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部队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抢险救援对策


 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是指人们在化学危险品生产、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缺欠、违章操作和设备故障等原因,而引起的化学危险品外泄,造成人员较大伤亡等严重后果的事故。当前,随着化工工业的飞速发展,相当数量的化学危险品正在生产或贮存在各地化工企业的仓库中,每天有相当数量的氯气、氨气、氟化氢、甲醛及其它化学危险品使用在化学合成和生产流程中,运输在铁路罐车内和输送在管道干线内,再加上战争、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就构成了城市化学毒物突发性泄漏事故的潜在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规定了化学危险品抢险救援任务由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因此,认真研究探讨化学毒物泄漏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弄清它对应急求援工作的影响和要求,是消防部队完成救援任务的当务之急,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如何适应化学危险品泄漏、毒害、易燃、易爆的特点

  化学泄漏物质有毒害性强的特点。如:氨气、煤气、二氧化硫、苯及同系物等是有毒物质,光气、氰氢酸、氟化氢、氯气、甲醛、二氧化氮等是剧毒物质,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均在30PPM以下,其中光气、氰氢酸仍被很多国家的军队列为制式军用毒剂。它们毒性强烈,人们吸入一口高浓度染毒空气就会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化学工业毒物中大部分还具有沸点低、燃点低、闪点低、易燃易爆的特点。如:苯、甲苯、乙苯、氰氢酸、甲醇等其与闪点低于28摄氏度;煤气、液化石油气、甲醛、乙炔等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属于甲级类别火灾危险性物质。由此可见,化学毒物泄漏事故的现场环境将是毒气与火灾同在、爆炸与燃烧共存的险恶境。应急救援工作面对这险恶的环境,救援人员面对这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冲得上”的问题。如果冲不上,连泄漏部位都接近不了,谈何救援。要“冲得上”,必须解决六个问题。一是队伍要精干。即救援队伍编制要精干,每市公安消防支队至少要建立一支30人左右为宜的特勤消防中队。二是优秀的品质和技术要过硬。即队员具有赴汤蹈火、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人人懂理论、会防护,能够熟练掌握对付各种毒物的特勤救援本领。三是装备要齐全。即个人防毒器材(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全封闭的防护服和阻燃服等)齐全;救援装备(化学危险品救援车、排毒排烟器材、快速检测化验器材等)齐全;四是指挥要得当。即各级指挥机构和指挥人员要靠前指挥、及时指挥、正确指挥。五是行动节奏要得体。即到达现场后侦察、警戒、掩护进攻步骤要明确、得体等。六是保障要充足。施救人员的生活待遇、人身保险要跟上。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化学泄漏事故救援毒害、易燃、易爆的特点。

  二、如何适应化学危险品事故救援需对泄漏部位进行堵漏的特点

  “泄漏”是化学事故的基本特征。泄漏的原因主要有操作失误、设备故障、设计缺欠等。据对多年化学事故调查统计表明,泄漏多发生在压力容器、阀门以及超期服役的管道等部位,国内外几次较大的化学事故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西安市大型液化气罐爆炸事故就是因输排液阀门疲劳破裂所致;抚顺市洗涤剂化工厂铁路罐车液氯泄漏要有以下二大途径。

  一是迅速关闭与泄漏部位相通的阀门,防止有毒物质继续沿相应的管道从原泄漏部位外泄,这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堵漏途径。要想实现这一堵漏途径,“功夫”不在战时而在平时。这就要求在事故发生前,施救人员必须对事故灾害源目标进行认真细致的现地勘察,从原料、生产环节到成品,全流程的查清每个重点部位及重点部位发生泄漏时的堵漏控制阀门,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应急救援预案。如果不勘察,不制定预案,发生泄漏事故时现场勘察是根本来不及的;同时,在现场毒气笼罩、秩序混乱,事故所在单位的技术人员不一定在场的情况下,施救人员也难以查清。

  二是使用专用工具、器材堵漏。所谓专用堵漏工具、器材,是指以压力、固定、粘合、封堵等原理实施临时快速堵漏的专用工具,如:我国目前使用的由江西上饶慰诺集团生产的注脱器和金属磁力吸盘和进口的压力顶堵袋,此外还有根据泄漏部位外形几何特征和内部压力大小,专门研究制做的法兰和管道卡子木塞等。这当然有一个科研试验和制造问题。我认为,这类专用工具器材研究试制工作,应在市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由救援队伍和化学事故灾害源所在单位来完成,如果没有这些专用工具、器材,若遇到特殊泄漏事故是难以完成救援任务的。

  三、如何适应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突发性强、气雾团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由于人们对化工生产安全的普遍重视,在化工生产安全上制订了不少规章制度,初步掌握了事故发生的一些规律。但是,由于化学泄漏事故触发因素比较多,事故具有突发的特点。首先表现在事故发生地点(部位)上具有突发性,例如:有毒化学物质在铁(公)路运输中,不论是行进在城镇还是乡村,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其具体地点随机性很大。其次表现在事故发生的时间上具有突发性。

  泄漏的化学毒物,由于沸点低、挥发性大,有的在常温常压下就是气体,所以,泄漏后很快形成高浓度的有毒或剧毒气雾团。在有风的情况下,这个气雾团会快速向下风方向传播,其传播速度是由当地的风速决定的。据有关资料查明,在平原或小起伏低植物层地区,气雾团头部的运动速度等于离地2米高风速的2倍;近似于地方气象台站天气预报风速(离地10米左右)。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风速、云雾团到达时间和传播距离关系的公式:时间(秒)=距离(米)/风速(米/秒)如用上述公式计算:天气预报风级为3级(约5米/秒)时,有毒云雾团传播到下风方向100米距离时,只需要约200秒的时间。由此可见传播速度之快。

  针对上述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应急救援必须以快制快。力争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接警处警快。即119调度指挥中心必须常备不懈,24小时值班,同时值班员必须熟悉处警程序。二是出动快。即救援指挥员和救援队伍要快速召集、快速集中、快速行动、快速投入救援。三是通信器材要适应以快制快的要求。达到有线与无线结合、固定与移动结合、消防专线与市话结合和联得上、听得清、不间断的要求。四是指挥决策要适应以快制快的要求。实现救援决策微机化、自动化。五是群众疏散警报信号保障要适应以快制快的要求,四周应布设专用救援警报器,向受威胁的居民报警并明确撤离方向。

  四、如何适应有毒云雾团传播易受气象和地形条件影响的特点

  1、有毒云雾团的传播易受气象的影响

  影响有毒云雾团传播的气象条件有风、降水、气温、空气垂直稳定等。其影响的情况与对有毒云团的影响相似,根据我军防化兵多次试验,其影响特点如下:

  (1)风的影响特点:

  风的因素包括风向、风向的稳定性、风速。三者的共同作用,决定着有毒云雾团传播的地域范围和浓度。风向决定有毒云雾团的传播方向,风向稳定性决定有毒云雾团的传播的宽度。在没有突出地形地物影响的情况下,有毒云雾团顺风向下风方向传播。

  风速决定有毒云雾团的传播速度。风速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传播地域范围大,但浓度降低。若风速过大,大部分地域的浓度会降低该毒物允许浓度以下,又会使危害地域范围相对缩小。无风时,有毒云雾团会向泄漏点的四周扩散,泄漏点附近地域浓度会很高,可能会加重中毒人员中毒浓度。

  (2)降水的影响特点:降水包括雨雪等。大雨会不同程度的降低空气中有毒云雾团的浓度,一部分毒物与雨水溶合或水解。例如氨气与水溶合成氨水,光气遇到水迅速失效。但小雨、降雪对降低浓度的作用不明显。

  2、有毒云雾团还有易受地形条件影响的特点

  影响有毒云雾团传播的地形条件有山地、丘陵地和城镇居民地。根据某部队防化兵提供资料得出,有以下特点:山岳丘陵的影响特点:山岳丘陵地地形起伏较大,位于这类地区城市的局部微气象条件多变,对有毒云雾团的传播影响比较复杂。例如:对于较独立的小山,有毒云雾团在系统的作用下,一般从山两侧通过,不会到山顶,救援时疏散群众到山顶是相当安全的。群山(丘)使有毒云雾团产生绕流,局部浓度可能增高,但总体上染毒空气扩散加快,传播纵深会大大缩短,山谷与系统风一致或夹角不大于30度时,有毒云雾团会沿山谷传播,增大传播纵深;山谷与系统风垂直时有毒云雾团会在山谷里长时间滞留。

  3、城镇居民地的影响特点:

  城镇居民地对有毒云雾团的传播和扩散的影响也很复杂,城镇居民地的街道形状、方向、宽窄不同,建筑物的高低、大小不同影响风向、风整的程度也不同。有毒云雾团流经城镇居民地时,部分超过,部分滞留。对流时有毒云雾团能够沿阳面楼壁“上爬”,逆温时楼上就比较安全。逆温时有毒云雾团能够流入地下建筑,并沿地下通道或管道扩散。有风时,街道的方向对有毒云雾团的传播方向有决定性的影响,当街道较宽且方向与风向一致,或者夹角不大于30度,风速在4至8米/秒时,有毒云雾团在街道流通无阻;风向与街道夹角为30至60度,有毒云雾团流动速度减慢;风向与街道夹角为60度至90度,若房层不高时有毒云雾可横过街道,若房屋较高时也可能被挡;死胡同、小巷、庭院及背风处有毒云雾团易滞留。总之,风速越大,街道建筑越矮,有毒云雾团越易流动。

  根据有毒云雾团易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的上述特点,应急救援工作怎样适应呢?一是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要加强对气象知识特别是微气象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其影响特点和规律;二是119指挥中心要把对天气资料的收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三是要对事故灾害源周围地区进行详细的微气象勘察,特别是位于山区的城市更应把此项工作作为应急救援现场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为微机快速决策系统提供准确数据。