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在应急救援中的有效发挥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特殊时期,对应急处置与抢险救灾的领导工作有不同于平时的特殊要求。领导学认为,领导环境对领导力运行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不了解特定的领导环境,就不可能了解特定的领导力是如何形成、运行和变化的,因而也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领导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探讨领导力的角度来说,领导环境是指领导行为进行的有关时空条件和其它因素,包括外部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和因素。领导力只有在领导环境宽松和稳定时,才能发挥得最为充分。而在特殊时期和特殊的环境中就要求领导者发挥不同的领导艺术与才能,使领导力较少遭到扭曲,发挥领导的正常功能。

  领导力及其构成要素

  领导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确立以来,领导力便成为广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领导力是指个体或团队影响整个群体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领导力对于领导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能力越强,领导作用发挥得就越好。

  为了研究如何提升领导者的领导力,其构成要素得到了深入分析。影响力是构成领导力最重要的因素。领导者的影响力又分为权力性影响力(正式的领导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正式的领导力)又称自然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是由社会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和权力等形成的,带有法定性、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影响力不同,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没有组织授予的形式。它是以个人的品德、才能、学识等因素为基础形成的,是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

 

  突发事件及其对领导环境的改变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灾难性或具有严重后果的危害性事件。突发事件最基本的特征是突发性、危害性和后果严重性。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关系处于比较复杂的特殊过渡时期,因此近年来诸如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社会矛盾激化等等突发事件比较集中;同时我国又是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每年的洪水、冰冻、地震等自然灾害均有发生,特别是今年的南方冰冻和汶川地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惨痛损失。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人民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之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有条不紊地紧急展开应急处置工作。表现出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的及时、有效与成熟。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能力得到了国内、国际的普遍赞赏。

  突发事件发生后会导致领导环境的多种改变。首先,从时空环境来看,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使得领导决策具有紧迫性,按部就班地处理程序往往跟不上事态的发展;其次,从组织环境来看,突发事件通常会使正常的组织管理秩序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给领导力原有的传导渠道造成阻碍;再次,从任务环境分析,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造成时后果极为严重,对领导决策的强度和效果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决策必须及时,行动迟缓必然会造成事态的扩大与失去控制。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秩序往往会陷入混乱,这就要求领导决策必须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局面。突发事件的严重危害性要求领导者要有极强的大局观念和把握能力,科学制定应对策略。

 

  应急救援中领导力的有效发挥

  虽然突发事件带来的特殊环境给领导提出了特殊要求,给领导力的发挥带来了困难,但是通过积极应对策略的实施,也能够使领导力得到充分发挥。

  1.保证领导力传递畅通

  领导力的畅通传递是有效发挥领导力的必要条件。畅通的传递渠道可以使领导力在传递过程中能量损耗降低,使所遇到的外在干扰也尽可能地减少。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平时畅通的领导力传递渠道就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了。因此为了保证领导力的有效传递,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要立即建立起领导力传输的“绿色通道”——应急领导机构。一般称之为各级的应急领导小组,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重新整合领导组织,使领导力通过各级领导小组快速传递。因此应特别注重应急领导小组的机构组织工作,并把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者都纳入到各级领导小组中来,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就可以保证领导力迅速、准确、畅通地进行传递。

  2.保证领导力的权威性

  领导力的权威性是通过领导决策部署的权威性来体现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耍充分强调领导力的权力影响力。

  因为在事态比较混乱和动荡的时期,带有法定性、强制性的权力影响力更容易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的应急领导小组会议发出的决策部署应该是唯一具有法定强制性的命令。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就有单位仍旧按照平时的习惯由部门领导或党组织名义发出指令的作法,这显然不利于保证领导力的权威性。虽然有时应急领导小组的负责人与部门或党组织的负责人是同一个人,但是这样做容易使人困惑,领导力的权威性就得不到保证。为了加强特殊时期领导力的正式权力影响力,必须统一以应急领导小组的名义进行应急处置的领导工作。

  3.保证领导力的强度

  领导力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往往体现为整个团队的执行力。突发事件的紧迫性要求领导必须握紧拳头发出足够大的冲击力。一个人的领导能力再强也不如一个团队的能力强。此时要放大领导者的影响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依靠团队的力量。首先就是要在应急领导小组内部形成集体领导机制。这就要求应急领导小组会议并非只是制定原则的机构,而是要对每一个决策部署进行研究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保证决策部署的一致性在关键时刻有时比决策本身更加重要,这样才能够保证领导力始终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4.发挥首长的作用

  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的重要因素,领导力通过领导主体的活动作用于领导资源配置过程。首长是领导的重要主体,发挥着核心作用,首长作用的发挥是领导力充分作用的重要条件。领导主体对领导力感应的灵敏程度,直接决定着领导力作用程度的大小。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特殊时期,主要领导亲临现场不仅可以更加全面、直接地了解灾情,有利于作出正确决策,也能够极大地提高指挥工作的力度,振奋工作人员的精神,还可以给受灾和处于慌乱之中的群众以心理的安慰和支持。汶川大地震后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先后亲临现场指挥、慰问一线工作,使得中央的领导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是灾难时保证领导力有效发挥的典型成功案例。

  5.发挥专家的作用

  保证领导力有效发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领导决策的科学有效。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突发事件的种类繁多,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等等,其中仅公共卫生可能又涉及到食品、传染病等不同领域的诸多专业问题。要做出科学决策没有相关专家的帮助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保证领导力的有效发挥必须成立专家咨询队伍。专家咨询队伍的建设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种类设立不同的小组。虽然平时专家不可能总是听候指令,但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领导小组必须知道到哪里去找到什么样的专家;从专家那里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只有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得到保证,领导力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得到有效发挥,否则将大打折扣。

  6.强化管理手段的作用

  在理论视角下“领导”与“管理”是可以加以区别的,但是在领导实践中,这两种行为是不可分割的。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情况之下,领导者必须恰当运用管理手段,使领导行为和管理行为相互融合、相互贯通,才有利于领导力的发挥。没有控制,领导者就无法管理,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控制措施的部署与实施对领导者来说是一项重要工作。领导者必须具有全面的眼光,坚持领导控制全局的原则,学会领导控制全局的方法。其次,激励是危难时期实现有效领导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领导者激励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领导力的强弱。危难之时为了强化激励的效果,领导者一般都采用重奖重罚的激励手段,事实证明这对于特殊时期有效发挥领导力作用明显。此外,领导者还应注意计划、组织、协调等其他管理手段的综合运用,保证领导力的有效发挥。

  7.注重平时非权力性领导力的积累

  虽然前面强调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特殊时期应强调领导的正式权力性影响力,但并不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就不重要。相反,具有强大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领导者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显然更有利于发挥领导力。然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领导者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加以积累。非权力性影响力是自然性的、非强制性的;它不是凭借外力的作用,而是被领导者自觉自愿地接受影响的过程。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领导者必须注重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工作中努力塑造和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在危难之时发挥出强大的非权力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