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品着火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爆炸品着火可用水、空气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剂施救,但对爆炸品而言,最好采用水灭火,因为水能够渗透到炸药内部,在炸药的结晶表面形成一层可塑性的柔软薄膜,将结晶包围起来使其钝感。如在房间内着火,要迅速将门窗打开,向内射水冷却,同时注意利用掩体。由于有的爆炸品不仅本身有毒,而且燃烧产物也有毒,所以灭火时应注意防毒;当有毒爆炸品着火时,应戴隔绝式氧气或空气呼吸器,以防中毒。
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溢漏、着火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1.漏气处理:发现钢瓶漏气时,应根据气体性质做好相应的人身防护,及时设法拧紧气嘴。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应站在上风头向其泼冷水降温,然后将阀门旋紧;如果气瓶阀门失控,最好浸入石灰水中,以冷却降温、溶解大量有毒气体。如果现场没有石灰水,也可将气瓶浸入清水中,使之与水吸收,以避免作业环境受到污染;
2.着火处理:当漏出气体着火,若有可能,应将毗邻的气瓶移到安全距离以外,并设法阻止逸漏。若逸漏着火的气瓶是在地面上,而又有利于气体的安全消散时,可用正常的方法将火扑灭;否则,应向气瓶大量喷水冷却,防止瓶内压力升高,导致爆炸的发生。必须注意的是,若漏出的气体已着火,不得在能够有效停止气体逸漏之前将火扑灭,否则泄漏出的可燃气体就会聚集,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或毒性窒息性混合气体,此时遇火源会导致爆炸,从而带来更大的灾害。因此,在停止逸漏之前,首先应对容器进行有效的冷却,在条件成熟,能够设法有效停止逸漏时才能将火扑灭;
3.当其它物质着火威胁气瓶的安全时,应用大量水喷洒气瓶,使其保持冷却,如有可能,应将气瓶从火场或危险区移走;对已受热的乙炔气瓶,即使在冷却之后,也有可能发生爆炸,故应长时间冷却至环境温度时的允许压力,且不再升高时为止;如果在水上运输时,可投入河、海水中。
燃气泄漏该如何紧急处置?
1.迅速找到泄漏处气源的最近控制阀门,关闭阀门,断绝气源,从而有效防止泄漏;
2.利用专门的夹具进行堵漏,主要用于输送燃气的管道及有关的法兰、阀门、弯头、三通等部位或者小型设备的泄漏;
3.当关阀断气无效且在容器、管道的上部或者旁侧泄漏时,在泄漏处的燃气还未达到爆炸浓度之前,迅速将泄漏气体点燃,以防止所漏气体达到爆炸浓度范围遇火源时而带来更大的危害;
4.当盛装燃气容器的阀门自根部断开时,迅速用木塞在泄漏口封堵;
5.当泄漏液化燃气的容器处于裂缝泄漏时,用棉(麻)布将裂缝包起来并向布上洒水,利用液化燃气的蒸发潜热特性(液化石油气的沸点是零下42℃)将水湿后的布与裂缝冷冻起来,止住漏气后再考虑进行其它方法处理。
易燃液体着火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易燃液体一旦着火,发展迅速而猛烈,有时甚至发生爆炸且不易扑救,所以平时要做好充分的灭火准备,根据不同液体的特性,易燃程度和灭火方法,配备足够、相应的消防器材,并加强对职工的消防知识教育。
灭火方法主要根据易燃液体密度的大小、能否溶于水和灭火剂来确定。一般来说,对于石油、汽油、煤油等液体火灾,可能泡沫、干粉和卤化烷等灭火剂扑救;当火势初燃,面积不大或可燃物又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扑救。对重质油品,有蒸汽源的,可选择蒸汽扑救。对于能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的甲醇、乙醇等易燃液体着火时,可用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剂进行施救,但水层必须有一定的厚度。
易燃液体大多具有麻醉性和毒害性,灭火时应站在上风头和利用现场的掩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具,采用正确的灭火方法和战术。救火中如有头晕、恶心、发冷等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安静休息,严重者速送往医院诊治。
毒害品着火可采取哪些措施?
1.一般情况下,对于液体毒害品着火,应根据液体性质选用抗溶性泡沫或机械泡沫及化学泡沫灭火;固体毒害品着火可用水或雾状水扑救,或用砂土、干粉、石粉等施救;
2.无机毒害品如氰、磷、砷可用干粉、石粉、砂土灭火;
3.氰化物用大量水灭火时,要有防止灭火人员接触含有氰化物水的措施,同时防止有毒的水流入河道,污染环境。灭火时一定要戴好各种防毒防护用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着火应急措施有哪些?
氧化剂着火或卷入火中时,会因受热放出氧而加剧火势,即使在惰性气体中,火仍然会自行燃烧,故应使用大量的水或用水淹浸的方法灭火,这是控制氧化剂火灾最有效的方法。有机过氧化物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可能导致爆炸,故应立即将这些包件从火场移开,人员要应尽可能远离火场,并在有防护的位置用大量的水来灭火,当包件完全冷却下来时,才可在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下,处理这些包件。在水上运输时,若情况紧急应考虑将其投入水中。
腐蚀品着火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腐蚀品着火,一般可用雾状水或干砂、泡沫、干粉等扑救,不宜用高压水,以防酸液四溅,伤害扑救人员。硫酸、卤化物、强碱等遇水发热、分解或遇水产生酸性烟雾的腐蚀品,不能用水施救,可用干砂、泡沫、干粉扑救。灭火人员还应站在上风头,穿戴防护用品以防腐蚀。
当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时,如何处理?
1.爆炸品泄漏的处理:将泄漏的爆炸品精心扫集,送到指定地点处置。对有污染的爆炸品泄漏,要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将泄漏物用水湿润,再细心扫集后送到指定地点处置;
2.压缩气体和液体气体泄漏的处理: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毒面具和手套,首先切断所有火源,关闭泄漏阀门,制止渗漏,用水喷淋关阀人员。打开通风设备,将泄漏气体送到空旷处排放或装配适当煤气喷头烧掉;
3.易燃液体泄漏的处理;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及时将渗漏部位朝上,并送到安全通风场所,进行修补或掩埋。被污染地面用洗涤剂刷洗,经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如果是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注意用凉水冷却容器;
4.易燃固体泄漏的处理: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湿沙土覆盖易燃固体,扫集后送到空旷地点,掩埋或烧掉,或经稀碱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5.自燃物质泄漏的处理: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湿沙土覆盖自燃口,扫集后送到空旷地点,掩埋或任其自行烧掉;或扫集后倒入水中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6.遇水燃烧物泄漏的处理: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干燥沙土覆盖混合泄漏,扫集后送到空旷地点掩埋,或倒入大量水中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7.毒害品泄漏的处理: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用沙土或锯末混合泄漏的毒害物质,扫集后送到空旷地点掩埋,或倒入大量水中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对于有感染性的物质,一旦发现泄漏,一定要避免或减少接触包件,
迅速通知公安部门或防疫部门;
8.腐蚀性物质泄漏的处理: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对酸性腐蚀物,用碳酸钠溶液中和,并用大量水冲洗,或直接用大量水冲洗;对碱性腐蚀物,用大量水冲洗,或用沙土吸收,送到空旷地点掩埋;
9.放射性物品的泄漏的处理:一旦发现放射性物质泄漏,应立即通知公共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
常见化学灼伤的急救处理方法有哪些?
当化学物质接触人体组织时,应迅速脱去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伤部位,冲洗时间不应少于15分钟。清洗时要遍及所有受害部位,防止物质存留。对眼、鼻、口腔等的清洗尤其要迅速、仔细。对眼睛的冲洗一般用生理盐水或用清洁的自来水,冲洗时水流尽量不要正对着角膜方向,不要揉眼睛;也可以将面部浸在清洁的水中,用手撑开上下眼皮,用力睁大双眼,头在水中左右摆动。皮肤部位的灼伤,用清水冲洗后,可用中和剂洗涤,时间不要过长,然后用清水冲洗。完成冲洗后,应根据受伤情况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适当处理。
生产装置初期火灾应如何扑救?
当生产装置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在场操作人员应迅速采取如下措施:
1.迅速查清着火部位、着火物及来源,准确关闭有关阀门,切断物料来源及加热源;开启消防设施,进行冷却或隔离;关闭通风装置防止火势蔓延;
2.压力容器内物料泄漏引起火灾,应切断进料并及时开启泄压阀门,进行紧急排空;为了便于灭火,将物料排入火炬系统或其他安全部位;
3.现场当班人员要及时做出是否停车的决定,并及时向厂调度室报告情况和向消防部门报警;
4.发生火灾后,应迅速组织人员对装置采取准确的工艺措施,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进行灭火。若火势一时难以扑灭,要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保护要害部位,转移危险物品;
5.专业消防人员到达火场时,应主动及时地向消防指挥人员介绍情况。
易燃液体储罐的初起火灾应如何扑救?
对易燃液体储罐的初起火灾应采取如下措施:
1.储罐起火,马上就会引起爆炸的危险,一旦发现火情,应迅速向消防部门报警,并向厂调度室报告,报警和报告中必须说明罐区的位置、罐的位号及储存物料的情况,以便消防部门迅速赶到火场扑救;
2.若着火罐正在进行进料,应迅速切断进料,并通知送料单位停止送料;
3.若罐区有固定泡沫发生站,则应立即启用;
4.若着火罐为压力容器,应打开喷淋设施做冷却保护,防止升温、升压引起爆炸,打开紧急放空阀,进行安全泄压;
5.根据具体情况,做好防止物料流散、火势扩大的措施。
仓库发生火灾后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对于一般仓库:仓库发生火警应立即按响火警警铃,同时向厂消防和总调度室或总值班室报告。若发现火势已经较大,应直接拨119报警。报警的同时,其它所有人员应立即停止其它一切工作,迅速投入灭火。往往开始几分钟最关键,行动越快,扑救的成功率就越高,损失也越小。在灭火过程中,应先用合适的灭火器具,不要贸然喷水,否则容易出现水冲、水泡,造成较大的物资损失。
对于危险品仓库:发生火警应立即按响火警警铃,同时向厂消防队、总调度室或总值班室和119报警。报警的同时,根据着火危险品的性质,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灭火措施。在灭火过程中,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在消防人员赶到后,要清楚地向消防人员介绍起火品种和适用的灭火器材,指导消防人员进行灭火作业。危险品仓库发生火警,如不及时扑灭,危害往往很大,所以一旦出现火情,一定要做到行动迅速、集中力量奋力扑救。
生产系统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1.紧急切断物料,放空设备或倒换到安全地点;
2.临时修筑防溢堤,或挖沟使液流导向安全地带;
3.启用消防灭火设备,或洒水降温;
4.清除障碍物,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
5.即时报警,成立临时防灾组织,抢救伤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