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是火灾现场最多见的意外伤害,特别是进入冬季后,由于空气中湿度变小,大气压降低,气体对流减慢,火灾中很多对人体有害的毒性气体不易扩散,当人体吸入了某种有毒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就可能造成中毒。
一般来说,毒气的比重较空气重。但在燃烧猛烈的大火时,由于气体对流加快,冷空气在下,热空气在上,毒气也随着风力的物理作用向上扩散,故在熊熊大火时常不发生中毒。当大火被控制后,以及在扑救地下室,密封仓库火灾时,空气对流较慢,毒气下沉,物质不能达到完全燃烧,越是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有毒气体就越多,此时越是容易发生中毒。
1.火场中毒的原因及其分类
1.1.中毒原因
在火场上造成人体中毒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有毒气体泄漏时及扑救通风不良的室内火灾时易发生中毒。其气体有:氯气、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氰化物、溴化物、强酸、烷烃、醛醚、砷汞的蒸气等等。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损伤呼吸系统,严重影响氧在肌体内的交换,使组织细胞缺氧而导致死亡。
在消防火场救灾战斗中,最常见的是吸入性呼吸道中毒。特别是在扑救氯气、氨气、氰化物、化工厂、农药厂、化学燃料库、橡胶、塑料、尼龙化纤加工车间等有毒物质火灾时,由于这类物质毒性大、烟雾浓、对呼吸道刺激重,更容易发生吸入性中毒;地下室、密闭仓库类建筑火灾时,由于空气对流差,有害气体疏散慢,扑救时间长,常因缺氧燃烧不完全,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或因缺氧吸入过多二氧化碳而引起窒息。应做好战前防护准备,以免造成不应有的伤亡事故。
在火场上经皮肤接触和经口吞入消化道而发生的中毒现象较为少见。但扑救农药厂,抗菌素厂,化学武器仓库,化工毒品仓库火灾时,应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穿戴防毒面具和手套,防止吸入口腔中毒和皮肤接触中毒。
1.2.毒品种类?
致人中毒的毒害物种类很多。因各类不同的有毒物品,其毒理作用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可直接刺激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充血、水肿、糜烂、阻塞通气而使人窒息;如氨气、氯气、强酸、强碱等。有的可引起呼吸肌麻痹,使人不能自主呼吸,缺氧而死亡;如:光气、硫化氰、溴甲烷、醛醚蒸气等。有的毒气吸入人体后,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造成呼吸、心跳停止;如沙林毒气、有机磷、氰化物等。有的则能间接破坏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递氧能力,致使组织细胞缺氧;如一氧化碳等。
1.2.1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毒品和有机毒品。按其形态分固体、液体和气态毒品。按其毒性大小可分为剧毒、有毒、限毒。按其中毒途径可分为呼吸吸入性,皮肤接触性和经口吞服消化道吸收中毒。
1.2.2.根据毒物损伤人体的临床表现分为六类
一类是神经性毒剂:主要是引起神经系统严重的机能障碍,这种毒剂的毒性强,作用快,能通过眼、口、鼻、呼吸道和皮肤多种途径,使人体中毒,严重者可立即死亡。故也称之为“速效性毒剂”。如沙林、索曼、有机磷等。
二类是糜烂性毒剂:是杀伤作用时间较长的一类毒剂。对身体任何器官都能引起损害,皮肤、粘膜染毒时,可引起红肿、起疱、溃烂、吸收后可造成全身中毒。如芥子气、路易氏气、氮介气、强酸、强碱、苯酚、二氧化硫等。
三类是失能性毒剂:中毒后引起思维和运动机能障碍,使人暂时失去战斗力。如毕兹、溴化苄、溴甲烷、甲醇、乙醇、乙醚等。
四类是窒息性毒剂:主要损害呼吸器官,发生中毒性水肿,出现呼吸困难,缺氧,严重者窒息死亡。如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气、氨气等。
五类是全身中毒性毒剂:毒性大作用快,引起组织细胞缺氧和全身中毒,严重者可迅速死亡。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砷化物、磷化物、苯、汞类等。
六类是刺激性毒剂:主要引起眼、上呼吸道粘膜的强烈刺激,使人流泪、打喷嚏、流鼻涕。如苯氯乙酮、甲醛、西埃斯、二苯氯砷、亚当氏气等。
1.3.有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性(见表1)
有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该毒物的毒性和空气中的浓度及吸入的时间呈正比关系,毒性越大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越重,即剧毒物大于有毒物,有毒物大于限毒物;浓度越高中毒越快,吸入的时间越长中毒越深;有机化学毒品比无机毒品反应重,气态毒品比液体、固体毒品来得快,呼吸吸入比经口和皮肤接触吸收更容易中毒。?
表1:常见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名称 状态 毒性 浓度上限(Mg/L ppm) 危险程度
溴甲烷 气、液 剧毒 1 空气中O.8%中毒20mg/L致死
二氧化硫 气、液 有毒 15 窒息,具有腐蚀性
氯乙烯 气 剧毒 30 致死量50mg/L
甲硫醇 气、液 有毒 O.5 大于O.5ppm中毒
丁二烯 气 有毒 100 1%吸入5分钟咽喉干痛
二甲胺 气 有毒 10 同氨气
乙硼烷 气 剧毒 0.1 相当光气
甲醇 液 有毒 50 鼠吸入200mg/L致死
三氧化砷 粉 剧毒 0.3 似砒霜毒性
氯化汞 粉 剧毒 0.1 鼠致死量10mg/L
有机磷 液 剧毒 0.02 致死量7.5mg/L
苯酚 结晶 有毒 5 腐蚀性极强,肝肾损害重
溴化苄 液 有毒 0.1 人在0.5ppm瞬时不能动作
乙醚 液、蒸气 有毒 500 神经麻醉110g/L
一氧化碳 气 有毒 2 1500 30分钟1小时构成危险
光气 气 剧毒 0.05 12.5 1小时内有危险,大于0.1mG很快死亡
氨气 气 剧毒 2.5 2500 呼吸道刺激重,大于5mG很快死亡
氯气 气 剧毒 0.1 35 呼吸道刺激,大于2.5mG很快死亡
氰化物 液、气 剧毒 0.1 有生命危险,大于0.3mG立即死亡
砷化氢 气 剧毒 0.02 6、25 30分钟内有危险,大于0.75mG立即死亡
硫化氢 气 剧毒 0.5 360 30分钟内有危险,大于1.5MG很快死亡
二硫化碳 液 有毒 6—10 2500 有危险,大于15MG急性中毒
溴剂液、蒸气 剧毒 O.5 8 1小时运动障碍,大于3.5MG立即死亡
磷化氢 气 剧毒 O.5 300 30分钟内中毒,大于1MG立即死亡
硝基三氯甲烷 液 剧毒 0.12 可致人死亡,大于1MG立即死亡
汞 液 剧毒 1.2 8.5MG急性中毒
苯 液 有毒 40 大于60mg/L急性中毒
2.预防火场中毒的措施
2.1.根据有毒气体征象提前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在火场上,各种物质燃烧后产生的毒气不同,毒气产生的颜色、气味也有所不同。凡是肉眼看到有红、绿、蓝、黄及黑褐色浓烟充满空间,以及嗅味觉感到有酸、甜、苦、辣、大蒜样等刺激性气味,都是有毒气体的象征。此时应特别注意加强防护。
个人防护包括按规定穿戴防化服、防毒面具、胶鞋、耐酸碱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防止化学毒品浸入肌体。暂缺时可用湿毛巾、口罩或湿衣服掩护口鼻呼吸部位,可避免和减轻中毒。
2.2.根据有毒物品火灾现场设计处置方案
消防队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要迅速查明化学灾害毒品理化性质,然后根据化学毒品不同类别设计处置方案。处置原则:一是要穿戴防化服、防毒面具、胶鞋、耐酸碱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防止化学物品浸蚀。二是要选择正确的进攻路线,扑救人员应选择上风方向,防止吸入有毒物质气体或烟雾而中毒。三是要根据该毒物的性质,选用正确的灭火剂;用水扑救时,应采取雾状水流喷冲,防止有毒化学物品四溅损害身体。四是科学确定警戒范围,提前疏散人员,及时调度救护力量,并通知社会医疗急救站赴现场防备。
2.3根据火场建筑、燃烧物质特性选择正确的施救方法
在扑救农药、化学燃料厂、库、橡胶、塑料、尼龙化纤加工车间、氯气、氨气等有毒物质火灾时,由于这类物质毒性大、烟雾浓、对呼吸道刺激重,容易发生吸入性中毒,故在扑救这类物质火灾时,一定要戴好防毒面具,要选好进攻路线,扑救人员不宜选择下风方向,尽量站在上风方向扑救,防止吸入有毒化学物质气体或烟雾而中毒。
大多数有毒物质,特别是气体,液体遇高温后,氧化分解挥发加速,空气中有毒浓度增高。有的毒品遇水形成水蒸气或混合性毒气,遇到上述情况时,宜用开花水流和雾状水流扑救。对于固体金属毒品应避免用水扑救,以免爆炸蒸发而吸入中毒。地下室、密闭仓库类建筑火灾时,由于空气对流差,有害气体疏散慢,扑救时间长,常因缺氧燃烧不完全,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或因缺氧吸入过多二氧化碳而引起窒息,扑救此类火灾要定期轮换战斗人员,防止时间过久造成中毒事故。此外,要根据化学毒物的性质,选用正确的灭火剂,用水扑救时,应采取雾状水流喷射,防止化学毒品四溅,伤害周围人员。
2.4.根据火场中毒的危险性加强平时业务素质培养
化学灾害中毒事故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灭火剂和靠英勇献身的精神就能解决的,平时要加强预防火场中毒知识的学习,开展自救互救训练。熟悉各种有毒物质火灾的辨别防范,熟练撑握各类消防救生器材及各型氧气呼吸器的使用。
3.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现场处置措施
在火场战斗中,凡是出现头晕、乏力、流泪、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感觉,即是中毒的先兆症状,如果持续下去就有可能发生中毒昏迷甚至死亡。
3.1.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般来说,轻度中毒只有先兆症状。只要及时撤离现场,到新鲜空气处休息,短时间内可自行缓解。
中度中毒,除有先兆症状外,尚有全身反应。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不能站立、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畏冷、面色苍白或变紫青色。
重度中毒,出现神智不清、昏迷、不省人事或呼吸心跳停止。
3.2.毒品火灾现场的处置措施:
3.2.1.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要尽可能迅速查明或侦检出化学灾害毒品的种类、数量、理化性质(扩散系数、闪点、密度等)、爆炸浓度极限、半致死浓度、使用灭火剂以及毒害特征等情况,然后根据化学毒品不同类别设计处置方案。
3.2.2. 在毒品火灾事故现场,自始至终都必须贯穿救人胜于救灾的原则,力保抢险人员的自身安全。对不明化学毒品和无法控制以及缺少防护装备的毒害现场,切不可贸然进入事故现场施救。?
施救人员在进入高浓度毒源区域前,应首先作好自身应急防护。应穿防化服,戴防毒面具,系好安全带或绳索。无条件时也要佩戴防毒口罩,但需注意口罩型号与毒物种类相符。由于防毒口罩对毒气滤过率有限,所以,佩戴者不宜在毒源处停留时间过久,必要时可轮流或重复进入。毒源区外人员应严密观察、监护,并拉好安全带或绳索的另一端,一旦发现情况迅即令其撤出来。
3.2.3.在扑救毒气火灾时,尽量站在上风方向,可用雾状水净化空气,进入现埸抢险人员须戴防毒面具。作好自身防护的施救人员应尽快阻止毒气继续被中毒者吸入,以免中毒进一步加深,失去抢救时机。最佳的办法是由施救人员携带一送风式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并尽快将其戴在中毒者口鼻上。紧急情况下也可用氧气袋、瓶等便携式供氧装置为其吸氧。如毒气来自进气阀门,应立即予以关闭。毒源区域迅速通风或用鼓风机向中毒者方向送风,也有明显驱毒效果。
3.2.4.根椐毒气浓度情况,划出警戒范围。贮罐和槽车一旦发生毒气泄漏,应迅速通知疏散周围人群,并通知专业人员戴防毒面具堵漏,防止毒气大量泄漏逸散,造成人员伤亡。在危险区内要严格控制人员,除必须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抢险人员之外,都应尽可能远离危险区,避免扩大人员伤亡数量。抢救人员要争分夺秒地将中毒者移离毒源区,再进行进一步医疗急救。一般以两名施救人员抢救一名中毒者为宜,可缩短救出时间。
3.3.对中毒者的抢救方法
3.3.1.中度中毒的伤员,除立即搬离现场外,要立即解开他们的衣领、裤带,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及时给氧;可饮服啡那根糖浆、3%活性炭、呼吸系统湿润消炎药,或用抗菌素中加入激素雾化治疗。刺痛烦躁不安时,可给予镇静剂注射。要注意保暖,有条件时应采取静脉注射综合用药,并及时转送医院治疗。
3.3.2.重度中毒者,现场急救原则应本着边抢救边送医院的实施方案,抢救包括立即快流量给氧,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必要时注射可拉明、洛贝林、山梗茶碱等呼吸心跳兴奋剂。
3.3.3.强酸强碱农药等化学类毒物中毒者的抢救
中毒者脱离污染区后,立即脱下受污染的衣物,彻底清除毒物污染,对于皮肤、毛发甚至指甲缝中的污染都要清除,防止继续吸收。对能由皮肤吸收的毒物及化学灼伤,应立即现场用大量清水或其它备用的解毒、中和液冲洗。毒物经口侵入体内,应立即彻底洗胃或催吐,除去胃内毒物,强酸及时以肥皂水中和冲洗,强碱及时以食醋中和冲洗。
3.3.4.抢救措施在迅速送医院途中不应间断,送达医院后应向医生讲明中毒原因,抢救经过,所用过的抢救药品及方法,由医院医生根据各类不同毒剂采用相应的解救措施,使医院抢救能做到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4、常见毒品中毒的特征及救治措施(见表2)。
表2 :常见毒剂中毒的特征及救治措施
名称 毒性特征 救治措施
一氧化碳 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迅速脱离现场.吸氧.补液
乙醚 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全身麻醉 不间断给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补液
乙醛 刺激眼、鼻、呼吸道炎症,头痛、嗜睡、心肌脂肪性变 清水漱洗、消炎、防止呼吸道阻塞,给氧
二氧化硫 流泪、畏光、鼻咽喉灼痛、声嘶、胸闷、头昏、呼吸道痉挛窒息 2%--5%碳酸氢钠雾化吸入,防止肺水肿和继发感染,使用抗菌素消炎
二硫化碳 损害神经和血管,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人工呼吸、呼吸兴奋剂
乙醇、甲醇 神经损害、代谢失调、出现头昏,共济失调、酸中毒、视神经炎 补高渗糖、注射胰岛素、硫代硫酸钠
汞 中枢N损害、脏器损害、头痛头昏、中度发热、肺炎、肾衰 吸氧补液、多硫化钙中和
砷化物(砒霜) 咽干、呕吐、四肢拘挛、发绀、心衰、尿闭死亡,还可致癌 补液、可用青徽胺、抗路易士剂拮抗
苯 对中枢N系统有麻醉作用,对造血系统损害、昏迷、抽搐、死亡、血液病 吸氧、人工呼吸、碱性药补液、呼吸兴奋剂
氨气 中枢N兴奋、痉挛、呼吸心跳停止、呼吸刺激重、有灼伤、疼痛、咳嗽、胸闷、喉头水肿、肺水肿、窒息 2%硼酸漱口、雾化、吸氧、脱水剂、抗炎剂,抑制水肿
氯气 对眼、呼吸道刺激重、可引起迷走N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表现为呼吸道炎性症状、急性咽喉水肿、肺水肿、窒息 5%碳酸氢钠漱口、雾化给氧、补液、抗炎、脱水、防止休克、窒息
有机磷 抑制胆碱酯酶、乙酰胆碱能兴奋、神经系统严重机能障碍 使用阿托品、解磷定、碱性药、补液
氰化物 组织细胞内缺氧、快速呼吸麻痹死亡 吸氧、人工呼吸、吸入亚硝酸异戊酯、补液。使用硫代硫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