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应急处置指南


  氯气属剧毒品,室温下为黄绿色不燃气体,有刺激性,加压液化或冷冻液化后,为黄绿色油状液体。氯气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不稳定的次氯酸迅速分解生成活性氧自由基,因此水会加强氯的氧化作用和腐蚀作用。氯气能和碱液(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氯气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氯气能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氯与许多有机物如烃、醇、醚、氢气等发生爆炸性反应。氯作为强氧化剂,是一种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用途极为广泛,一般用于纺织、造纸、医药、农药、冶金、自来水杀菌剂和漂白剂等。

  一、理化性质

  分子量:70.9熔点(℃):-101

  沸点(℃):-34.5相对密度(水=1):1.47(液氯)

  饱和蒸气压(kPa):506.62(10.3℃)相对密度(空气=1):2.48

  临界温度(℃):144临界压力(MPa):7.71

  溶解性: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二、中毒急救

  1.毒理学

  急性毒性:LC50:293ppm/m3,1小时(大鼠吸入)

  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时,与呼吸道粘膜表面水分接触,产生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新生态氧的氧化作用较盐酸强,是有活力的原浆毒。次氯酸也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它可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浆蛋白质反应,引起组织炎性水肿、充血甚至坏死。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浆液渗透到肺间质与肺泡,形成肺水肿。此外,氯也能直接吸收而引起毒作用,如高浓度氯吸入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停止或喉头痉挛而出现猝死。氯气主要作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也可作用于肺泡引起肺水肿。

  氯中毒死亡的病理改变。数分钟内猝死的病例可见气管、支气管粘膜干枯,呈白色毛玻璃状,肺脏缩小、干枯或呈黄褐色。显微镜下检查见凝固性坏死、肺泡出血、肺水肿,心脏扩大。数小时至3天死亡的病例可见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小支气管可被坏死脱落的粘膜堵塞。粘膜下组织水肿、充血、点片状充血。肺脏扩大、重量增加,可见肺水肿伴肺不张、肺气肿、肺出血,并有嗜酸性透明膜形成,毛细血管充血或血栓形成。这种变化最终导致通气障碍及肺弥散功能障碍。由于肺泡血流不能充分氧合,肺静、动脉分流,产生低氧血症,致使心脑、肝、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

  氯气对人的急性毒性与空气中氯浓度有关。

  2.中毒症状

  皮肤损伤:接触高浓度氯气或液氯,可引起急性皮炎及灼伤,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可引起暴露部位皮肤烧灼、发痒,发生痤疮样皮疹或疱疹。

  眼部损伤:氯气可引起眼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水肿等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时,造成角膜损伤。

  急性中毒主要是根据呼吸系统损害的严重程度划分,一般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

  (1)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偶有少量干性罗音,一般于24小时内消退。

  (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咳少量痰、胸闷等。两肺有干性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性罗音。肺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一般以下肺叶较明显。经休息和治疗,症状可于1~2天内消失。

  (3)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性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肺泡性肺水肿。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加重,胸闷、呼吸困难、阵发性呛咳、咳痰,有时咳粉红色泡沫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头痛、乏力及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胃肠道反应。轻度紫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或两肺弥漫性哮鸣音。上述症状经休息和治疗2~10天后会逐渐减轻而消退。

  (4)重度中毒: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表现中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属重度中毒:

  ①临床表现:吸入高浓度氯气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肺水肿,可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性罗音;喉头、支气管痉挛或水肿造成严重窒息;休克及中度、深度昏迷;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或心跳骤停所致猝死;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②胸部X线表现:主要呈广泛、弥漫性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有大片状均匀密度增高阴影,或大小与密度不一,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广泛分布于两肺野,少数呈蝴蝶翼状。重度氯中毒后,可发生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后者是由于盐酸腐蚀形成瘢痕所致,难以恢复,并可发展为肺气肿。

 刺激性气体过量吸入可引起以呼吸道刺激、炎症乃至肺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状态,称为刺激性气体中毒。

  (一)主要毒物

  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酸类和成酸化合物,如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等酸雾;又如成酸氧化物(酸酐)一一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五氧化二氮、五氧化二磷等;又如成酸氢化物一一氟化氢、氯化氢、溴化氢、硫化氢等。

  (2)氨和胺类化合物,如氨、甲胺、乙胺、乙二胺、乙烯胺等。

  (3)卤素及卤素化合物,以氯气及含氯化合物(如光气)最为常见。近年有机氟化物中毒亦有增多,如八氟异丁烯、二氟一氯甲烷裂解气、氟里昂、聚四氟乙烯热裂解气等。

  (4)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镉、袒基镍、五氧化二钒、硒等。

  (5)酯、醛、酮、醚等有机化合物,前二者刺激性尤强,如硫酸二甲酯、甲醛等。

  (6)化学武器,如刺激性毒剂(苯氯乙酮、亚当气等)、糜烂性毒剂(芥子气、氮芥气)等。

  (7)其他,如臭氧(03)也为一重要病因,它常被用做消毒剂、漂白剂、强氧化剂,空气中的氧在高温或短波紫外线照射下也可转化为臭氧,最常见于氩弧焊、X线机、紫外线灯管、复印设备等工作。现代建筑材料、家具、室内装饰中已广泛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故其失火烟雾中常含大量具有刺激性的热解物,如氮氧化物、氯气、氯化氢、光气、氨气等,应引起注意。

  (二)刺激性气体的毒性作用

  刺激性气体主要毒性在于它们对呼吸系统的刺激及损伤作用,这是因为它们可在黏膜表面形成具有强烈腐蚀作用的物质,如酸类物质或成酸化合物、氨或胺类化合物、酯类、光气等。

  有的刺激性气体本身就是强氧化剂,如臭氧,可直接引起过氧化损伤。

  上述损伤作用发生在呼吸道则可引起刺激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化学性炎症、水肿、充血、出血,甚至黏膜坏死;发生在肺泡,则可引起化学性肺水肿。化学物的刺激性还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及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可导致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