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现象。由于它的无法控制性和巨大的破坏性,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交通方面,台风更易导致交通阻断,引发运输事故。
因此,在台风易发生时期,必须考虑到在台风季节针对台风的应急措施,以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时如何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制定台风的应急程序应与当地的应急救援部门和气象服务中心紧密联系,企业应急总指挥部根据政府气象服务部门所提供的气象信息和指导,提前在24~48h内采取适当的行动措施。
制定“台风”应急程序时,企业应急总指挥部需要根据预报的台风种类、强度、登陆点不同确定相应的应急行动措施。
由于台风会影响到工作、生活、交通等各个方面,因此,企业内每个部门都应在台风到来之前部署好应急行动,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一)侵袭我国的台风路径
台风路径尽管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在相似形势和条件的影响下,还是有其共同的特征。根据它们的主要特点,可以将西太平洋台风的基本路径概括为以下三类。
第Ⅰ类为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海面一直向西移动,经我国南海,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越南沿海一带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对我国华南地区影响较大。
第Ⅱ类为西北移路径:台风自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动,横穿我国台湾和台湾海峡,在闽、粤一带登陆;或者穿过琉球群岛,在江、浙沿海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常常侵袭我国大陆,对华东、华南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人称之为“登陆型台风路径”。
第Ⅲ类为转向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海面先向西北方向移动,以后转向东北,呈抛物线状,是最多见的路径,如台风在远海转向,主要袭击日本或在海上消失;如台风在近海转向,大多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朝鲜,但有一小部分在北上的后期会折向西北行,登陆于我国辽鲁沿海。
台风移动路径随季节而异。一般说来,夏季台风多属路径Ⅱ类,其他季节则多属路径I和Ⅲ类,其中从东向西的西进型路径,自冬至夏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慢慢迁移,自夏至冬又返回低纬度。据统计,1~4月台风多在10°N以南西移,5~6月多在10°~15°N之间西移,7~8月主要路径显著北移,在15°~25°N之间西移影响我国。9~10月开始南退,多在15°~20°N之间西移,11~12月台风路径南退到10°~15°N之间西移。至于转向台风,各月平均转向点亦随季节变化,自冬至夏很有规律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移,盛夏达到最北,而且转向点从东向西移;自夏至冬则转向点从高纬度移向低纬度,从西移向东。
以上台风路径是多年平均得出的典型路径,反映了台风移动的一般规律。但实际上,在历史上台风从来没有出现过两次完全相同的路径,有些台风甚至会出现打转、摆动、准静止甚至倒退等异常路径。至于南海台风有的还会向西南或东南方向移动。
(二)台风应急措施
1.应急准备
(1)企业应根据从难、从严的原则,制定防台风工作预案,落实好台风袭击时恶劣条件下的各项应急措施。
(2)预案应在汛前宣传落实到位,做到家喻户晓。
(3)依靠企业力量,做好各项防台风准备工作。
(4)省及地方气象部门发布台风消息后,各企业应加强值班,要指定专人负责收听、记录气象信息,观测潮水位直至台风消息停发为止。
(5)负责收听的人员随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
2.台风警报(48h可能影响本地)发布后
(1)企业应急指挥部负责人亲自参加值班,密切注意台风动向及潮位、水位情况,部署落实防范措施。
(2)各单位组织抢险分队对重点工程和可能遇险工段进行检查,进一步落实抢险措施。
3.台风紧急警报(24h内可能影响本地)发布后
(1)企业应急指挥部发布紧急通知,对抗台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应急指挥部负责人立即进入指挥岗位,包片、包段负责人到岗就位,进入抗灾第一线。
(3)安全保卫巡逻队伍加强巡视检查,抢险队伍集中待命,防台抢险物资到位。
(4)沿海沿江各闸根据预报降雨情况及时开启,预降水位。
(5)各有关部门做好后勤工作,并加强与驻地部队、武警部队联系,随时争取支援。
4.台风侵袭期间
(1)当出现电力、通信、交通中断等严重状态时,企业应急总指挥应采取果断措施,动员各企业负责人,担当起本单位的抗台工作,做到厂自为战,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台风、暴雨高潮袭击期间,应尽量减少人员活动,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5.台风过后恢复工作
(1)台风过境后,企业应立即检查灾害损失情况,并及时向上级防汛部门汇报,对遇险人员妥善处理。
(2)由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立即全力抢救。
(3)后勤部门要立组织突击抢修受损的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设施,以利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