挥部、车间、值班工长汇报事故发生原因,必要情况下局部停车或全部停车。
(3)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查清泄漏原因,通知维修人员、消防人员迅速赶到现场。
(4)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后,应根据现场情况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进入事故现场,查明有无中毒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将其送离现场,同时用水将泄漏,点喷淋降温、排除、隔离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
(5)值班工长发出警报,所有电器
设备和照明保持原有状态,各生产人员坚守岗位。
(6)迅速进行抢险,控制事故扩大。当事故得到控制,应尽快实现生产自救,组织抢修队伍,尽快实施,恢复生产。
(7)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查明原因,总结教训,落实“四不放过”原则。
急救措施:
根据现场污染物情况,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6.2.5放射源
为了安全生产,便于操作控制,在合成氨生产装置中使用有放射性同位素料位计。公司现有钴-60料位计5套13枚放射源,铯-137皮带秤一枚源。主要是为防止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外环境的核泄漏对本区域的核辐射及不可预见的突发性核辐射污染事故。
应急措施:
(1)疏散人员,封锁保护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
(2)对可能受放射性污染或辐射受伤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护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情况下,对受辐射人员进行去污,并根据需要实施其他医疗救护及处理措施,确定辐射等级。
(3)组织专业人员清除污染,整治环境,在污染现场没有达到安全水平前,不得解除封锁。
(4)保护现场,相关部门立案侦破工作。对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或检查发现之日半年内,仍未追回丢失、被盗的放射源或仍未查清其下落的,由负责侦查的公安部门做阶段性报告。阶段性报告应当详细记述侦查工作情况,说明未追回所丢失、被盗的放射源或仍未查清其下落的原因。
急救措施:
(1)如果事故已导致或怀疑导致人员的衣服和皮肤受到污染,最简单易行的防护行动是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采取适当的洗浴方法去污(不应将浴池浸泡或全身淋浴作为初始去污措施,因为这样处理常常会使污染扩散)、换上清洁的衣服。应当将脱下的被污染或怀疑被污染的衣服暂存起来,以便晚些时候作检测和处置。个人应当在开始清洗去污前,自行采集鼻擦样品,供可能的内污染检测之用。如果发现较高水平的皮肤污染,则应在医疗和辐射防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皮肤去污。
(2)对于受到或怀疑受到急性辐射损伤的人员,应迅速送往专门的辐射损伤医疗单位进行诊断或治疗。事故单位应向医疗单位提供就诊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或估计结果以及他们的受照情况。
7. 应急响应
7.1当发生污染事故发生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7.1.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公司总调度室,消防队报警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7.1.2总调度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车间,要求查明事故发生的部位和原因,下达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命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消防队和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7.1.3指挥部成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通知所在处室按专业对口迅速向上级主管公安、劳动、环保、卫生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7.1.4发生事故的分厂,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事故程度和原因,凡能通过自身努力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事故自己不能控制,应向指挥部汇报并提出消除事故的具体措施。
7.1.5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消防人员要配戴好防毒面具,首先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尽快送医院抢救。
7.1.6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展开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7.1.7生产部、环保部门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的单位,在查明事故部位和范围后视能否控制,做出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若需紧急停车则按紧急停车程序通过三级调度网,即公司调度员---车间值班长---班长迅速执行。
7.1.8治安队到达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如当毒物扩散危急到厂内外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厂区外过往行人在上级指挥部协助下,向上侧风向的安全地带疏散。
7.1.9医疗救护队到达现场后,与消防队配合,应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7.1.10事故处理的有关单位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域内的群众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7.1.11抢修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抢修指令迅速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
8、应急结束
当事故得到控制后,立即成立二个专门工作小组:
(1)在生产副总经理指挥下,组成由公司纪委、环保部、武保部、生产部、机动部、工会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2)在设备副总经理指挥下,组成由机动部、机修、精工、电气和发生事故的单位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夜间发生事故,由公司值班领导及总调度室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置和落实抢修任务。
(3)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事故情况由公司安环部组织上报,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
(4)应急救援指挥部向上级事故调查组移交相关事宜。
9.善后处置
9.1根据现场污染物情况,由环保部、生产部、机动部负责,相关生产分厂配合,做好污染物消除、处置,现场清理等工作。
9.2由环保部、生产部、机动部、财务部负责,相关生产分厂根据污染情况,做好污染损害评估、补(赔)偿工作。
10.事故报告
10.1一般事故: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首先发现者根据事故的情况口头向现场生产调度人员汇报,进行生产调整,避免影响生产。
10.2生产事故: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首先发现者根据事故的情况口头向生产调度人员汇报,由调度安排紧急调整生产,避免出现更大的生产事故,同时向车间汇报,尽快控制事故的扩展。车间向分厂厂长和主管职能部门汇报。出现废气大量泄露导致群众疏散或事故废水排入河流应及时通知当地环保部门。
10.3伤亡事故:在逐级上报的同时,本着尽快抢救伤员、控制事故的原则,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10.4重大伤亡事故: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报县级以上政府安全、环保监管部门。
10.5重大危化品泄露导致的环保事故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当地环保部门,事故原因查清后,将事故报告上报当地环保部门。
11.保障措施
11.1 资金保障
设立专门的应急资金账户,由公司财务部负责对应急资金的落实,保证应急资金专款专用。
11.2通信与信息保障
公司救援信号主要使用电话报警联络,由电气分厂负责通讯与信息的畅通。
公司火警电话:119(内线)
气体防护站电话:6326
公司调度室电话:6414、6415
公司消防队电话:6326
市消防火警电话:119(外线)
市政救护电话:120(外线)
11.3物质与装备保障
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质器材准备,如必要的防护装备,指挥通讯,报警,消防,抢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11.4建立完善各项相关制度:
(1)值班制度,巡检制度,干部现场检查制度,以及综合性安全检查
(2)急救小组接到事故报警后,立即全副着装出动急救车到达污染区,按指挥实施抢救等项工作。?
(3)检查制度,每月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及器具保管情况。?
(4)例会制度,每月的第一周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小组负责人会议研究应急救援工作。
(5)车间生产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
(6)外单位人员进厂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7)危险品、安全标志牌制度。?
(8)总结评比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检查、同讲评、同表彰、奖励。
12.宣传、培训
12.1职工宣传教育
通过报纸、广播等各种形式,向职工公布本企业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报警电话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职工的防范能力。
12.2培训
对参与日常管理和现场处理等应急机构的领导、企业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常规性培训及相关专业培训。
合成氨企业主要危险性物料性质及防范措施表
?
序号 | 名称 | 常温常压下 状态 |
危险性 | 毒性类别 | 防范措施 |
1 | 氨 |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 有毒气体、易燃气体 | Ⅳ级(轻度危害)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
2 | 一氧化碳、煤气、天然气 | 无色无臭气体 | 易燃气体 | 一氧化碳是Ⅲ级 (中度危害)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
3 | 甲醇 |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 易燃液体 | Ⅱ级(高度危害)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4 | 硝酸 | 工业品浓硝酸和发烟硝酸因溶有二氧化氮而显棕色,有酸味。 | 酸性腐蚀品 | 属高毒性物质 | 现场人员应根据泄漏量、扩散情况以及所涉及的区域建立警戒区,并组织人员进行警戒,警戒区内的无关人员应沿侧上风方向撤离。 在消防或环保部门到达现场之前,如果手头备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或设备,操作人员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从根本上控制住泄漏。否则,现场人员应撤离泄漏现场,等待消防队或专业应急处理队伍的到来。 小量泄漏时,可用干土、干砂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稀释后(pH值降至5.5~8.5)排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时,可借助现场环境,通过挖坑、挖沟、围堵或引流等方式将泄漏物收容起来。建议使用泥土、沙子作收容材料。可将硝酸废液加入纯碱-硝石灰溶液中,生成中性的硝酸盐溶液,用水稀释后(pH值降至5.5~8.5)排入废水系统。 |
5 | 硝酸铵 | 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小颗粒,有潮解性化学物品。 | 具刺激性。 氧化剂,助燃,环境温度下,非常安定。但是,如果有纤维素之类的有机物存在,分解显著。 | / |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