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建筑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如何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建立一个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应急救援体系,能够在发生事故前积极预防,在发生事故时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事故伤亡和事故损失,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施工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与实施作一阐述,供参考。
一、项目应急预案的建立(策划)
1、首先建立由项目经理为领导的项目应急组织体系,成立项目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1)、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机构组成:由项目部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作业队长、专业工长等相关人员组成,项目部经理任组长、并明确各应急专业组长。主要负责指挥处理紧急情况,保证突发事件按应急救援预案顺利实施;事故现场的抢险、保护、救护及通讯工作;所需材料、人员的落实;与上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联系及情况汇报;与相邻可依托力量的联络求救以及工程项目生产的恢复工作等。
2)、事故现场抢险组人员组成: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任组长,作业队负责人、专业工长等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工作,包括受困人员、现场贵重物资及设备的抢救、危险品的转移等。
3)、事故现场救护组人员组成:由项目部安全负责人任组长,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工作,及时组织护送重病伤员到医疗中心救治。
4)、事故现场保护组人员组成:由项目部安全员任组长,现场保安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人员的清点及疏散工作。
2、项目危险性分析及应急点的确定
1)、根据项目的工程概况及特点,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本项目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例如下表:
?
序号 |
事故 类型 |
主要危险性分析 |
对策措施 |
1 |
高 处 坠 落 |
1.洞口未覆盖、临边无栏杆。 2.安全带未佩戴或安全带失效 3.安全带无挂设点或挂设点不牢固。 4.作业环境差(光线暗或脚下打滑)。 5.安全检查不到位。 |
1.临边及洞口必须做到“有边必有栏、有洞必有盖”。 2.把好安全物资进场验收关,教育职工规范佩戴安全带。 3.加设安全绳、防坠器、焊接固定点等措施,供安全带挂设。 4.加设照明、穿防滑鞋等措施,确保作业环境良好。 5.加强对施工现场检查,纠正违章现象。 |
2 |
物 体 打 击 |
1.施工人员向下抛物。 2.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未采取隔离措施。 3.作业环境狭小,操作人员无法躲避。 4.物件未固定牢固。 |
1.高处作业禁止向下抛物。 2.尽量避免交叉作业,无法避免时采取加设安全网等隔离措施。 3.采取搭设脚手架等措施给作业人员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4.给高处作业人员配备工具包,且高处作业时将工具固定好。 |
3 |
触 电 伤 害 |
1.配电箱未使用标准电箱,电气元件不合格,无漏电保护装置或漏电保护装置失灵。 2.电线未高挂或埋设,线路破损或接线不正确。 3.电焊机未使用二次降压保护装置。 4.保险丝熔断电流过大或使用铜线代替。 5.违章指挥,非专业电工接线或相线与零线错接。 6.未使用专用插头,将电线直接插入插座内。 7.自我防护意识差,未正确穿戴劳防用品,未执行工作票。 8.违章接电,未接地、接零。 |
1.现场使用标准电箱,电工应勤检查,确保漏电保护装置齐全有效。 ? 2.现场电缆必须高挂或埋设,并加设标志,确保电缆完好。 3.电焊机强制使用二次降压保护装置。 ? 4.配电箱内必须使用匹配合适漏电保护器。 5.禁止违章指挥,禁止非电工人员接线。 ? 6.施工现场应使用专用插头,禁止直接接入插头内。 7.加强对职工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各项管理制度。 8.金属外壳做接地或接零保护。 |
4 |
火 ? 灾 ? 事 ? 故 |
1.易燃易爆场所无消防器材或消防器材失效。 2.在易燃易爆场所作业无隔离措施,未办理动火作业签证。 3.安全教育不到位,人员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或违章作业。 4.易燃的杂物未及时清理,且动火作业无监护措施, 5.易燃易爆物品未按规定放置,且易燃易爆场所通风不畅。 6.施工人员的素质差,不会使用消防器材。 |
1.易燃易爆场所应配备种类合适的消防器材,并应勤检查。 2.在易燃易爆场所动火作业应办理签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3.加强对职工教育,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或违章作业。 4.易燃物应及时清理,动火作业下方应有人监护, 5.易燃易爆物品应按规定放置,并加强通风。 6.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
5 |
食 物 中 毒 及 中 暑 |
1.误食有害食品, 2.变质食物, ? 3.误食腐蚀性毒物。 4.夏天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工作做的不及时。 |
1.对可疑的食品禁止食用, 2.收集呕吐物,排泄物及血尿送到医院做毒物分析, 3.应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4.调整作业时间,发放清凉饮料。 |
6 |
坍 塌 事 故 |
1.末按规定放坡,落土伤人。 ? 2.堆土距基边过近过高。 ? 3.雨水、污水排泄不畅。 4.支护缺陷。 |
1.做好坑壁支撑(支护)工作,防止坍塌。 2。按规定用挖机和土方车辆将堆土运离基坑边。 3.在基坑底部四周开挖排水沟。 4.基坑开挖后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进行基坑支护。 |
2)、项目周边环境情况调查,确定事故发生时的应急路线,场外医疗、消防救援机构的位置,联系电话等,必要时和相关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并印制项目施工应急救援指导卡发放到相关作业岗位,以保证项目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报告和迅速地组织救援。应急救援指导卡参考样式:
单位(或工程项目)生产安全事故(或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导卡
(正面)
?
安全事故快报受理电话 |
? |
|
工伤急救及救护车受理电话(120) |
? |
|
火灾事故报警电话(119) |
? |
|
交通事故报警受理电话(110) |
? |
|
其它事故报警受理电话 |
? |
|
说明:各单位所在区域、施工现场或生活、办公场所发生任何生产安全事故或环境事件,所有现场的人员或目击者,均有责任和义务积极施救,按指导卡的内容拨打相应的快报急救电话,并按指引路线将受伤人员送往指定医院抢救。原则上优先拨打120救护电话,指导卡的电话均为24小时接听电话,请相关人员不要关机。 |
||
本单位或项目经理部电? 话 |
事故指定报告电话 |
? |
主要负责人电话 |
? |
|
分管领导电话 |
? |
|
安全负责人电话 |
? |
|
专职安全人员电话 |
? |
|
其他人员电话 |
? |
单位(或工程项目)受伤人员急救引导路线图
(背面)
?
急救医院名称 |
? |
地址 |
? |
急救医院急救联系电话 |
? |
||
? |
? |
||
(引导路线图) |
3、研究制定项目施工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指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编制程序和内容如下图:
二、项目应急预案的实施(运行)
1、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工程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应建立各种不脱产的专业救援队伍,包括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义务消防队、通讯保障队、治安队等,救援队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本项目各类重大事故的处置任务。
2、配备应急物资装备和信号规定
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事先必须配备装备器材,并对信号做出规定。
1)、项目必须针对危险目标并根据需要,将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2)、信号规定。对各种通讯工具、警报及事故信号,平时必须做出明确规定;报警方法、联络号码和信号使用规定要置于明显位置,使每一位值班人员熟练掌握。
3、应急训练和演习
项目应急预案是施工现场发生事故时的具体行动方案。这就要求项目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危险目标可能发生的事故,至少组织一次桌面演练和单项功能演习。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紧急安全疏散及紧急避险
在发生重大事故,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对可能威胁到厂外居民(包括友邻单位人员)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事故发生后应有紧急避险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和伤亡人员的增加,以及在抢险时发生二次事故。
5、工程抢险抢修
有效的工程抢险抢修是控制事故、消灭事故的关键。抢险人员应根据事先拟定的方案,在做好个体防护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排险、抢险,消灭事故。
6、现场医疗救护
及时有效的现场医疗救护是减少伤亡的重要一环。
1)、各现场应建立抢救小组,小组成员都应学会心肺复苏术及一般急救技术。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伤员,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
2)、如对于高处坠落、骨折人员不能随意搬动,要用担架、模板等搬运;对于气体中毒、窒息伤员,应尽快进行通风,让其呼吸新鲜空气;对发生化学中毒的病人,应在注射特效解毒剂或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后立即转送急救医院。
7、社会支援
项目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本单位抢险抢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指挥部必须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社会力量援助。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指挥部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之安全注意事项。
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可以将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事故预案应急救援工作,把“事后”的调查变为“事中”的应急处置,最终达到“事前”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